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己的眼光
导读作家最讲究的是自己的作品。因为,他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写进了作品。作品的好坏,不在于一时的社会认可,而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我以前只给三个人的文集写过序,一个是吉林的将近八十岁的老记者刘冷月,解放前,明是国民党《长春日报》的记者,暗中却是我党地下工作着,后因组织遭到破坏,无人证明他的身份,解放后,被打成右派,放在东北深山老林改造,这一“改”就是二十年。八十年代初方才平反。他离休后,受聘在安徽编辑《富园》杂志时,我们相识,并成了忘年交。他一生愤世嫉俗,刚正不阿,且笔耕不止,出了不少文集。其文笔犀利,当时曾被称作安徽的“刘宾雁”。一个是老博物馆长臧公珩,他一生不吹不拍,宁断不弯,挺直了脊梁做人。因看不惯腐败,曾大闹文化局,日闯市政府,是个耿直的老共产党员。他喜欢写诗,退休后,埋头创作,出了几本诗集,我在其书序中曾称他是个“不合时宜的人”。他的“不合时宜”,指两方面:一是指做官;一是指写诗。他诗的笔法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第三位就是江苏漫画家协会副主席戴蕾先生,现在西京大学担任教授。他是个很有才华的中年画家,因有海外关系,走了不少弯路。好不容易调进地方党报,因县级党报撤销,他是个工人身份,只好分在教育局印刷厂。虽然他是当地的科技拔尖人才(组织部下的文),因印刷厂不许要画家,只能让他订本子。好在江南大学识才,才让他有了用武之地。他出了漫画集,丁聪都给他题了书名,他请我写序,我焉能退后,——何况我们是老朋友。
?认识朱文科,是在网上。早就听枫叶零花和花满楼的人说,湖南朱文科是个才华横溢的作家,今天看到文集,不得不赞成和佩服。他让我写序,我既然受宠,就不好推辞。何况我很敬重他的勤奋,他的执著,他那在曲曲弯弯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光彩着的成就。
拜读过文科的《无怨的青春》,我很赞成老娄的看法,朱文科“在他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那些多产的作品中,是对人生、人物命运高度的关注、思考和揭示,倾注了作者宝贵的心血和厚重的情感,多角度、全方位、大视角地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去思索、探询、揭示一些问题,有的放矢,有深刻的感悟,认真的总结,入木三分的认识。在他的《微笑的价值》里,他写道:‘微笑是一种振作,一种成熟,一种坚强,一种超脱的魅力,它具有乐观和轻松的风度,给你无穷的力量去战胜困难甚至改变命运,努力实现人生理想,从而获得心灵超越,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成功者。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眼泪,只不过她把眼泪变成微笑,继续前进。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她把痛苦锤炼成座右铭,愈挫愈奋。’结合作者坎坷的人生道路来看,文科对什么是微笑的价值最有发言权。”
?散文是属于真的范围之内的善和美的事物的表现。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赤裸裸的”展示。把自己的真“情”掩盖起来,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假意”;把自己的真“言”伪装起来,吐一些骗人的“假话”;把自己的“真面”隐蔽起来,给人一副做出来的“假相”,这样的散文绝不是好散文。好的散文,应该敢爱,敢恨,敢悲,敢怒,敢喜,敢乐,一字一句,真到永远,情透纸背。一篇好散文的诞生,实际上就是作者生命升腾灵魂出壳的结果。当然,好散文必须有真情实感。但是,有真情实感并不一定是好散文。因为,散文是一种艺术,它有着特有的艺术美质,不是所有的真情实感都可以登入这个艺术殿堂的。这就要讲究一个散文美。散文美,美在自然。
《无怨的青春》,无不体现着文科的真情与用笔的自然之美。那里没有精雕细琢的人造美句,没有浓彩重墨的场景描写,更没有讲经布道似的高谈阔论,只是随随便便地叙说着,好像把您当作最好的朋友,向你袒露他的泪,他的血,他的赤诚之心。
