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阮玲玉,我的爱人

阮玲玉,我的爱人

2013-10-24 04:36 作者:范宇 阅读量:31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在阮玲玉的生命中,一共出现过三个男人。一个是张达民,一个是唐季珊,还有一个是蔡楚生。张达民过于无赖,我觉得我不会是他;唐季珊过于无情.....

阮玲玉,这个写满了悲剧而又让我感到十分温暖的名字已经藏在我的心底很久了。早在多年前,就忍不住地想为这个名字写下些文字,却终究是一直没有敢轻易动笔。不敢动笔,不是因为我的拙笔写不出只言片语,而是“阮玲玉”这几个字太过于沉重,我怕我的笔头会不太沉稳,更怕我的泪水会不太听我的控制,任意泛滥。

既然这个名字我一直不敢轻易动笔去写,为什么今天又会写下这个让我一直回避的名字呢?这还得缘于昨晚做的一个奇怪的梦。

梦的具体内容,一直都很模模糊糊。凭借一些断断续续的记忆碎片,我努力地去回忆,然而还是只记得那些断断续续的碎片。一个女人,眼泪,遗书……记得最清楚的是,那个梦里的女人温暖的手,在我的手中渐渐地滑落,我的口中在不停地叫着那个女人的名字,“玲玉,玲玉,玲玉……”

我不知道,这个梦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寓意,但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阮玲玉,这个梦中的女人,我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认识,或许,是在前世。

因此,我按捺不住的心,终于写下了这个沉重而又温暖的名字,阮玲玉。

说到阮玲玉,我想大家会立马想到一个已故七十多年的人。因为,所有的中国人对她的印象都太深刻了,深刻到永远不愿意从记忆中把她抹去。她的美丽是一个眼神,凄迷哀婉;她的美丽是一个符号,成为默片的标志;她的美丽是一个迷,注定要让一代代人为她痴狂。

不错,我说的阮玲玉就是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在中国电影史上名垂青史的电影明星——阮玲玉。

阮玲玉,一九一零年四月二十六日出生于上海。她的祖籍是广东人,不知为何,我却一直宁愿承认她是上海人。我觉得她属于上海,比属于广东要多得多,因为广东的所谓故土,她是陌生的。她的一切都属于上海,她的辉煌属于上海,她的悲剧也属于上海,她的生与死也都全部交给了上海。

是的,她就像是晚她十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在河北的张爱玲一样,属于上海。张爱玲是上海的张爱玲,阮玲玉也是上海的阮玲玉。

阮玲玉在六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因工伤,在贫病交加中去逝了,留下了她们孤苦伶仃的娘俩。她的父亲的死,对于她造成的影响,史料上都拒而不谈。我想,这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我想,阮玲玉的第一道伤痕,就是她父亲的与世长辞。

她的父亲去世之后,迫于生计,阮母不得不依靠帮别人洗洗衣服,赚点生活费。当然,这点生活费在乱世之中往往是青黄不接的。迫于无奈,阮母的身影不得不经常出现在当时上海的乍浦路上的一家典当行,典当一些家里稍为值钱一点的东西,作为临时救急。

眼看着她们母女的生活越来越艰难的时候,阮母的同乡姐妹给她介绍到了一个姓张的大户人家去应聘当佣人。张家太太见阮母身板硬朗,朴实能干,就留下了她,阮玲玉也就跟随着阮母住进了东家的下房。这时,阮玲玉才七岁。她的童年将要在这个深深门户的后院里孤独地度过。

就在这个孤独的院落里,阮玲玉在一点点地长大。在新思想刚刚在中国萌芽的时期,阮母作为传统的中国妇女,封建思想却还很重,她一直都觉得给人家当保姆是抬不起头的。所以,阮母一直关照阮玲玉,让她在外面千万不能说她是保姆的女儿。阮母这一举动,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女儿着想,因为在当时保姆的女儿是会被人看不起,被人歧视的。然而,正是因为这样,阮玲玉的心理一直是处于一种自卑的状态。

而她内心的自卑,正是她人生的第二道伤痕。

张家大院,仿佛是一个吃人的恶魔,它给阮玲玉留下了第二道伤痕,还不够,它还要给这位命苦的女人留下一道更深的伤痕。

张家一共有四个少爷,三少爷叫张达民。俗话说,富家子弟多纨绔。张达民,当然也不例外。然而,张达民虽是一个纨绔子弟,但是十八岁的他却是受过五四新思潮影响的青年人。我们都知道,在五四新思潮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平等意识,因而他对保姆的女儿没有任何的歧视。那时,阮玲玉已经十五岁,虽说还是一个少女,但是天生丽质的她却有了一种女人的味道。

