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装上阵潇洒的面对输赢
导读我们的国民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份自信,这种自信让我们能以平常心看待奥运会比赛的输赢。得金牌了,我们为其起立鼓掌唱国歌;没有得奖牌的,我们一样为其毫不吝啬地送上热烈的掌声。
·时评报道:奥运会是个大舞台,体育比赛除了成绩外,还比赛体育精神、比赛风度,这同样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女子个人射箭14日在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结束。中国选手张娟娟在与世界排名首位的韩国选手、奥运卫冕冠军朴成贤的争金之战中以110比109的1环优势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金牌,打破了韩国蝉联了6届的奥运射箭女子个人冠军。这也是中国射箭获得的首枚奥运金牌。
射箭在韩国犹如乒乓球之于中国,有点类似于银牌就是失利的味道。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韩国运动员的失望甚至痛苦心情,以及她们承受的巨大压力。
然而,颁奖仪式后,我们从中国运动员创造历史的狂欢中感受到了另外一种感动,那就是韩国运动员的风度。走下领奖台后,张娟娟和两位韩国运动员来到媒体区。冠军是媒体的焦点,银牌、铜牌只是配角。作为配角,两位韩国运动员衬托着金牌得主站在媒体面前。于是,我们看到幸福的笑容挂在张娟娟脸上,平静的笑容挂在韩国运动员的脸上,她们与张娟娟一起配合媒体到最后,然后平静地离开了场地,这就是一种潇洒的面对输赢
这就是一种胜不骄败不馁的体育风度,也是平静面对挫折的做人风度;这是一种不以自己的胜负情绪面对公众的体育礼节,也是一种不以自己的悲喜面对对手的礼节;这是奥运会展示的另一种风采,对胜利者的祝贺,以及失利者的自重,我为韩国选手的风度喝彩。
获得金牌固然为之高兴,但倘若没有成功也应平常心处之。因为没有获得金牌,就拿自己获得的铜牌出气。瑞典摔跤运动员因为在颁奖仪式上的不文明行为,将导致国际奥委会对他的调查和处罚。阿布兰汉米安在与最后获得金牌的意大利选手安德烈亚·明古齐的半决赛中失利后,他居然对场边的官员态度很恶劣,而且情绪失控地通过混合区,并用力地摔打休息室的门。在颁奖仪式后,他又将铜牌从自己的脖子上摘下,重重地摔在地上。体育比赛本就有输有赢,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胜负无定数。奥运会比赛重在参与,如果每个人都带着必拿金牌的心理参赛,那奥运会岂不是成了独角戏的表演?奥运是个大家庭,只要能站到这个舞台上,就会让人铭记。
北京奥运见证了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例如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获胜后,中国球迷高喊:“郎导,郎导,我爱你!”举这个例子,是因为日前聂卫平对郎平执教美国队进行了抨击,却遭舆论反弹,被指观念“落后30年”,说他是狭隘的爱国观。还有博友跟我辩论说:“郎平是卖国贼”,我反驳道:“这是自己学艺不精”。现在看台上“郎导,郎导,我爱你!”的呼声,却完全可以让世界感受中国民众心胸日益开阔博大,看到我们民族文化中开放包容多元的精神内核,这不正是奥运精神的体现吗。
所谓,比赛有国界,体育无国界。“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体育不应为“国界”所束缚,彼此交流促进、共同提高已日益成为整个世界体坛的共识和发展趋势。比如前天,在张琳夺得的含“金”量超高的那块银牌背后,其外籍教练丹尼斯就功不可没。
在“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召唤下,全世界是一家,我们会为了朱启南卫冕气步枪失败而惋惜,同样会为印度选手阿比纳夫.宾德拉夺金而高兴。宾德拉创造了历史,他为印度夺得了奥运史上第一块个人金牌。诚如印度奥委会主席所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伟大时刻,也是印度体育即将走向辉煌的开始”。
只要是比赛都会有输赢,有的临场发挥欠佳,有的受到其它因素干扰使平时的水平在比赛中没有发挥出来,那么运动员就应该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成败得失。毫无疑问,由于每个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对待输赢的态度也将不同。我发现,中国运动员特别看重比赛成绩,他们比赛之前往往带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参赛,比赛过程中也是心事重重,比赛结果获得金牌自然皆大欢喜,而一旦失手,中国运动员常常异常痛苦,连拿银牌都会痛哭流涕,特别不能容忍的是中国国奥比赛时输球还踢人。
