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里水乡
导读穿过岁月的江流,那些珍藏在我们记忆中的水乡人事,使人产生了深深的眷念。随着内河运输让位给现代陆地交通,那些张满意风帆的船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造船行船
我的家乡从大的地理位置来说,是处于洞庭湖平原。湖南境内有湘、资、沅、澧四大主干河道,牵系着5300余条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汇注于洞庭湖,形成蔚为壮观的洞庭湖水系。我的家乡除了小溪小河外,全境贯穿着一条被中国文化人称为“蓝墨水上游”的著名河流——汨罗江。有了江河,就有靠水生活的船家,也便有了水乡文化和船家的风俗。旧时的船家风俗与岸居的风俗大不相同,这可以从造船和行船先说起。
我的家乡的船家从造船起,其选材的规矩就是相当严格的。造船的树不能用庙宇、坛场四周的树,这是为神者忌;但也不得用檀树、梨树,因为其谐音为坛、雷,于行船不吉利,这是为语言忌。当然枯死的树更不得用于造船,用这样的树兆头更不好了。
准备了上好的材料后,选取良辰吉日,起手动工时要开福,即摆筵席开牙祭做起手酒。一般亲友和船邦兄弟都会来凑份热闹祝赞一番,船家也乐得花份银两讨份吉利。这次筵席相对于做主梁、舵盘、扶梆、上大腊、新船竣工钉封头板时所开的牙祭更隆重,请客的面更广。为了船在建造过程中的顺利和今后的吉利,对于造船工匠是优礼有加的。可以说各个工序都要给工匠开包封和赏钱,上靠背腊、做舵、挂葫芦、上滚头、安神位等要包封,做桅杆、挂葫芦船家不但要择吉日外,还要开双份赏封,因为这两项是极其关健的环节。
新船竣工后,在开牙祭时要准备三牲、杀叫鸡(雄鸡)祭船、祭鲁班先师和水神,而后还要安神位和扫舱。
新船试水,要选取黄道吉日,在此之前,船主先期斋戒沐浴、焚香秉烛、放铳鸣鞭、敬天地、敬水神和船上的三个保护神,即篷位的吕公、舵位的晏公、船头的焦公,船家认为有了这些神明的荫佑,船会清吉平安。
试水时船家要相当慎重地请几位有福命的头面人物随船试水,借福驱邪。我曾看见过新船下水,它并不一径开出航道,而是在码头前游弋一会儿,泊一下岸,再开出。我曾问过旁边的船工,他说这也是行船的风俗。驾船最怕有去无回,这样游弋一下、泊靠一下,是讨取一个寓意,不论是新船试水还是平时的远航都要这样按规矩来一回的。
正式启航前,船主同样要斋戒沐浴,焚香敬神,三牲酒品和刀头肉准备齐备,再加以雄鸡血食敬祭神灵,然后船工们一起“开头神福”,说白了,就是吃一顿,打个牙祭。
在行船过程中,有名目繁多的牙祭,既敬了神明,又给苦累的船上生活补充点能量。大致算来有初一、十五的开牙祭敬神;有过险滩时的下滩福神;途中遇庙遥祭,惟恐侮慢神灵;到岸时,由船主沿汨罗江岸遍祭两岸的水府庙、靖江庙、杨泗庙等神明,并再次杀雄鸡祭水神,感谢水神保佑了此次航行的顺利到岸,这时的开牙祭谓之到岸神福。如今,沿岸还有很多诸如水府庙(安定桥)的庙宇建筑,作为水乡的历史见证,矗立在汨水江边。
口禁水话
在我家,大人们最讨厌交待孩子出去卖东西,出了门又折回来,这样翻来覆去,父母会很不高兴。早晨不准说虎、蛇、龙、鬼,有时一不小心说漏了嘴,定会招来一阵臭骂。如果说了,这一天,大人们也会小心怵胆,生怕出什么意外。不乱说话,事前考虑周密,成年以后养成的生活习惯,仔细想来,与自小的语言禁忌家教有关。
