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火锅再次敲响食品安全警钟
导读如何给消费者一个安全放心的火锅环境,不能靠中烹协,还是要政府发力才行。好在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将牵头相关执法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对火锅添加剂市场进行检查。
·时评报道: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泛滥火锅店,面对“化学火锅”引发的火锅市场信任危机,中烹协回应称纯属谣传。但据报道,中烹协所称的“抽检百分百合格”,抽检的全是知名企业,而根本没有对廉价火锅进行检查。有媒体批评中烹协是“老子给儿子辟谣”。中烹协一时成舆论众矢之的(12月23日扬子晚报)。随着冬季来临,热气腾腾的火锅尤其是鲜香的麻辣火锅,受到众多人群的喜爱。但这些奇鲜奇香的火锅,很多被店主加入了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等化学原料,这些化学物质在火锅中累积,人吃后将长期在体内积聚,并容易诱发各类疾病,它伤害人体健康,危害不容小觑。
近日媒体曝出麻辣火锅底料中,添加飘香剂等化学添加剂事件,难免让市民对火锅安全心存担忧。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包括北京、广州、南京、武汉等地的媒体,都先后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化学锅底普遍存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12月22日,中国烹饪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公布中国火锅企业食品安全状况,显示占全国市场7成份额的100家知名火锅企业底料检查100%合格。这也是中烹协火锅专业委员会,针对时下“化学火锅”事件首度作出的回应。然而,市民们针对这个回应并不买帐,很多人认为中烹协的这个调查,是在糊弄消费者和媒体。因为中烹协检查的只是知名企业,这是在转移问题回避焦点。再加上协会负责人火锅专委会主任,自己就是北京一家知名火锅店连锁店的老板。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身份,缺乏起码的公信力。
吃火锅必有“底锅”,南京一位知情人士爆料:这些底锅调料里基本上都是化学添加剂,红得诱人的红汤火锅,辣味、红色都是辣椒精调出来的。火锅店里香味四飘,其实是飘香剂在发挥作用。一家干货店的老板承认:“以前市场里这些东西多得很,不过现在不是熟面孔就不敢卖了,过了风头再说”。这些东西好几年前就有了,一到冬天卖得特别好。特别是飘香剂,只要挑一点放入火锅,香味四起,一下子就能让人有食欲。一位北京的网友留言说:近几年有的饭店用地沟油、有的食品添加苏丹红,怎么不是这个中烹协曝出来的呢,那时候中烹协的“调研精神”在哪里呢?天津的一位网友也提出:希望中烹协拿出详细报告,不要空口说白话。
大多数人不知道中烹协是干什么的?其是它是烹饪行业企业的一个利益代言人。其中的火锅专委会,就是全国火锅店企业的联合体,是火锅行业的代言人。有这种身份的存在,就必然决定这些人会站在火锅企业的利益立场上发言。据透露:要想加入中烹协,首次要交二千元才能入会。而用钞票加入了这个会员的人,当然要为这个利益团体说话。就如房产协会那样,你无法期待任志强先生,会站到买房者的立场上批评开发商是一个道理。曝出“化学火锅”丑闻时,指望中烹协会站到消费者一方,去揪出害群之马,替消费者维权,将火锅市场的问题彻查清楚。这是不现实的。
近来网友也在微博上上传了这样的无奈:辣椒精、色素、地沟油、一滴香组成的现代火锅,具有成本低、见效快、口味统一等优点。最后忍不住感慨:哥吃的不是火锅,哥在做化学试验……于是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把添加了飘香剂等化学添加剂的麻辣火锅,称之为化学火锅。从瘦肉精、苏丹红直至三聚氰胺。各色食物俨然成了中国最好的化学科普教材。当火锅都可冠以“化学”这个修饰词,是否注定了我们正经受着一场空前的健康灾难?商人败德、监管乏力,或许人人都是待宰的羔羊,你我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不是火锅行业自曝“家丑”,我们还不得而知。为何要用添加剂下锅?