读后,就像喝一杯槐花香茶,沁入心脾的是槐香的淡淡,绵远悠长着芳香的乡村泥土、农民的淳朴憨厚。那映着母亲微笑的煤油灯金黄的希望之光,那父亲汗水酿造的米酒绵远的致富之醉,那神奇的竹鞭,那稻草垛洞里的撂蛋,那简陋木箱里的小人画书,那清脆宛转的鸟鸣,那蓝天白云的空灵,那青山绿水稻菽花芳的桃园乡境,那鸡啼牛哞犬吠羊咩猪哼的迷人乐章,还有那展示男人强悍威猛的体魄和汗味以及弥散诱人的村姑体香,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读出了文科对故乡的深情和厚爱、受哺与反哺的志愿。读出了文科辛酸但又是快乐的童年,好学而又充满梦幻的过去。
周国平先生说,一个作家的存在理由和价值就在于他发现了一个别人尚未发现的新大陆,一个仅仅属于他的世界,否则无权称为作家。
对于写作者来说,重要的是找到仅仅属于自己的眼光。没有这个眼光,写一辈子也没作品,世界再美丽再富饶也是别人的。有了这个眼光,就可以用它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文科有这种眼光,——哲学的眼光。他在“一片淡云,一潭净水,一树翠绿,一屋花香,一丛竹林,”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幸福;在“一双呵护的手,一个灿烂的笑容,一声久违的问候,一杯清淡的茶水,一碗香喷的白米饭”里,能体会到快乐;在身处逆境和不幸时,不感到悲观失望,因为,他发现“生命活着的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
文科的这种哲学的眼光,在“情感风铃”一节里,彰显得更为突出。其赋有哲理的语句,信手拈来。
比如,你拥有美丽的容貌,它可能给你带来幸运,却不一定给你带来幸福。你拥有富足的金钱,它可以为你带来别墅香车美女甚至权力,却不一定给你带来自由。你拥有显赫的家境,它可能帮你比同龄人缩短数年甚至十几年的奋斗历程,却不一定给你带来成就。你拥有豪华的轿车,它可以载你游遍天下风光美景,却不一定给你带来直路。
再比如,假如你开着名贵双座跑车在郊外发现了三个拦车的人:一个身患重病的老奶奶,一个与他有救命之恩的医生,一个他追求多时的梦中情人,而跑车只能搭载一人,你如何选择?结果,许多同学都选择了重病的老奶奶,选择医生的同学也不少,只有少数同学选择的是梦中情人,阳老师笑着对我们们说,其实你们无论选择了谁,你们的内心都充满了无奈。有一种完美的选择,你们却没有想到,那就是让医生开着你的车送老奶奶去医院,你和你的梦中情人在皎洁的月光下幸福漫步。
探索哲理,丰富思想,坚强意志,是维系空中那些心灵与大地之间的金丝线,它让心灵有根飞翔,而非无根飘荡。
实际上,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文学家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怜的浅薄文人;同样,没有文学家的激情和灵性,一个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推理的思维机器。哲学与文学是心灵相通的,两者同受一种痛苦的驱逼,共求一个谜的谜底。哲学关心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道理,政治关心党派、阶级、民族、国家的利益,文学家应该介乎二者之间。既要探索人生的真谛,又要关注人类的生存。哲学家关注无法可想的问题,政治关注有法可想的事情,文学家应该既注意无法可想之事,又要注意有法可想的问题。
作家最讲究的是自己的作品。因为,他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写进了作品。作品的好坏,不在于一时的社会认可,而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也许,当时你的作品不被人承认,可是,并不代表永远不被人承认。今天,你的作品也许是丑小鸭,但保不住明天就是天鹅。你应该相信你自己,相信自己的水平。
因时间太忙,只能草草付之,其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鉴谅,是为序。(2006.6.23
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