正因为这种女人的味道,把正处于叛逆与青春期的张达民深深吸引。于是,张家的这位少爷,阮玲玉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对阮玲玉发起了情感上的进攻。虽说阮玲玉母女俩在大户人家做保姆,但是他们的生活还是相当拮据的。于是,张达民就经常拿自己的月份钱去接济她们。慢慢地,张达民发现自己是越来越喜欢眼前的这个女子了。有一天,他对阮玲玉说到:“我们结婚好吗?”当时的阮玲玉哪里有结婚的思想准备,但是阮母却是非常赞同自己的女儿能够嫁给张家少爷做太太的。

然而,张家的大太太,也就是张达民的母亲,是深受传统门户思想侵蚀的女人,怎么可能同意一个保姆的女儿嫁进张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呢?但是张达民在那个时候是真心实意想和阮玲玉在一起的,于是他带上阮玲玉一起去找她的母亲谈。张大太太是铁了心不会同意的,她说:“只要我活着,这件事谈都不要谈。”张达民也没有办法了,母亲的话不能违背。最后,张达民向阮玲玉提出:要不我们同居吧?

那个时候的上海已经在新思潮的影响之下,出现了一种摩登之风。未婚同居已不像是在纯粹的封建社会里那么受到严重的道德谴责的,所以,阮玲玉也就半推半就地答应和张达民同居了。他们同居那年,张达民十九岁,而阮玉玲只有十六岁。

单纯的阮玉玲怎么会知道,第一个占有她的男人,是张家大院送给她的又一道伤痕;不谙世事的阮玉玲,又怎么会知道,她眼前的这个男人日后会成为她的魔影,将她一步步推向死亡的边缘。

阮玲玉,一个美丽而又无助的少女,她卜不了她未来的命运。

张达民和阮玲玉都没有工作,两人靠着张达民家里每个月给的月份钱过日子。张达民很喜欢跳舞,他的舞技是由其父亲亲自教的,水平很是不错,并且很爱到舞场去跳。张达民也经常带着阮玲玉去舞场,阮玲玉的资质比较高,没几次就把舞秀得如行云流水一般了。她爱上了跳舞,她日益炉火纯青的舞技在她后来登上默声电影的高峰,奠定了不容忽视的基础。然而,电影的高峰也正是成为她生命走向悲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张家大院像是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诅咒似的,它安排了造成阮玲玉悲剧命运的另外一把推手。这把推手,就是张达民的哥哥,张慧冲。他不是造成阮玲玉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对于张慧冲这个人,我想,现在的我们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记得他的。但是如果翻开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我们便不难发现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中国电影史上早期的创始人之一,被称为“东方的范朋克”。

张慧冲是一个思想非常开明的人,对弟弟与张达民同居并不反对。他眼见张达民与阮玲玉没有工作,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张慧冲见弟媳端庄大方,清丽脱俗,舞又跳得很好,于是就打算让阮玲玉从影。在那个时候,虽然新思想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封建思想,然而做演员,也就是古时称的戏子还是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低贱的职业的。阮玲玉,想了想,还是答应了。她在面试时以极其优秀的表现考入了当时的上海明星影片公司。那时,阮玲玉,十六岁。

阮玲玉不知道,在张慧冲的推动下,她的电影之路会辉煌得光彩夺目,万人景仰;她当然更不知道,这让日月失色的辉煌竟会是导致她最后悲惨结局的无形匕首。

《挂名夫妻》是阮玲玉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后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也成为她踏入中国影坛的标志与见证。

阮玲玉演完第一部电影之后,她似乎隐约有一个感觉:上天派她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电影。就此,她深深地痴迷在电影的世界里,执著而无悔。对待表演艺术,她勤奋刻苦,倾注了她全部的热情,不懈追求。正由于阮玲玉对电影艺术的执著,中国的电影就要悄悄地在这里竖起一座高峰了。一部部优秀的默声电影,将要像泉水一样不断涌出。

一九二七年,刚踏上演艺事业的阮玲玉,就倍受导演的赏识。就在这一年,阮玲玉除了主演了她的处女作《挂名夫妻》之外,还主演了电影《血泪碑》、《杨小真》、《北京杨贵妃》等三部电影。在这些电影的表演中,阮玲玉都能够准确地体味人物的情感,捕捉到人物的感觉,并用适当的眼神、表情、动作准确地表现出来。她这种准确的内心感应力和形体表现力结合得非常自然,显示出了她卓越的表演才华。因而她迅速走红中国的大江南北,受到广大民众的由衷的认可、欢迎与倾慕。

