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赋
红螺赋[1]
作者:姑苏沧浪
二?一一年一月一日
戊子季秋过,清宵寂素娥;燕京频有约,北国拜红螺。游至怀柔闻传说[2],玉皇仙女化红螺;降妖捉怪黎民乐,世代流芳誉可歌。携手探幽人欲醉,山光水色悦心欢;红螺一绝藤缠树[3],银杏夫妻[4]月共圆。
其夜寝温阳[5],三更入梦乡;境中仙子遇,花貌异芬芳。沧浪疑曰:“汝何女?”仙子笑曰:“红螺访沧浪”。尔诧而喜,详而视之,夺人目光。姣丽世未见,尔恍忽端详,玉姿凤仪,笔墨难彰。其形若惊鸿欲翔,玉软花柔拂霓裳;婉容惹西施妒,华芳诱宋玉狂;沉鱼落雁织女叹,闭月羞花嫦娥慌;远望若朝霞,近察似荷芳;柳眉星眼,秀发瀑长;桃口微绽,清雅淡妆;葱指鹤项,婉约端庄,柔情绰态,沁怀似阳;耀乎若春晖初出辉满堂,素雅若明月幽静舒洞房。须臾之间,美艳四方;摄魄钩魂之妩媚,言语终难尽衷肠。
须臾,徐步近尔旁,沁怀玉飘香;凝眸久延视,流波灼沧浪。望红螺柔情绰态,秋水荡漾溢波光。红螺曰:“尔汝去游。”,奋袖挽臂,携手遨翔;近倚魂醉,若远思茫。得之盈眼,人生一场。尔心独悦,乐之无疆;心希恩疏,慕作鸳鸯。
忽见琼阁仙境,瑶池荷蕊绽芳;红螺倚怀相望,心荡神迷情亢。瑶池荷花灼灼一帘燃,玉露盈盈碧波涟。娇蕊涵情佳境尽乐,柔眸笑靥醉怀盈欢。欢情起,芳心荡漾溢潘安梦,软语缠绵任宋玉怜。畅意行舟之幽境里,纵情媚景尽浴春天。
红螺仙子似淋浴芙蓉娇娆,依枕柔眸含笑。缠绵月中喜良宵妙,人醉玉箫音袅袅。婵娟照,九霄皎。梦魂堕河欢摇棹,云雨瑶池魂出窍。
波漾蛙声沸,雨濡花蕊惬。明眸热,芳心悦,羞涩红螺垂眉睫。翠围轻浪叠,眼眄珠影镶叶。心蕴春梦笑靥,荷蕊盈溢馥郁。
尔悠闻箫韵醉温柔,感荷花解意月中幽;魂相融以陶然醉,心凯康以欢乐浮。
红豆暖,莺声啭,醉眼媚人娇口喘。酥手绕缠柔发乱,雨润玉泉琼露满。花颜羞涩秀眸娇。罗绮袒,瑶台颤,良夜欲仙嫦娥羡。
临晨,红螺奁衣修妆,将辞顾惜回眸。须臾,仙子驾云去,枕上暗香留。尔黯然若失,尽思怀柔。良夜一梦云雨,情怀怎忍离愁,荡气回肠之余,隐隐哽喉。尔情怀独伤,谁可解愁?无奈曙色扰梦尽,楚待何日再同游?
注释:
1、红螺:指北京怀柔红螺湖景区,红螺仙女传说,亦指北京怀柔红螺寺。
2、红螺仙女:红螺湖景色优美,湖水荡漾,绿树成荫,山水相依,百鸟争鸣,湖中半岛绿荫簇佣着“红螺仙女”巨型雕像,“红螺仙女”手捧宝珠阿娜多姿印影在湖水中,更增添了红螺湖的几分美丽。远古传说中,一黑鱼在燕山湖畔修炼精,无恶不作。每当月圆之夜都要捉食童男童女增强其魔力,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玉帝闻知后震怒,特派仙女下界降妖,仙女与湖中黑鱼精大战八天八夜,最终还黎民子安乐。仙女同情百姓疾苦,为保乡民永享太平,化为硕大红螺永住湖里,后人为感谢她,在湖心岛建立红螺女塑像并把此湖定名为红螺湖,北面的山叫红螺山,隋唐末年,在山下建成红螺寺。传说中,当地百姓遇有难事,向湖中祈祷,就能如愿以偿。
3、紫藤缠树:指红螺寺一绝“紫藤寄松”。在大雄宝殿后三圣殿前的院落西侧,是“红螺三绝景”之一的紫藤寄松。这景是一棵平顶松和两口藤萝构成,两棵碗口粗的藤萝如龙盘玉柱一样爬满了整个枝头,为这棵松树增添了媚妩之感。藤不离松,松不辞藤,相亲如初,所以它被称为“红螺寺三绝景”之一。
4、银杏夫妻:指红螺寺一绝“雌雄银杏”。在红螺寺大雄宝殿前有两棵古银杏树,东边的雌树清秀矮小些,西边的雄树高大粗壮,虽逾千年但生机不减。人们觉得它们象天作一双、珠联璧合的夫妻,所以也称他们为夫妻树。当地人相传,每换一个朝代,这棵雄银杏树就从根部长出一个新的支干,现在是十个支干和一个主干。到了秋天,金黄色银杏叶把大雄宝殿衬托得辉煌壮观,惹人驻足留连。
5、温阳:北京怀柔古称。
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