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韶山
导读:许多风景,被人为地改变,让人不断地失望,可韶山,人为改变了不少地方,但这人文的景观却更有魅力,因为,这方水土,紧紧地牵引每一国人的心。
金秋十月,我走进了韶山,很快就被红歌的氛围所感染,久违的那份红色记忆,豁然开启。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我们这一代既经历了上个世纪的传统教育,又跨越新时代,步行在改革之路上。思想意识的变化,与时俱进中,一份红色的情愫深深烙印在心。
身边,人来人往,在追求美丽风景的同时,仍然有许多人选择来到韶山。所谓的八零后、九零后,在我面前,已经有不少光鲜的面孔,多少让人感到欣慰。一个民族,如果不懂得历史,不珍惜历史,那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高大巍峨的毛泽东铜像,矗立在红色广场一侧,许多人纷纷向前,或深深鞠躬致敬,或献上一个个花圈,请武警战士以仪仗队形式摆放在铜像前。
一队老者,个个身穿老军装,其中不少老人胸前,挂满了军功章,还有各种各样的毛主席像章,有的老人,还有专门的人搀扶着,其中,许多人都是满头银丝,他们整齐地站立在铜像前,神情凝重,致军礼的同时,手还微微地颤抖,这个很久很久没有看见的场面,泪水一下就涌了出来。
韶山,这个诞生了我们伟大领袖的地方,一曲“东方红”,影响了几代人,一样会影响未来的中国人。
秋日的阳光,格外绚丽,走在这片红色的土壤上,耳边听着不断传来的红歌。峥嵘岁月,沧桑巨变,多少英雄豪杰远去,数风流人物,为民幸福者,万世流芳。
来到毛泽东同志故居,一座典型的传统中国农民式住屋。大家排着队,有序地参观,听着讲解员的叙述,目睹故居中朴实简洁的生活生产用具,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寒窗苦读,少年大志,最后走出韶山冲,历经坎坷,牺牲了家人,幸福了国人。
久久地,我围绕着故居前的两方清塘,慢慢走着。一会眺望青翠的韶峰,一会细观故居前后的山峦,当地人说,在杜鹃花开的时候,韶山冲会被渲染衬托的格外美丽。
许多风景,被人为地改变,让人不断地失望,可韶山,人为改变了不少地方,但这人文的景观却更有魅力,因为,这方水土,紧紧地牵引每一国人的心。
毛家宗祠,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滴水洞等等自然的、人文的景点,组成了今日韶山的风景,昔日的小小韶山冲,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故事,太阳一旦升起来了,就永远辉煌。
回眸,总有不舍,因为我知道,韶山,我还会来。
田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