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永远的“梁祝”

永远的“梁祝”

2013-10-23 18:28 作者:媚娘 阅读量:30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此文被2009年《汉江潮》冬季刊、《四季风》第3、4期合刊总第93期登载)聆听“梁祝”,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感触,自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我更喜欢理查得.克莱曼在中国演奏的钢琴版“梁祝”,在钢琴浑厚、大气的主脉波调下......

今年是“梁祝”50岁的华诞,这曲国人耳熟能详的音乐,它取材于流芳百世的凄美神话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委婉动人的爱情传说击碎了清规戒律的坚冰,温暖了无数向往美好爱情激情萌动的少男少女的春心。无论何朝何代,锦瑟合韵的自由的情感总是人们精神追求的极致。而“梁祝”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广为传唱,归功于旋律创作的成功使音乐与传说达到天人合一的巅峰。

第一次接触“梁祝”,是小时候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影,银幕上那两个俊秀的青春少年,在景色唯美的背景中相遇、结拜、相爱,快乐地同窗共读《诗经》中: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直到被桎梏的封建宗教法理的恶势力严逼至死,双双化为彩蝶,飞向盛开着缤纷花朵的自由天堂。那时候,并不懂其中的深意,只是眼前长长的水袖,华美的衣衫,闪亮的钗环,还有越剧那婉转圆润的唱腔,让我记住了这个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

真正听“梁祝”,我已十多岁了,当从广播电台里听到它时,心里面涌起不可抑制的颤栗。直到家里条件好一点的时候,我买了俞丽拿的小提琴“梁祝”音乐带,一遍又一遍的播放。很喜欢前部分欢悦、缠绵、柔美的相思苦,听着如醉如痴,中间部分大起大落的章节只教人揪心地挣扎在爱情路途遇袭的夹缝里,脱逃与碰击相悖,音符尖锐、错杂,听者的心似乎被碎玻璃渣来回地蹭划,而后部分的“化蝶”却又到达荡气回肠的高潮,可以说是这是全曲中画龙点睛之笔,乐曲一反前面的悲切、哀怨,转变为希望之声,新生后的欢乐,两只蝴蝶翩翩起舞在万紫千红的自由境界里,听者心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形象更美,他们升华后的爱情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赞歌。

国外的音乐评论家称这部纯情的作品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聆听“梁祝”,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感触,自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我更喜欢理查得.克莱曼在中国演奏的钢琴版“梁祝”,在钢琴浑厚、大气的主脉波调下,小提琴、大提琴、各种管弦乐器齐奏共发,中西合璧,完美融合,四周流转的乐曲便醉人摄魂,情意缱绻,余音绕梁,久久不散……

女儿有次陪我听“梁祝”时,对我说:“妈妈,要是在我婴儿时,你就给我天天放梁祝,我绝对是个乖宝宝,肯定不闹夜!听这样的音乐,怎么会不安静下来呢?”一个普通孩子对这首乐曲的感受,足可以反映出通俗易懂的“梁祝”在人们心中的强大感染力。

借助“梁祝”的独特魅力,中国的英雄儿女们多次在世界各大赛事中,比如舞蹈、杂技、奥运会双人滑、体操等项目上获得了金奖。浪漫的旋律中,表演者举手投足流畅、完美,如鱼游水,观者在蕴含浓郁中国民族元素的精神享受中,忘却世俗界怨,忘记国籍种族,表演者与观者、掌声与微笑在震撼中共鸣,艺术效果长盛不衰。

50年过去了,《梁祝》已经成为感动中国乃至世界交响乐的经典作品。生命是有界限的,而《梁祝》却在成熟中成为永远的不朽的乐章。

相关文章关键词

《永远的“梁祝”》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