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的那些老同事们之一

我的那些老同事们之一

2013-10-21 23:15 作者:高丽君 阅读量:20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这些老同事们,只是我们这个大集体中的个体。在年复一年的枯燥、单调的工作中,渐渐走到了路的尽头。普通也平凡,默默当然无闻。

岁月的潮水拍打着生命的两岸,每一个你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人许多事难以让人忘怀。作为一个教师,和单位的人几乎朝夕相处,尤其是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六年前来到这个学校,期间由三个语文组长直接领导我工作。他们性格迥异,风格突出,的的确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这个事业,在渐渐老去的生命旅途中历久弥香。

娟秀的小溪

——王XX老师

王老师小个头,小眼睛,像一条涓涓溪流,永不停下前进的脚步。他是我进校后的第二任语文组长。

他细致:一笔娟秀的隶书字体,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们,尤其是女教师们叹而惭愧。无论多忙,无论多着急,他会永远一板一眼的用整齐如画的隶书字记着,写着。他的字横有行竖有样,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他给学生改作文,批语用红笔写出,学生们就会把他写的字照描下来,认真保存。在每双周进行的教研会上,他总会提醒大家抓成绩时要抓文面,抓字体。所谓言传身教,每届他带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刻意去注意练习字,就会在文面上下功夫了。

他勤奋:他是学校里写文章最多的人,蜜蜂般的忙忙碌碌,一会儿一篇论文,一会儿一篇散文;他也是学校里年龄最大仍然登台演出的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登台朗诵时会字字斟酌,耐心纠正每个字的发音;他是学校里第一个出书法集子的人,把高考语文必背的诗词文一一录出;他也是目前仍在第一线站讲台的老教师之一,为桃李更芬芳而一如既往的前行着。

他认真:他干什么事情都很认真。经常是嘴不饶人的唠叨着,但并不妨碍他手下干的活。他会很认真的唠叨,也会很认真的工作。不急不躁,不慌不忙。记得刚进校时我们俩负责学校的校刊校报,这个工作的确是费力费时。每当校对的时候,他就会认真地坐在打印部的电脑边,一遍一遍。有时候一早上校对20页。我头都大了,就想偷懒。他稳稳地坐着,手里拿着稿子,嘴里不停地唠叨着,一动不动地校对着。我默默的看着,又好笑又佩服。

他有难言的酸楚:命运乖舛,身世坎坷,和王老师一个办公室,影响最深的有一个场景。我们组改完卷子,大家都很疲倦的站在窗前,他的老母亲在校园里,背着个塑料袋往出走,满头的白发飘飘,佝偻的身子,蹒跚的脚步。他长叹一声:“我的这个老妈吆……”哽咽着,眼泪唰的下来了。我们都静静的站着,静静的站着……

他很可爱:是个矛盾体,在他身上,有典型的文人性格。他会在酒桌上说些荤笑话,能把人吓的一楞一楞的;也会在教研会上很严厉的批评个别教师的态度;他能在教代会上大声疾呼,也会说着说着就偏题了;他有报知遇之心,也会看不惯这看不惯那的;他很保守,却也很前卫;会交网友,会编短信;会骂人,会喝酒;酒喝多了会用大舌头说话,会满脸严肃的跳舞;教书最认真,学生打分却最低;上台前认真地纠正发音,上台时认真地拒绝化妆;有时是长者,沉着稳重,有时却是顽童,怪话连篇;总之他的身上,你会看到一个很真实的人生。

他是一个值得赞赏的人。

滔滔的江河

——张XX老师

你看,从门口大摇大摆、西装革履的进来的是我的第一任教研组长。

张老师给人的印象:小个子、大眼睛、大嘴巴、大背头、大眼镜、大声说话、大步流星,大处落墨的处事方式,大刀阔斧的工作作风。虽然貌不惊人,但是个精、气、神十足,豪爽的硬汉子。

在他的大家庭里(年级组),无欲则刚成为他的主要人格魅力。在学校的分层管理中,他是备受大家推崇和争议的组长。

他大气。工作中雷厉风行,说一不二(尽管有人也有微词),大公无私,总是为别人的利益,为同事们的利益,大大落落的仗义直言,据理力争,大声疾呼;智慧的勇敢的行使权利;他善于用人,一人一样工作,工作也轻松;大家跟着他,很放心的搞工作。

他说到做到,以身作则。学校提议教师们不要在办公室抽烟。他带头执行,在楼道里去过烟瘾,听说也经常跑到财务室里去“闲逛”。偶尔犯错时候,也会自动交上罚款,以示惩戒,这样大家就会自觉地遵守制度。

张老师略有耳疾,说话音量大,干净利落,快人快语,言简意赅。见面时就会很有风度的点点头,呵呵一笑。有次,要参加公开课,备课时候多种方案都觉得有问题,去请教他,他大声的说:“诗,多诵读,写感悟,热闹些。”后来从这个角度入手,效果果然不错。