记者访问林师傅,他是东方火锅店的大厨。他说道:“市场上80%的火锅含有违规添加剂。其中:红汤火锅的底料里,店家添加辣椒精增加辣味,清汤火锅的底料里,则放入火锅飘香剂增加香味。此外,还有部分店家,往火锅里加入肉粉或骨头粉,增加鲜味。一般来讲,一锅正宗的火锅底料,成本需要10~15元,而使用添加剂的化学火锅,一个锅底成本不到5元,主要都是为了降低成本。如1斤辣椒精的辣味,就抵得上5斤辣椒,至于吃到嘴里安不安全谁也不知道”。我们看似清澈的锅底中,其实暗藏了几十种添加剂。火锅的汤味之所以浓郁,就是因为里面加了飘香剂和增香剂。增香剂是内香,入口较香;飘香剂则是外香,闻着很香。据了解,增香剂和飘香剂都是化学物质,主要作用是增加味道和口感。林师傅说,一般客人们往往最后才喝汤,但汤里的飘香剂、骨髓香膏等物质涮得时间越久,所含的亚硝酸盐之类的含量就越高,对人的危害就越大,很多人不知道。
冬季了,谁都想吃个热腾腾、香喷喷又热闹的火锅。但是,现在火锅被媒体曝光存在化学锅底料,让不少人“火锅越香,心里越慌”,吃火锅究竟安全不安全没有底。迄今为止,对于火锅底料中是否存在不合法的添加剂?添加剂有无过量?仍然没有看到权威部门的声音,也没有相关部门采取行动对这些火锅底料进行检测检查。而中烹协的此次调查结论,并未打消公众疑虑,并被认为是“老子给儿子辟谣”。由于监管部门严重缺位,而中烹协又那么积极地替火锅行业开脱,于是就成了舆论炮轰的“替罪羊”。我认为,要想吃到安全的火锅,就别去那些一进门就香气逼人的火锅店。因为根据经验,火锅熬制的香味都是自然散发的,应该是越煮越香,而刚端上来的火锅就香气四溢,绝大部分可能加了增香剂。其次,可以观察端上来的麻辣锅底。如果麻辣锅的辣油显得透红鲜亮,那么这个麻辣锅底肯定也暗藏问题。因为正常情况下熬制的麻辣锅底,应该略有浑浊,透亮的麻辣锅很明显是加了辣椒精或者火锅红。火锅不要常吃,要吃尽量去正规的火锅店就餐为好。
我国食品监督,归属不清,这是众所周知的痼疾。食品安全处罚不力,则是另一硬伤。麦乐鸡添加剂事件才走、五常香米事件言犹在耳,“化学火锅”又浮出了水面。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发生,令国人担忧。可怕的是,火锅添加剂质量问题,并非由消费者与执法部门发现,而是因业内人士曝光。如果不是内部人士爆料“化学火锅”有问题,可能广大消费者仍然还蒙在鼓里。面对质疑,质监部门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不知道这些食品添加剂能否食用,这样的食品安全监管岂不是形同虚设?当媒体曝出“化学火锅”后,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应该及时关注此事,对火锅市场进行全面调查,对火锅底料进行检测,看看市场上到底还有多少不合标准的添加物。
如何给消费者一个安全放心的火锅环境,不能靠中烹协,还是要政府发力才行。好在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将牵头相关执法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对火锅添加剂市场进行检查。工商部门将要求销售环节做好索票索证工作,对来源不明的,立即进行下架处理。而该市质监部门将对当地生产火锅底料的企业进行源头管理。卫生监督部门会对餐饮企业产品进货进行把关。两节来临,希望其他城市的监管部门也要行动起来,为老百姓把好进口的食品安全质量关。解决“火锅”这一问题,还需要多方的合作,共同针对此类的行业问题,开展严格的专项打击。质监部门管好生产,工商部门管好销售,卫生部门管好餐饮,这样不法分子就无从下手让老百姓吃到“化学火锅”。除了严格检查火锅店锅底的成分,更重要的需要企业的自律以及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职能部门依据《食品添加剂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这两个法规,坚决打击滥用添加剂的不法行为。以后,质监部门不要将“不能管”、工商部门不要将“不好管”再挂在嘴上,这是一种懒政的说法,老百姓不会答应。正是监管部门如此做法,才放任“化学火锅”一天天毒害众多无辜及对此并不知情的消费者。希望相关执法部门管好市场,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010-12-2621:41:48)
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