然而就在阮玲玉的电影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的同居男友张达民也表现出了他纨绔子弟的本性。整个中国的观众都在为阮玲玉喝彩,但是她的男友却在喝彩声之外颓废。张达民不务正业,开始整天整天地吃喝嫖赌,当然对于嫖,单纯的阮玲玉是一直被蒙在鼓里的。阮玲玉觉得张达民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她凭借自己的影响,多次为他介绍工作。然而,已经娇奢淫逸惯了的张达民又怎么能够安安心心的工作呢?每次为张达民介绍工作,他都是半途而废,甚至有时还会捅出一些搂子,最终让阮玲玉去为他解决。阮玲玉与阮母都再三劝戒他,然而对于像茅坑里的石头一般的张达民却是好无作用。因此,在银幕前受尽万人景仰的明星阮玲玉,回到家中却是经常和一个无赖的纨绔子弟吵吵闹闹。

我想,这一点是当时阮玲玉的观众难以想象的。因为,观众看得见的是她在银幕上的精彩表演,看不见她在银幕之后的辛酸。然而,生活的不如意,并没有削减阮玲玉在电影表演中的热情。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看一看她的作品就知道:

一九二八年,阮玲玉十八岁,由她主演了电影《蔡状元建造洛阳桥》、《白云塔(上)》与《白云塔(下)》等电影;

一九二九年,阮玲玉十九岁,由她主演了电影《珍珠冠》、《**宝鉴》、《劫后孤鸿》、《大破九龙山》与《银幕之花》等五部电影;

一九三零年,阮玉玲二十岁,由她主演了《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火烧九龙山》与《自杀合同》等四部电影。

一九三零年,阮玲玉的一九三零年,我们不能忽视。一九三零年阮玲玉离开了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来到了联华公司。代表了阮玲玉表演的最高水平也是整个默片最高水平的电影《神女》就将要在这家电影公司由导演吴永刚拍摄而成。

然而这年的阮玲玉更多的是生活中的不幸。在阮玲玉去北平拍摄电影《故都春梦》的时候,张达民在上海更是肆无忌惮,很快就把从家里分得的一万多块家产挥霍得精光。阮玲玉从北平回到上海,得知了张达民的所作所为。她的心被彻底地伤害了,这次她再也不能忍受了,最重要的是她不能忍受他对自己的情感背叛。

我猜想,阮玲玉一定在深夜里躲在房间的某个角落里偷偷的哭泣,这样的夜晚肯定还不会太少。在泪水中熬过几个痛苦之夜的阮玲玉,认真地想了想,终于鼓足了勇气向已经不抱希望的张达民提出了分手。然而,已无任何经济来源的张达民又怎么可能放过当红的阮玲玉这棵摇钱树呢?不用说,他当然不会同意分手。

在那段阮玲玉最伤心的日子里,她被曾经爱她,现在只当她是棵摇钱树的张达民百般纠缠,深深折磨。为了分手,阮玲玉试过诉诸法律,甚至以死相逼,但对已经对情感失去感觉的张达民都毫无效果。张达民的心中早已忘记过去,忘记过去的深情厚谊,他的眼中只剩下钱,当然一切还得用钱来解决。经过阮玲玉一番斗争,张达民终于答应以“每个月贴他一百元,贴两年”为代价,与她分手。已经身心憔悴的阮玲玉答应了,她甘愿用辛辛苦苦拍戏换来的血汗钱换取独立、快乐和未来。

阮玲玉以为就此可以摆脱张达民的纠缠,可以得到独立、快乐和未来。然而,她错了,她的独立只是一场春华秋梦。她当然不能想到已经是无赖的张达民还得掺和她的未来破坏她的幸福与快乐。

未来,等待阮玲玉的到底会是什么?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我们不难发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到处都是熊熊战火。上海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熊熊的烈火,又怎么能够独独放过它呢?

