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吃一堑长一智”
导读“吃一堑长一智”是中国的一句名言,是十六世纪明朝哲学家王明阳《与薛尚谦书》书中的一句名言,至今已经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
刷新“吃一堑长一智”
半月前,我在博客中看到一篇文章,是写一个艾滋病患者以几十万字的长篇文章作忏悔的事。当初看后,我还在该文的下端跟贴了几句感言。意思是说:患者透支消费了人的一生之快乐,理该有这么个结局。原话不记得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之后,我心里一直不安。因为那句“感言”说得也太没人性了。于是,我就去找那篇文章,我想找到它再贴上我对此事的歉意。由于当初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子,连日来,我一直在博客栏目中寻找,结果还是没有找到。为了弥补心中的缺失,于是,想到写这篇短文,希望这篇短文能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些慰藉,同时向他表示我的歉意!
一、关于“吃一堑长一智”
“吃一堑长一智”是中国的一句名言,是十六世纪明朝哲学家王明阳《与薛尚谦书》书中的一句名言,至今已经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中国人以这句名言(成语)践行着人生、践行着社会。其实,我们中华民族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实践文化”的民族,强调实践是一切社会活动(或人生)的主体。经验来源于实践。于是,就产生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或“吃一堑长一智”的经典之说。它告诉人们:遇事不要惧怕,要敢于去实践,古人组成“胆略”一词,是先有“胆”后有“略”的组合,想必,是必有考量的。毛泽东在他的人生生涯中也提倡:要亲口尝一尝梨子的滋味。邓小平说:摸着石头过河,不要怕失败……。国家领导人如是说,学校老师如是说,家庭老人如是说,企业老总如是说,凡中国人都是这么说或规范自己的。并于这句名言践行着自己的人生。经典往往来源于现实,它既是实践中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也许,我们民族在历史上存在着这样一个现实,即:1、中国人天生胆小怕事,甚至不敢直面残酷的现实。于是,思想家王阳明就希望国人有所胆量,开导国人以胆谋事,以胆兴事。他认为:有胆的人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于是,就产生了“吃一堑长一智”的说法;2、我们的民族也许生来就是一个胆大不怕失败的民族。中国的辉煌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走过来的。于是王阳明在这个基础上得出了这么一个教义般的结论。不管是(1)还是(2),如果当初存在其中的某一项,我以为都能产生那个经典之说。总结历史,中国人确实领悟到了“吃一堑长一智”的真谛,中国的历史某种程度上是“吃一堑长一智”的历史。
二、关于艾滋病病患者
话说回来,也许我们那位艾滋病患者,最初正是怀着这种心态策划他的人生的。当初,他也许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走上了这条路的。他可能告诉过自己:人生的路原本是胆大人的路!毒品不可怕!乱伦不可怕!有胆量就可以目空一切、成就一切……。他也许还想过:成功是靠胆量获得的;胆量对成功——几率高!同样,人生的快乐也是靠胆量获得的。“吃一堑长一智”是一个常规性的经典,用它来规范人生,践行人生,人生定能成功。因为,在他想来:我们的前辈都是靠它走过来的,这理论一定是科学的、辩证的。绝不是片面的、教条的。于是,他采用了那个“经典”,大胆地吃了那“一堑”。吃堑的过程,也确实使他获得了人生之快乐。但很快,他便被跌入再也不能自拔的万丈深渊中。虽然,他从那“一堑”中彻底地醒悟(或长一智)过来,但严酷的现实却告诉他:已经为时晚矣!
三、刷新“吃一堑长一智”
不管病人是出于哪种文化,或哪种价值观使他走上了这一步,我以为,中国某些传统之经典,仍有必要去作适当的修正。千万不可生搬硬套的接受它。就比如“吃一堑长一智”吧。实际上它就是一个于失败换醒悟的理论。强调遇事试验;遇事先干。丝毫不考虑后果,没有预期的而盲动。倘若成功了,那是胆量的成功;倘若失败了,则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秘诀,为下一次的成功作一个铺垫……。如果一味地采用这种思维模式去对待当下社会中的每一件事物,应该说,那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当下社会中有很多事物是不能涉足的,可谓是人类之禁区。比如:吸毒、乱伦……等。不能有一丁点儿侥幸的心理存在。
再说“吃一堑长一智”这个经典,它虽然是一个经典,但它必经经历了半个世纪,事物均在不停地变化中。把半个世纪前的思想工具,不假思索地拿来解决当下社会中出现的每一件事物,显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就象长矛对枪炮;大刀对原子弹。因此说,我们要对古人(包括外来)遗留下来的“经典”进行一次全方位地“刷新”。要给这些“经典”以新的内涵。用现代版的词说:要与时俱进。
于是,我给“吃一堑长一智”刷新“成“你吃堑,我长智”,或“吃一堑长N智”,或“不吃堑,也长智”(当然这不是最好的刷新)的说法。不知对我们现代人是否有一丁点儿的帮助或体会呢?
总之,远离毒品,远离乱伦那才是最好的哦!!
以此告慰我那病患的朋友,并衷心祝愿那朋友的身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