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农闲时节

农闲时节

2013-10-22 14:23 作者:赵春华 阅读量:32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农闲时节,队里的棒劳力,也就是年轻劳力,有的时候还被抽调到大队兴修水利。有一年我被抽到山上水库干活,就是把原来的水库扩大挖深,抡大锤、扶钢钎......

我喜欢农闲时节,生产队的活不是很多,除了捣粪(也就是把堆积的肥料翻到一下),一般都是在场院边上干,离生产队队部也近,干会儿就歇会儿,活茬不那么紧。更多的时候时间是自由的,生产队等于放了我们大假,我们就利用这个大假到山上打柴,每年也要打二十几天的柴,不打二十几趟的柴,到了明年春夏烧水做饭怎么办呢?

生产队的活不多,但也不能完全闲下来,开会的次数就多一些,会议的内容除了政治学习就是讨论明年怎么办,特别是明天春起怎么办?因为春耕备耕的事情很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队里的年轻人多,不是团员就是民兵,少不了要经常活动的,团支部要经常组织学习和活动,民兵也要参加训练,这是公社武装部的要求,训练一个月,然后实弹打靶。公社还组织文艺汇演,每个村的团总支、每个队的团支部都要出节目。七五年一月,我刚刚毕业参加劳动,就被大队团总支找去,要我出节目,他们知道我嗓子好、喜欢唱歌,就安排我独唱。先是到大队的大会议室挑选节目,会议室里还坐着不少清华大学来我们这里下放劳动的老师,他们都是等于做评委的。演出水平比较高的节目就有机会到全公社去演,甚至还能够挑选到区里去演。我独唱的歌曲是《远航》,是《战地新歌》第三集最后的那首歌曲,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这首歌我经常唱,所以比较熟练,对歌曲的了解和把握也比较好。我是用男高音演唱的,清华大学的老师们听了我的演唱,都说具有专业水平,还说:你有培养前途。我说:唱着玩呢,有什么前途?

是啊,我那时候很喜欢声乐,上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城里来的同学,他跟随自己的母亲来到我们附近的五七干校,所以上学也就在我们这里,同我一个班。他喜欢拉小提琴和手风琴,对歌曲也很熟悉,他拿来一本练习歌唱发声的书,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写的,我看了爱不释手,依照书上说的就练起嗓子来,我和这个同学经常一起吊嗓子,这样我的嗓音有了很大的提高,高音能够唱上去了,所以就练高音,其实我是适合练男中音的。因为有了这一段声乐练习的经历,有了一定的基础,歌唱的水平与广播里没有多少区别,声乐很洪亮高亢。

说到民兵训练,有几个冬天是这样度过的:冬天有一个月时间都在搞训练,一般的时候以排为单位,一个月期间要集中三四次,一个生产队的民兵是一个排,我们这个村(大队)是一个民兵营,我们村有十一个生产队,够一个营的编制了,还富余两个排。我们队的民兵天天不是在场院上训练,就是队部边上的地里训练,不是排队跑步,就是端着步枪趴在地上练射击瞄准。步枪都是半自动,都是真家伙。大冷的冬天天天都趴得身上一身土,裤子都磨透了膝盖。在场院上走正步,转圈跑步,训练的间隙就是唱歌,什么《打靶归来》,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大家都扯着嗓子喊,解放军唱歌就是这样,我们向解放军学习,不是唱歌,而是喊歌。

农闲时节,队里的棒劳力,也就是年轻劳力,有的时候还被抽调到大队兴修水利。有一年我被抽到山上水库干活,就是把原来的水库扩大挖深,抡大锤、扶钢钎,就是打眼放炮装雷管的活都干过。来修水库的都是来自各个生产队的,当然也有被专政分子,其中有一个坏分子,他是北京101中学的老高中生,就是因为家里是地主出身,父亲在镇反的时候被镇压了,文化大革命他也因此倒霉,被送回家劳动改造。他的文学知识很丰富,和我聊起了巴金、鲁迅、茅盾、老舍等,这在当时都是很难听到的,什么《家》、《春》、《秋》,什么《子夜》,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十分陌生的名字。那时候我就知道《艳阳天》和《金光大道》,文革以前的文学知道的很少很少。

在生产队当了三年社员,经历了四个农闲,每个农闲都印象十分深刻,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那是青春正灿烂的季节,至今难以忘记。

2010.12.9

相关文章关键词

《农闲时节》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