一九三二年,日本把侵略的战火烧到了上海。日本在一月二十八日晚上对上海发动了进攻,成为近代史上不可忽略的一次事变——“一.二八”事变。此时,上海的很多富商为了安全,纷纷躲避到了香港。阮玲玉也带着养女和张达民也一起来到香港躲避战乱。去香港,原本是为了躲避战火,然而阮玲玉却万万想不到,就在这躲避战乱的地方,她会遇上了她人生中的第二个男人,第二个恶魔。

上文已经说过,这个时候的阮玲玉是联华公司的一名演员。而联华公司有一个很大的股东,他就是在当时在东南亚都很有名的茶商唐季珊。这时,唐季珊也像大多数富豪一样,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香港。或许,这就是上天的故意捉弄,要让阮玲玉邂逅这位滥情而又绝情的男人。阮玲玉与唐季珊的邂逅是阮玲玉的悲哀,更是整个中国电影界的悲哀。

在联华公司举办的一次舞会上,阮玲玉遇见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唐季珊。那次见面,阮玲玉与唐季珊并没有过多的交流,只是场面上的普通应酬而已。阮玲玉并没有把唐季珊放在心上,而早就听闻阮玲玉美名的唐季珊却是把她牢牢地放在了心上。

唐季珊是有妻子的,他的妻子在他的老家广东。当时,唐季珊身边也有一个美女,她就是阮玲玉的前辈,也是中国默片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演员,张织云。然而,喜新厌旧的唐季珊,已经开始渐渐地冷落她,疯狂地追求阮玲玉。或许滥情的男人就是这样,恨不得将天下的美丽女子供自己享片时之欢。

前面我们说过,阮玲玉喜欢跳舞,舞也跳得很好,唐季珊当然也很快了解到了这一点。于是,唐季珊不断地邀请阮玲玉跳舞,去高级的场合、去最豪华的场所跳舞。中年的唐季珊是一个非常懂女人的男人,很会俘获女人的心。就在这一来一去中,阮玲玉也被眼前这个成熟的男人深深吸引,渐渐地对唐季珊产生了感情。然而,单纯的阮玲玉却不知道,他眼前的这个男人只是懂得女人,并不爱女人。

这是,阮玲玉的悲剧。

当张织云看到唐季珊抛弃了自己而与阮玲玉交好的时候,出自于女人的本性,心里是既嫉妒又愤恨的。但,她对阮玲玉却又有一种深深的同情感。于是,她写了一封给阮玲玉,信中写到:你看到我,你就可以看到你的明天,唐季珊不是一个好男人。都说处于恋爱中的女人的智商为零,对于张织云的话,阮玲玉又怎么听得进去呢?阮玲玉只以为张织云是在嫉妒她,是想把她和唐季珊拆开,她相信唐季珊对她的爱是真实而深厚的。因此,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和唐季珊住在了一起。

阮玲玉太天真了,她不知道她的天真将为自己掘开一座走向死亡的坟墓。

没过多久,上海的局势稍稍稳定,阮玲玉和唐季礼都回到了上海。这时,阮玲玉的第一个男人张达民也回了上海。两个男人,一个无奈,一个滥情,他们聚在一起,将闹翻整个上海。而阮玲玉就将要夹在这样两个男人的中间,倍受折磨,直到有一天彻底崩溃。

回到上海之后,唐季珊送了阮玲玉一份贵重的礼物,这份贵重的礼物就是上海新闸路的一栋三层的小洋楼。阮玲玉当然会以为这是唐季珊深爱她的具体表现,心中是万分高兴。她把自己的母亲与养女都接到了这栋楼房里,同时唐季珊也住在这栋小洋楼里。阮玲玉,怎么会知道,就是这栋楼会在不久后吞噬掉她年轻的生命。

无赖的张达民怎么会让与她同居了八年的女人,与别的男人过着幸福的生活呢?像鬼魅一样的张达民再一次出现在了阮玲玉的面前。

上文中已说过张达民对阮玲玉已没有了情,他的眼中、脑中、心中都只剩下钱,沾满铜臭味的大洋。已经红极一时的阮玲玉一直都没有公开过她是一个保姆的女儿这一身世,当时的社会也不允许她公布。而张家大院的三少爷当然对阮玲玉的身世是了如指掌的,他看中了这是阮玲玉的软肋。于是,他又找到了阮玲玉以此威胁,进行勒索,而且这次数额特别大,要五千块。阮玲玉只想与唐季珊过幸福而平静的生活,就想给钱息事宁人。没想到,唐季珊死活不同意,脸色很难看地对阮玲玉说到:你这样给下去的话,是没完的,他是一个无赖。阮玲玉看到了唐季珊的脸色不太好看,于是也就狠了狠心,态度很坚决,硬是一分钱都没有给张达民。

张达民没有想到,一向软弱的阮玲玉居然会拒绝他的要求。但是,无赖的张达民怎么会就此罢休?张达民没有向大众公布阮玲玉是保姆女儿这一身世,而是采取了另外一种更加阴险的方式来报复。这种方式就是造谣与诬陷。