在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朱启南以1.8环的微弱差距憾失金牌,屈居亚军。赛后,朱启南坦言自己背负了卫冕冠军的巨大压力,而有些哽咽的声音和微微泛红的眼眶,足以说明他心头的遗憾。在领奖时朱启南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这个24岁的“神奇小子”不顾一切地挥洒着眼泪。
局外人当然无法理解,一个运动员在那么多参赛选手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走到决赛,并且获得了亚军,成绩已经非常不错,应该高兴才对,怎么会那么失落和伤心呢?得了亚军的朱启南如此痛苦,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清楚。他坦言背负了“巨大压力”,这个压力既来自于卫冕冠军,也来自于其它非体育因素。
现在我国观众已能用平常心看输赢,教练和运动员自身也应摆脱金牌情结,回归体育竞技的本源。从竞技角度说,带着心理压力参赛不利于临场发挥。
其实,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誓师大会?a href='/sanwenzhuanti/2010/0123/15744.html'>喜欢?鹋?ldquo;指标”、不下什么“死命令”、不给运动员加压,表明国家已经能以平常心看输赢。这种平常心是中国体育事业更健康、更成熟的反映,也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体现。甩掉包袱、淡定看金牌,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奥运会。
我们曾经那么渴望,杜丽能在家门口卫冕成功,射下奥运首金,结果我们未能如愿。观众声嘶力竭为选手加油呐喊,却可能忽视了射击的特殊性,这是一项心理和意志的比拼,是抗干扰能力和注意力的竞赛,射击不需要加油,而是需要减压。我们寄予杜丽太多希望,这都转化成了她背负的压力,以至影响到正常发挥。而在后来女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郭文?面沉似水,左手插兜右手射击以绝对优势夺冠的秘笈,正是“只想做到自己应该做的,而没有过多地去想比赛的结果。”
强国梦,崛起梦,光荣梦,等等一大堆梦想齐聚在运动员的肩头。正因为这一系列“额外”的负担,致使很多中国运动员心事重重,精神极度紧张。朱启南面对多家媒体的提问,丢下一句话:“住进奥运村开始,就一直处于焦虑和困惑的状态……”可想而知,以这种心理状态参加比赛,怎能发挥出最好水平?怎能有快乐可言?
我们的国民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份自信,这种自信让我们能以平常心看待奥运会比赛的输赢。得金牌了,我们为其起立鼓掌唱国歌;没有得奖牌的,我们一样为其毫不吝啬地送上热烈的掌声。对杜丽如此,对朱启南如此,对中国男篮更是如此。
胜固足喜,“败”亦不悲。令人欣慰的是,无论是对杜丽、“高低杠公主”何可欣还是其他参赛选手,在他们失误之后,公众都表现出了足够的宽容并寄予了温情的鼓励。让他们感到,运动场上没有失败者,每一个运动健儿都是英雄。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在经历了无数场国际大赛。对奥林匹克,今天的国人已经更清楚地认识到其竞赛背后的意义。奥林匹克运动的真谛在于:它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还是一种人生哲学,是创造一种能使人们在奋斗中寻求乐趣的生活方式。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不是获胜,而是拼搏。就像圣马力诺、梵蒂冈或者一些岛国,它们多次参加奥运,虽然连铜牌都没有拿过,却乐陶其中。这种参与的快乐,正是最大的幸福。而现在,我们中国人也形成了更加博大、成熟的国民心态。顾拜旦说:“参与比胜利更重要”,对此,我们都应铭记于心。
体育运动的宗旨是增强体质,即便是体育比赛,其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和唤醒人们的健身和锻炼意识。诚然,现代竞技体育是对人类运动极限的挑战,带有一定的功利和娱乐色彩,但也应该建立在运动员的快乐和自由基础之上。希望在奥运会接下来的比赛中,中国运动员能够轻装上阵,潇洒的面对输赢。
(2008-08-1708: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