这种语言的禁忌体现在水乡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近河的船民行船的特殊性,语言的禁忌更严厉,所形成了口语体系,当然不是汨罗江边的乡亲们特有的水上语言。这些口禁,一些语言专家曾认真收集,进行了一番研究,谓之为“行船中的谐音忌讳”,“口禁的语言现象”无疑是水乡文化特色中的一个方面。
“饭就乱吃得,话就乱说不得。”在船民中,口语禁忌是绝对不容逾越的。有一位船伯曾告诉我,他们最忌说的八个字是“龙、虎、鬼、梦、沉、倒、滚、翻”。与这八个字相同音的字也在忌讳之列,即使是要说也用别词代替不吉利的词语。在船家中,龙称大溜,余称小溜,虎曰猫,鬼曰田几子,梦称南柯子,翻边叫?边,滚动叫开动,倒下称放下,沉落反叫浮起。有一年,来了一个保安队长名字叫龙虎,生得是虎虎生威,威严有加,但在船民中也只能将他的尊姓大名叫作大溜猫。刚开始听到这样滑稽的称呼,龙队长大光其火,后听人说起船民的口禁规矩才由着他们这么称呼。
正因为有这样的风俗习惯,不知道的人初次到船民中,还真不适应,要处处小心,要不然,会自讨没趣的。如姓氏的称呼,姓陈的要称姓鲍或称姓胡(谐浮音);姓周的因音近“丢”要称为“围河里”;姓侯的叫抓;姓廖的因音近“撂”,有丢船遭难的凶光,要称“张河里”;那位船伯说,这种姓氏的来客,要相当注意自已说话的分寸。他说,他远房的姨表亲居住的大围山中,有关姓氏的联姻,更有趣味。吴氏是不准将女儿嫁给曾家,因为吴(音鱼)断不能自投罗网,钻进曾(音罾)中。
在船家的水话中,打牙祭叫开牙祭,盛饭叫装饭,钉(砧)板叫好吃板,背纤的缆(音烂)子叫拉纤索,舵顿板叫水井板,竖桅杆时穿索子的眼叫"金明",桅杆顶上穿绳索的眼叫“风眼”,穿舵把绳子叫“聪明”,桅杆兜底钳住杆子的眼叫“段双”,因忌讳“失事”,船工忌说十四。至于水称灰,干称润,伞叫遮,倒叫走,翻称稳,水府庙叫“柳公庙”,瓮坛叫“长坛”等等,这样的船家语言可以编一本《船家词典》,这种趋吉避凶的文化心态、委婉含蓄的语言表达技巧与审美情趣,是船家和水乡文化的真实写照。
现将平日收集的有关船家的俗语和以水为喻的比喻词语收录如下:
洞庭湖的麻雀——见过大风浪大世面;一竿子打到头——喻白头到老;一竹篙扫倒一船人——不分青红皂白,嫁祸众人;洞庭湖吹喇叭——哪里哪里;下老锚——下大决心;玩花水——喻暗中耍鬼;听河风——听小道消息;水里水气——作风不正派下流;水面广——交际广。水话、水老倌、水色、水货、水妹子……
渔俗船行
遇庙、下滩、到岸、开头、节日,船民禁忌多多,祭礼多多。
架船出航,安全是摆在第一位的,而在平常的行船,在人与自然的斗争过程中,一切凶险归罪于水里鬼怪的兴风作浪。因此船民天生对神怪有一种敬畏之心,其内心认为,我不招惹你,我敬祭你,我时常小心不侮慢你,你总不会找我麻烦,总不会老跟我过不去吧。为了趋利避灾,要举行祭神仪式,用美食这一代表敬意和人间美好的具象,来博得水中神怪的宽容和开恩。其实敬祭过后的祭物又会成为船家自已的腹中美食,从这个敬神——开牙祭的过程看,半公半私,心存各半,其意义颇耐人寻味。
船家的生活习俗中,对神鬼的敬畏达到了万分小心的地步。不单敬神,平时船家煮肉,断不得翻动和截断。敬神时,条盘里要摆酒三盅、茶二杯、菜刀一把压住刀头肉;筷子一双(要称篙子一双)、一只立插于刀头肉上,另一只放于碗上。
平时吃饭,舀汤时不能用调羹,用了担心行船会搁滩。不能往桌子上顿筷子、或在碗中择菜吃,这样船家以为是下沉和翻船的兆头。啮了骨头,水里的石隙就会报应似的啮撑篙。骨头丢在河里,定会逗惹来水鬼水怪。妇人在船上,绝不能踩船头和跨舵座,妇人不能面对神座和背对神座,只能侧身向神而座。就连妇人洗过的衣服也绝对不允许晾晒在舵把上,这就是在船家中的性别歧视的体现。