张达民向当时的法院递了一张状子。在状子上他慌编,说阮玲玉在他们家的时候偷走了多少多少的东西,还说阮玲玉把这些偷来的东西全部送给了唐季珊。这等于在状告阮玲玉的同时也把唐季珊告上了法庭。

被状告的人,一个是享誉东南亚的富商,一个是红极一时的影星,而状告的人,也是富家之后,最重要的是他是阮玲玉的前男友,当时的小报记者怎么会放过这么重大的新闻呢?于是便大加报道,一时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

这个时候唐季珊坐不住了,为了自己的名誉,他也到法院告了一状,状告张达民对他名誉诬陷。然而,要证明名誉上的诬陷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唐季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于是他就想到让阮玲玉在报纸上登一篇宣言,为他澄清。阮玲玉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女人,怎么会愿意在报纸上登一份宣言为一个男人挽回名誉?然而那时的她是全心全意的爱着唐季珊,所以也就答应了唐季珊。阮玲玉也就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则声明说,她虽和唐季珊同居,但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以此,来证明唐季珊的清白。

就这样,一个男人为了利益,一个男人为了名誉,都把阮玲玉给出卖了。因为,在他们心底深处,阮玲玉是轻如鸿毛,毫无地位的,一个只当她是摇钱树,一个只当她是发泄性欲的女人而已。这是,阮玲玉作为一个女人的悲哀。

这场风波并没有因为阮玲玉发表的那则声明而停止,它还会愈演愈烈,直到有一天会把柔弱的阮玲玉送上孤独的黄泉路。

一九三四年,命中早已注定,这是阮玲玉短暂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年。

唐季珊是一个花心、滥情的男人,这一点并没有因为阮玲玉对他的诸多付出与牺牲而改变。就在阮玲玉处于风口浪尖,倍受媒体与民众议论的时候,唐季珊又结实了新欢。这个新欢就是当时上海滩上一个非常著名的舞女,梁赛珍。最初,阮玲玉是不知道的,但是后来出于一个女人敏感的直觉,她跟踪唐季珊后得知了此事。我想,阮玲玉在得知了唐季珊有了新欢的那一刻,内心是犹如万箭齐穿,痛苦万分的。或许,她想起了当年张织云对她说的那段话,泪水从她的美丽的双眼里不断涌出。伤心归伤心,但是阮玲玉终究还是没有把事情说破,因为她是要面子的女人。

阮玲玉再次失去了情感的寄托,于是她只有把所有的悲哀与痛苦都融化在她所扮演的角色中。

正好这时有一部进步电影,也就是后来遭到小报猛烈攻击的《新女性》。这部影片是由当时非常年轻的导演蔡楚生负责拍摄的。说到蔡楚生,或许大家都已经感到很陌生,但是只要我提一部影片,相信大家就会立即对他肃然起敬。《渔光曲》,他就是著名电影《渔光曲》的导演,中国第一个在国际上获得奖项的导演。在感情上没有了的依托的女人是很容易在其他男人身上去倾注她的感情的,阮玲玉时一个女人,当然也不例外。

阮玲玉和蔡楚生有相同的爱好,也有着相似的身世背景和生活习性,因此阮玲玉愿意把她所有的不幸给这个男人说。蔡楚生非常同情阮玲玉的遭遇,因而在片场总是对阮玲玉耐心的开导,格外的关照。阮玲玉在蔡楚生身上似乎找到了她心目中的男人的味道,于是她对蔡楚生产生了依恋的情感,并且越走越近。当然,芳华正茂的蔡楚生也是对眼前如此漂亮又如此优秀的女人,万分倾心的。

阮玲玉想把外界一切的流言蜚语都忘掉,然后一头扎进蔡楚生温暖的怀抱。已经万分憔悴的阮玲玉,此时此刻只想做一个女人,做一个被男人真心疼爱的女人。然而,有妻子的蔡楚生终究还是没有能够承担这份情感。