生活中的他似乎也是个勇敢的不怕输的人。影响深的是前几年骑摩托上班时。冬天,天多冷,他都不带帽子,大家戏谑地说他是个“铁头”。

特别难忘的是酒后的“张氏舞蹈法”。张老师不喝酒时候感觉不怒自威,不苟言笑,难以接近。当酒至微酣,就会将独一无二的“舞蹈”奉献出来。只见他纵横交错,舞步纷乱,手脚并用,似倒非倒,似狂似颠,自乐其中。在音乐的嘈杂声中,独自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也许是表达“古来贤者皆寂寞”的时吟,也许是惆怅“且乐身前一杯酒”的感慨;总感觉他像滔滔不绝的江河,一泻千里,大意淋漓。

他是一个能够让人产生敬意和温情的人。

千帆过尽碧水悠悠

——高XX老师

每天,办公室里,大家静悄悄的工作了几个小时。高老师一个冷笑话就会把疲倦赶到了九霄云外。他是我的现任备课组长。

中等的个头,矫健的身影,稳健的脚步,得体的打扮,保守的生活状态,不张扬的个性,低调的生活态度,磐石般稳重持重,经常推着自行车走路,上楼梯一步两个台阶,就是老高的真实写照。

他热爱锻炼,也坚持锻炼。慢悠悠的天天运动着,练着他的“高氏太极”。从不迟到,也不早退,全组唯一的全勤者。注重养生之道,吃饭说不吃就一口都不吃,体重保持一直是个常数。他笑话我们天天焊在座位上,到时候就喊:起来,动弹些,动弹些。

他性格温和,不紧不慢,至善性情,和人从不争高低;略显消极,传统保守。拿了个手机,不会发长信息,过节你发个信息过去,他着急了就会写个“原话”还回来;有了个电脑,只会下棋;翻蜘蛛纸牌从单色到双色需要漫长的过程,被我们笑话时呵呵一笑。

他写的一手好字。笔锋稳健,俯仰大小,错落有致。写完教案,就在旧报纸上练来练去,板书尤其漂亮。请他写字帖,却偷懒不想动手。

他很幽默,也会自嘲,我们办公室平日里主要的笑话就是他说的,有些成为经典,被屡屡传诵;古文功底极深,说起书来一串串的;记忆极佳,多长对联上下联都能背出来;会写碑文,可惜我看不懂。

他对待学问也认真。一次我说陈寅恪的“恪”字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念做却音,不知道对错。我们拿字典也没有查出来。也就不了了之。第二天,他说回家在《康熙字典》上查了,不对。佩服佩服。

他也孝顺。回“娘家”看老人积极。经常星期一,大家交流周末活动,他总是说回“娘家”。说农村的人情世故,话老家的风土是非。

他好酒,好旅游,好爬山。几杯酒下肚,也会唠叨唠叨,说讲不停。经常笑话文人不喝酒,枉为文人。他为自己的爱好而骄傲,并且乐此不疲。周末会和自己的老友们出宁夏,转甘肃,见山就爬,见游就旅。

他很宽容,心胸宽阔,有容乃大。当急噪时,他会娓娓道来,教你稳重;当你烦恼时,他会以事比事,教你开心;当你心理不平衡时,他会以身现讲,教你凡事平常心;当你不满足时,他会用“旧社会”,教你知足长乐。像一江秋水,历经沧桑,泰然处之,宠辱不惊,从容不迫,淡定自如;如磐石,饱经人间风霜,透视人世真谛,修炼较佳境界。

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长者。

这些老同事们,只是我们这个大集体中的个体。在年复一年的枯燥、单调的工作中,渐渐走到了路的尽头。普通也平凡,默默当然无闻。但是他们仍然坚持着,擎天柱一样,在校园里,在三尺讲台上,在堆堆作文中,埋头苦干,白了双鬓,苍了容颜,老而弥坚。

让我们把赞赏、尊敬、信赖之情献给个性迥异的老同事们!

(后记)

自古为帝王将相而作传,为功成名就者作传,为能够改变时代的某人而做转。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就是草木一秋,蝼蚁一世。但是草木也罢,蝼蚁也好,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也孜孜不倦、不枉此生的活着。在过若干年,十年,二十年,也许他们就只是工资花名册上年轻教师们未曾谋面的老同事。我想,历史不会记得这些普通的不能够再普通的教师们,它也记不过来。就让我们自己人记住自己事,全当自己怜惜自己。但是,至少他们在我们现在的人生记忆中,让我们心有怀念。所以,用拙劣笔记下他们。得当之处,全当哂纳;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同事们原谅。本人概不负文责,呵呵。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的那些老同事们之一》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