水上的居民其实是最爱卫生的,没有一条船不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些桐油漆过的船邦船板平时总是保持油光可览,了无纤尘的。现代城里人在房子装修过后才形成进房换鞋习惯,其实,在船民中,早就有上下船换鞋的习惯。这是他们的家园,一个洁净的水上家园。
住家归住家,往常船还得装载运输货物,或撒网打鱼,逢着这样的时候,也有搞卫生的规矩。上船装货前后,擦船板要由船头向内擦,意在进财;到岸卸货前后,却反而由船尾向船头擦拭,意在脱货求财顺利。放船跳板也有讲究,只能搭在船中腰,不能乱搭在船的其它部位。
我的故乡还有很多民桥义渡,所用船只一般为平船底,而行走江湖的船一般都是鸡肚皮形状。过义渡,绝不允许十八人和三十六人同渡,这个数字是强盗船和剪径客的标志和象征。过义渡是不花钱的,给也不推辞。一般来讲,江上阴架桥居多,视江水涨落,多采取“九布三收”架桥,即秋冬水浅,九月份起布桥;春夏洪水涨了,要赶在阳春三月时,将桥拆除,以免冲毁。这时,义渡船只,便派上了用场。
“下水是神仙,上水是畜牲。两年穿烂三年衣,三年伴不得两年妻”。“篙子往下拖,只有吃,冒有落(积余钱)。”这些民谣生动真实地反映了船工的实际生活,我曾祖父在生意的鼎盛时期也有十多条船,一年装载自已茶行里的茶叶、茶油和装回的食盐等货物不计其数。一些有关船工的生活遭遇也听大姐说过不少,远走江湖,不象家里,要拜码头缴钱纳税,请客送礼,谓之行客拜座客。停泊过夜要交灯油钱,以免被偷盗和被打劫。长寿作为一个大的码头,在排夜屋里还有专门供船工行乐和排遣长期在外寂寞的窑子。为了使乡人在外有所依附,少受码头之气,我的家乡自咸丰年间组织了船行,是船工的同业公会性质,长寿街的船行扎在太尉庙。民国二年改为船邦公所,县城设总公所。还在湘阴河泊潭屈子庙设二公所,俗称大公、二公。此外还有江苏十二围公会,湘阴汨水入洞庭湖的磊石山公所等等,管理船邦公益事业,调解地方纠纷,对平江籍落难、异死的船工进行抚恤,一般人进了公所,也招待三天伙食,发给回家乡的旅费……
“一直以来我都潜伏于水底/从南方到北方/又从遥远的北方回来/隐秘的河流,我从未看见/却能真实地感受到/它藏在我的体内,一次/又一次横穿我的头颅和心脏”(《隐秘的河流》林溪)。我是在网络上读到这首小诗的,读着它,我的心突地一颤,它触动了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故乡的江流,永远是人们心底一条最为隐秘的情感的江流。回味、品咂着它,立刻产生一种记录我梦里水乡的的冲动,以上的文字,尽管写实,但却是岁月的积淀,是一种时时抚慰我心灵的优美画卷。
穿过岁月的江流,那些珍藏在我们记忆中的水乡人事,使人产生了深深的眷念。随着内河运输让位给现代陆地交通,那些张满意风帆的船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一条条清清的美丽的江流,终被挖沙、淘金船破坏得千疮百孔。加之满江流淌着上游深山池浸淘金的毒液,不单水族惨遭荼毒,船民也被迫上岸,过起了岸居的生活。水乡的那些生存方式和生活景象,一去不复回返。我的梦里水乡,便成了铭刻在童年岁月中的梦里水乡,一处使人倍感温馨、回味无穷的梦里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