这是阮玲玉的悲哀,她一生都在以男人做为情感的依托,男人,男人,还是男人。命运的悲剧也就在于此,最后把她送上不归路的也是这些男人。

一九三五年,注定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就在阮玲玉深陷在三个男人的情感纠葛中时,由她和蔡楚生合作的电影《新女性》又遭到了小报记者的攻击,并且把矛头直指扮演女主角的阮玲玉。在张达民与唐季珊为争夺阮玲玉而在法庭上打官司,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小报记者们就已经趁机骂阮玲玉是罪人、是祸水、是人尽可夫的狐狸精了,如今她又饰演了一位具有反叛精神要摆脱自己命运的新女性,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小报记者当然是不会放过她的,骂声是一波接着一波。阮玲玉是一个非常注重名誉的女人,她不像今天的某些女星连裸照被曝光后,还能悠然自得的出现在公众的面前,她的心理防线终于在情感的纠缠与外界的一片叫骂声中彻底崩溃。

她要选择逃避,选择离开。

她要离开上海滩这个是非之地,她现在唯一能够依靠的男人就只有蔡楚生了。于是她想到去求助蔡楚生,她要蔡楚生带她一起离开上海。结了婚之后再回来。然而,蔡楚生是有妻子的男人,他被阮玲玉的这一举动吓坏了,顿时脸色惨白。不用说,懦弱的蔡楚生没有答应阮玲玉那最后的一声近乎哀求的恳求。

阮玲玉彻底绝望了,她一生中的三个男人,一个无赖与逼迫,一个滥情与冷酷,一个懦弱与逃避,她终于在万念俱灰中走向了死亡。

此时的张达民否认先前与阮玲玉订有离婚协议,于是又向法院上诉,法院遂定于三月九日传讯阮玲玉。

就在法院传讯阮玲玉的前一天,一九三五年三月八日凌晨两点过,又和唐季珊大吵了一架的阮玲玉,终于因不堪忍受社会舆论的侮辱和迫害,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那晚,阮玲玉服下了较多的安眠药,却被唐季珊即使发现。然而,阮玲玉的悲哀就在于此,本来还有救的阮玲玉终因唐季珊的冷漠而彻底走向了灭亡。那晚,唐季珊的所作所为,我不想再去写,我也不敢用我的笔去碰触那晚,那晚是整个中国电影界的悲哀,也是整个中国的悲哀。每每想起那晚,一个美丽的生命消失得那么凄凉,那么的不应该,我的心就像是被刀一块块割碎一般。还依稀地想起了那部倍受小报记者们攻击的电影《新女性》的最后一幕,最后一幕是女主人公自杀:当自杀拯救不过来的时候,阮玲玉躺在床上,她当时已经把药吃下去了,但是她忽然又觉得她不应该死,她觉得她死了,所有的罪恶也便随着她的死消失了,所以这个时候她反倒有一种求生的欲望,这个时候剧中人在临死之前她对医生说:“救救我,我要活”。我想到这一幕,就想到了阮玲玉离开的那晚,或许那最后一幕正是她最后的真实写照。我只能忍着痛,淡淡地说一句,因为一个阮玲玉曾经深爱的男人的自私与冷漠,阮玲玉真的走了。

是的,一九三五年三月八日,阮玲玉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阮玲玉的死讯迅速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整个上海乃至全国都为之震惊。海内外之急电交驰,所致唁诔哀挽之辞,不可胜数。市民观众也奔走相告,咨嗟叹惜,相率赴吊。我没有去查证中国那天的天气,但我想那一天中国的天空肯定是暗淡的,风云都为这位伟大的女性的死而变幻莫测。阮玲玉走了,静静地走了,她身后的世界却没有因她的离去,而变得安静。

她的死讯传出后,有不少喜爱她的观众追随其香魂而逝。上海戏剧电影研究所的项福珍女士,听闻噩耗,随即吞服了鸦片自杀;绍兴影迷夏陈氏当天吞服毒药自杀;杭州联华影院女招待员张美英也因痛悼阮玲玉服毒自尽……他们留下的遗书内容大同小异。“阮玲玉死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些人的死都是愚蠢和不值得的,然而我却认为他们这是在用死来表达对阮玲玉的尊敬与爱慕,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抗争。我认为这是人类表达尊敬、爱慕与反抗之情的最高尚的表达方式,这些死去的人同样也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与阮玲玉有过多次合作的著名四川导演孙瑜,坐在栩栩如生的阮玲玉遗体旁,默默地凝视着她,一脸痛苦。是的,他在痛惜眼前这位被万恶的旧世界吞噬了的艺术天才。他在《联华园报》上发表文章说:“她(阮玲玉)的一生是一页挣扎向上的史实。阮玲玉的卓绝演技霸占了中国影坛十几年以来的第一位。”

这一刻,我们不得不相信阮玲玉真的走了。

阮玲玉走了,写下了“人言可畏”的遗言走了,留下一个乱世。

她身前的最后几个小时里写下了遗书,其中一封这样写到:

我现在一死,人们一定以为我是畏罪。其是(实)我何罪可畏,因为我对于张达民没有一样有对他不住的地方,别的姑且勿论,就拿我和他临别脱离同居的时候,还每月给他一百元。这不是空口说的话,是有凭据和收条的。可是他恩将仇报,以冤(怨)来报德,更加以外界不明,还以为我对他不住。唉,那有什么法子想呢!想了又想,惟有以一死了之罢。唉,我一死何足惜,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罢了。

阮玲玉绝笔廿四、三月七日

午夜致唐季珊

这是阮玲玉的绝笔,这是阮玲玉对当时社会的最高控诉与反抗。

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看到阮玲玉自杀前写下的这封遗书后,也万分痛惜。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论人言可畏》一文抨击当时的小报记者::“‘人言可畏’是电影明星阮玲玉自杀之后,发见于她的遗书中的话。这轰动一时的事件,经过了一通空论,已经渐渐冷落了,只要《玲玉香消记》一停演,就如去年的艾霞自杀事件一样,完全烟消火灭。她们的死,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虽然使扯淡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还是淡,淡,淡。现在的报章……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于是阮玲玉之流,就成了发扬余威的好材料了,因为她颇有名,却无力。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

当时的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在听闻阮玲玉自杀后写下的遗书内容时,也特别撰文指出:“听说有位影星阮玲玉为婚姻问题服毒自杀,轰动一时,我觉得她的死,有文学意味:社会上生前指摘,死后同情,矛盾得很。正和《三娘教子》剧中王春娥对她儿子倚哥说:‘话是两句好话,可惜儿讲迟了。’”

这封遗书,有太多的泪水与悲哀,阮玲玉的最后一声疾呼,响彻天地,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无法忘记。“人言可畏,人言可畏”,这是对当时中国社会最沉重的抨击。

于鲁迅写《论人言可畏》的几十年之后,中国又一位文学大师余秋雨再一次写到了阮玲玉死后留下的那句“人言可畏,人言可畏。”

余秋雨在《关于名誉》一文中写到了阮玲玉,他把阮玲玉的死看作是好人自杀。是的,阮玲玉是好人,在她生前小报记者们说的她是罪人、是祸水、是人尽可夫的狐狸精,全是对她的诬陷。余秋雨在文中还说到,阮玲玉写下“人言可畏”的更深沉的原因是“名誉可畏”。我觉得余秋雨说得很对,一句“人言可畏”的背后其实是在阮玲玉的心中名誉的重量远远超过了她自己的生命重量。而这种名誉的重量,最终将内心脆弱的阮玲玉彻底压垮。

世间最悲痛的事情,莫过于好人自杀。

因此,虽然阮玲玉的死都已经过了几十年了,但是对于逼着她写下“人言可畏”的小报记者们,我还是忍不住想要说几句不太中听的话。这些小报记者在阮玲玉生前纠缠在张达民与唐季珊的情感中的时候,大骂阮玲玉是罪人、是祸水、是人尽可夫的狐狸精;可当阮玲玉自杀身亡后,他们又把她写成是烈妇,称赞她是以死来向旧社会做尸谏的新女性,并且责骂张达民和唐季珊两人是杀死阮玲玉的间接刽子手。他们还为张达民和唐季珊的罪行找来了支撑的理由:他们两人不尊重阮玲玉的人格,玩弄她的感情。当时的中国媒体就是这样,见风使舵,他们会把自己身上的尘灰抖擞干净,把责任都推脱得干干净净,然后悠然自得。其实,何止是当时的媒体是这样,中国的历来的社会机制就是这样的奇特。正如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写到的一样:“中国世俗社会的机制非常奇特,它一方面愿意播扬和轰传一位文化名人的声誉,利用他、榨取他、引诱他,另一方面从本质上却把他视为异类,迟早会排拒他、糟践他、毁坏他。”不知为何,有时我对这种不遵守职业道德而又不受法律约束的媒体们有些微末的恨,然而只是微末而已。

无论我说得再多,恨得再深,一九三五年三月八日,阮玲玉终究是真的走了。

十一

阮玲玉是真的走了,现在,我想谈谈她给我们留下的银幕形象。

阮玲玉十六岁投身影坛,在短短的九年电影生涯中,她一共拍摄了二十九部电影。我特意地去了解了一下她在这些电影里所扮演的角色,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共同性。她在影片中扮演过学生、女工、农村少女、妓女、尼姑、乞丐、等角色,然而这些角色大多都与上文中提到过的她在《新女性》中扮演的新女性的结局差不多,以悲剧收场。她饰演这些角色时,都能够把她所扮演的人物表现得恰到好处,因此才深受当时的导演青睐,观众的喜爱。

