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杂咏之――洗爵溪风雅
导读把酒临风,抒情感怀,其状何其乐哉,何其悲哉!横亘在身边的这条青石路,曾连通南北,也连通古今,身着绫罗绸锻者走过,青衣素衫走过,竹杖芒鞋走过,留下的是溪水叮咚.....
洗爵溪风雅
这是在地图上找不见的地名,它的流域还不到穿越一个村的长度,但是她却流过了历史和岁月的沟壑,流淌成一种不老的风雅,让唐诗宋词在青山绿水间铺泻成波光鳞鳞的动态,滋润着两岸厚沃的土地与淳朴的乡民。
把酒临风,抒情感怀,其状何其乐哉,何其悲哉!横亘在身边的这条青石路,曾连通南北,也连通古今,身着绫罗绸锻者走过,青衣素衫走过,竹杖芒鞋走过,留下的是溪水叮咚,是脚步款坎。迁客骚人,在这有山有水,有景有致的地方,会停下脚步,歇息身体也歇息思想。一线清溪,两声鸟鸣,三间村房,情韵景致已经够了,这里已是家园,已是精神上的归依,诗情勃发之际,打开酒壶,畅饮三杯,酒入豪肠,张口吐纳,奋毛疾书尽是千古绝章,这里于是成为中华千年文明之路上的一个点,隐在这种黯淡的国画意境式的山水间。弄不清是谁在这里洗了酒杯,反正他们都带着哀怨,带着悲怨,带着孤傲,带着豪情走过,是李白也罢,苏轼也罢,黄庭坚也罢,他们在这一线溪水旁将烂若云霞,浩瀚如海的汉文化倾下一杯,于是一条溪水从此变得灵性无比。那樽爵后来曾经对月,曾经对风,曾经对着沧桑往事,对虚幻未来一饮而尽。饮尽了风月,饮尽了潇洒,也饮尽了激愤难平,直到后来,在北顾亭边掉进江心,从此融入滚滚长江,日夜奔流。
我曾以朝圣者的心情在这溪边找寻,找寻那条飘荡着酒香的小溪,找寻那尊被诗词大师们蹲坐过的石头,找寻那片映照过他们杯中清酒的月光,遍寻不见,而又处处皆是。石桥、石樽、碧潭、石板路都还可寻见踪迹,只是少了衣带飘飞的身影。当年的进川入蜀大道也即驿道(东大道)已日渐在荒草间寸断,水泥路如项链串起沿途颗颗如珍珠般的新民居洋房,这里现在叫做社会主义新农村。群山环抱的田野里,白鹤成群飞起,在四周绿树的衬托下,已有羽化登仙之意,如果当年青衣长衫之士路过,不知又有何等佳作问世?掩卷长思,浩浩青史,唯有饮者留其名,这方溪水幸甚。我是一凡尘俗子,有幸踏过他们的足迹,于我而言,风雅无比的洗爵溪,洗的不再是或浓或淡的酒杯,而是我凡俗而又欠缺境界的思想,洗去的是我疲惫而又浮燥的心态,给我剩下一份空灵和禅悟。
我是坐着滚滚车轮来的,少了当年行路洗爵者的风尘和褴褛,我知道,我走进了一个梦,但是永远地无法靠近行走在溪边的那个人,可我又分明感觉到,最美的风景是他孤寂的背影。
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