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借粮大户

借粮大户

2013-10-25 01:41 作者:赵春华 阅读量:31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借粮大户,一户是孩子都不是很大的,六七个孩子只有一个是丫头,其余的都是小子,能够干活的就两个,家里穷,当妈的比较活分,孩子多粮食不够吃......

原先有生产队的时候,干活是很辛苦很累的,活计要比现在的农民沉重和劳累,甚至比现在的农民工还辛苦。那时候不但活累,肚子也吃不饱,种地的粮食却不够吃,再加上也没有什么营养和油水,饭量大,每年都有青黄不接的时候。每个生产队百分之九十五都是缺粮户,长期向生产队借粮的大户也有三五家,这三五家就是生产队头疼的问题,年年向队里借粮,从三年灾害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期,十八年都没有一粒粮食也没有还生产队,如果不是生产队解散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免除了他们所借的粮食,他们这辈子也是还不清的。

借粮大户都是家里孩子比较多的,一般都是七八个孩子,再加上是小子,到了一定年龄饭量增大,粮食不够吃是很自然的,就是孩子少的人家粮食都不够吃,更何况这些孩子多的人家。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孩子不多的家庭还可以跟街坊四邻的借一些,或者向亲戚借一些,一旦秋后分到了粮食再还给人家,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本来也借的不是很多,借你粮食的人家也能够帮上你的忙,救救你的急。但救急救不了穷,无论多好的街坊、多好的亲戚也是无能为力,人家也得过日子啊!

这些借粮大户是大窟窿,谁也不会借给他们粮食,他们知道自己的情况,也就不跟姐夫四邻或者亲戚去借,知道是借不来粮食的,哪家敢借给他们粮食,那是无底洞不说,把粮食借给他们就等于白给他们,你这辈子也别指望他们还你粮食。他们只好管生产队借,反正我是你队上的人,你不借不行,我是贫农,社会主义不能饿死人,更不能饿死我们这些根正苗红的贫农。要不还叫什么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以你得借给我粮食,不能让我们的革命后代饿肚子。这是政治问题。

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在这些借粮大户中也有不少有这样的心理,这么多年向生产队借的粮食越来越多,越来越还不上,换不上就还不上吧,反正还得借,不能说不还,还那是以后的事情,至于以后什么时候还——没谱,但不能说不还,因为还得借;生产队不愿意借,但又没有辙,最后还得借。队上也知道:反正现在没指望他们还,就是再过几年他们也还不上,这辈子能够还上就阿弥陀佛了。生产队长心想:反正没有借我家的粮食,我也不敢借他,也借不起他,这些户胃口大着呢,哪家借得起他们?一是不敢借,二是借不起,连生产队借给他们粮食都发憷,更何况个人家呢。那时候粮食真有富余的户也很少,即便富余也富余不了多少,只有生产队的粮仓才大一些,借粮只好向生产队借了。

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借粮大户,一户是孩子都不是很大的,六七个孩子只有一个是丫头,其余的都是小子,能够干活的就两个,家里穷,当妈的比较活分,孩子多粮食不够吃,生产队到山上割草,她就认了一个干爹,实际上就是给孩子认一个干爷爷,老爷子是国营林场看山的,是吃国家粮食的,他又是一个人,喜欢孩子,听着这么多孩子叫他爷爷心里高兴,舍得给他们吃的。老爷子看山,平常事情又不多,他人又勤勤,在山场上种了很多的玉米和瓜菜,自己又有定量;老爷子在这里看了几年山也供应了他们家几年的吃喝,后来老爷子老了,身体不行了,据说还是她和孩子们给送终的。她家盖房的时候住在我家,孩子都管我母亲叫三奶奶,我母亲心眼好,有什么吃的都给她几个孩子吃,她和她的孩子们“三婶,三奶奶”嘴叫得甜着呢。盖房那几个月没少麻烦我们家。

另一个借粮大户,也是六七个孩子,其实是九个孩子,两个大女儿早已出嫁了,这六七个孩子里也有四个成人干活了,小伙子饭量更大,越是能干活越是粮食不够吃。不过他们的父母都是脸皮比较薄的人,借了这么多年粮,后来也还了生产队一部分粮食,但还是缺口很大,还了旧的又借新的。生产队虽然愿意借给他们粮食,但他们总是不好意思再借粮食。到后来生产队解散的时候,他们家借的粮食基本还清了,但上边说的那家却一粒粮食也没有还给生产队,生产队一解散他们家的借粮也就等于免了。

2011-1-5

相关文章关键词

《借粮大户》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