这是阮玲玉的荣耀,也是她的悲哀。

扮演了一生悲剧的阮玲玉,怎么会想到,最后她自己也会真真实实地走向悲剧。

上个世纪末,由香港导演关锦鹏执导,拍摄了一部电影《阮玲玉》,由张曼玉饰演阮玲玉。这部电影因为其视角的独特,套层结构的熟稔运用,触及问题的深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部非记录片的电影,却成功的还原了真实,是一部尊重历史,尊重阮玲玉的成功之作。

张曼玉也凭借着她出色的表演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阮玲玉,迎得了大众与业内人士的认可。因此,张曼玉凭借该片获得多项大奖:

一九九一年台北金马影展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一九九二年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一九九三年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当张曼玉获得这些殊荣时,我还是母亲襁褓中的一个婴儿,没有能够感受到那份激动人心的喜悦,这是我迟来到这个世界的遗憾。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都有一种错觉:一九六四年出生的张曼玉是一九三五年去世的阮玲玉的来生。而这种错觉的来源除了张曼玉在《阮玲玉》中惟妙惟肖的再现了阮玲玉之外,还有一个荒唐的理由竟是,阮玲玉与张曼玉的名字中都有一个“玉”字。我当然知道,张曼玉不可能是阮玲玉,因为她们身上某种无法言说的味道还是不尽相同。我认为,张曼玉之所以能够连获大奖,除了精彩的表演以外,还应该归功于阮玲玉留在人们心目中的人格魅力。

这种人格魅力是阮玲玉留下的永恒记忆,张曼玉应该感谢她。

在《阮玲玉》这部电影中,还有一首感人肺腑的主题曲《葬心》,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听上一遍。歌词不太长,在这里我不妨边哼边写下来: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栖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捱/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

这首歌的歌词写尽了阮玲玉一生的辛酸,歌手黄莺莺更是唱尽了她的绝望与无奈。我每听一遍这首歌,心就会狠狠地痛一次。我知道,我的这种痛绝不单单只是出于对一个陌生女性的同情,因为每次都痛得那么真切,那么撕心裂肺。我想,就像我在文首中提到的一样,我一定和阮玲玉有着某种超越生死的联系,不然怎么会这么痛?

是的,我对阮玲玉总有种亏欠的感觉,而我又亏欠着什么呢?

十二

我们知道,唐季珊送给阮玲玉的一套小洋房坐落在上海的新闸路,因此阮玲玉人生的最后两年是生活在上海的新闸路。而在此之前阮玲玉基本上都是生活在以上海的武昌路为中心,以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为半径的圈子里。说到四川,这就与我有点微末的关系了,我是四川人。当然我这样强加的联系,在外人看来,是有些荒唐的。然而,我的内心总会莫名其妙地把它联系在一起,或许真的是有些联系呢?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有些事情只是感觉,我也说不大清楚。

这种感觉似乎告诉我,我与阮玲玉的联系还不只于此。阮玲玉自杀于一九三五年的三月八日,很奇怪,我出生于一九九一年的三月八日。三月八日,一个奇怪的日子,再次把我与阮玲玉联系了起来。每年,我过生日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阮玲玉,我总觉得她就站在我的面前,陪我吹着生日的蜡烛。我有些疑惑,为什么,她会长伴在我的身边?

我越来越有一种感觉,前世,阮玲玉是我的爱人。那么我会是谁呢?

在阮玲玉的生命中,一共出现过三个男人。一个是张达民,一个是唐季珊,还有一个是蔡楚生。张达民过于无赖,我觉得我不会是他;唐季珊过于无情,我想我应该也不会是他;那么就还剩下一个懦弱的蔡楚生,我觉得如果我真的有前生,很可能就是他,因为此生的我也有些情感上的懦弱。蔡楚生死于我出生之前的七年,一九八四年。或许,我真的就是最后亏欠着阮玲玉的那个男人,蔡楚生。如果真的亏欠,那么我愿意用今生的所有来偿还。

而我想知道,这个世界真的有轮回吗?如果真的有轮回,那么我的爱人——阮玲玉,你又在哪里?

我希望,今夜还能有梦,梦里还能有你——我的爱人。

这样的梦,很温暖。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于兰州

怡儿

相关文章关键词

《阮玲玉,我的爱人》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