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游重龙山

游重龙山

2013-10-24 00:20 作者:月儿常圆 阅读量:26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重龙山的山顶有“西蜀名刹”——永庆寺。该寺香火鼎盛,缭绕香烟,成祥瑞之云;钟磬之音,诵佛之声,似甘霖普降,濯尽胸中俗世烟尘。

县城北面一座富有浓郁神秘色彩的山——重龙山,树木阴翳,鸣声上下,清幽静谧。我曾沿着山石铺砌的小径,走进她的神秘,走进我空澈明净的灵魂。

山崖旁突兀地立着一尊高大的佛像,神态威严,双手合十,似在念婆罗密之类的咒语,我疑惑而好奇。当我看到佛像旁有一人高,深邃而幽寂的山洞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这应该是龙洞,重龙山两条龙的潜蛰之所。这尊佛像便是专门管束这两条龙的。

山崖上雕刻有许多组佛像,这些佛像若与那尊大佛相比,则是被缩微了的,夸张一点说,算得上微雕的了。

这些佛像虽小,我搞不懂他们在做什么,然神秘而浓厚的宗教文化气息,浓烈的宗教色彩仍能强烈地冲击我的视线,震撼我的灵魂。我便像那些善男信女一样,虔诚地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山崖下有“叮咚叮咚”的声音传来,浏亮清脆,好似仙乐飘飘。寻声望去,原来山崖离地面一米多高处凹陷了进去,形成一道天然洞穴,响声就是从这洞穴里发出来的。洞穴下有一泓清潭,水尤清洌。哦,明白了,此乃“滴水弹琴”也!我寂然凝虑,潜心谛听。感觉山崖里似有一位仙女在抚弄一张古琴,琴音化作泉水声,金声而玉振,宛转而悠扬,使我的心沉静而迷醉,一时之间竟忘了身在何处。待我从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走出,抬头看见山崖上刻有“灵岩泉韵”四个字,凹凸有致,像一个美貌女子婀娜的曲线。每个字有巴掌大,浸染上山崖的色彩——灰褐色,确切地说,这应是岁月风尘的颜色。原来“灵岩泉韵”与“滴水弹琴”只是雅俗之称谓罢了。后来听人说,“滴水弹琴”已被破坏。我不由惊叹声连连,想到若闻先前泉水之声,那可真的是“三月不知肉味”的呢!

山崖右边有一道长长的石梯,从山脚直达山顶,这就是重龙山神奇的“百步云梯”。

当你沿着云梯一步一步往上数,怎么数都是九十九级,而当你从上面一步一步数下来时,怎么数都是百零一级。大凡到重龙山来游览的人,都要亲身体验云梯的神奇。是以云梯上常会游人如织。最后,游人们总是带着神奇归去。可气可恨可叹的是,在清代,一位新任的知县大老爷,把百步云梯的神奇给毁了。他也因此“赢得了”资中人世世代代的唾骂。

沿山崖左侧而上,拐弯处,又有一道山崖,一丈余,“古北崖”三个硕大的楷体字赫然在目。听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游览重龙山时曾留下了墨宝,我便以为这三字是苏东坡写的。不过,我觉得这三个楷体字显得呆板,没有灵气,再则又没有落款题名,便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我继续往上走,没走多远,看见石壁上刻有与“古北崖”差不多大小的“唤鱼池”三个字,惊叹之声顿起,我认定这是苏东坡的手笔,并从落款和题名中得到了证实。我不由驻足观赏起来。这三字充分体现了苏东坡书法的风格:“肉丰而骨劲,笔圆而韵胜,态浓意淡,匀稳妍妙,体度安庄,气象雍容,藏大巧于古拙,以茂密寓空灵,淳厚遒劲,风神秀伟。”于是,我眼前浮现出此番情景:苏东坡在观赏了重龙山奇观后,又到这“唤鱼池”,呼喊三声“鱼”,那潜游水底之鱼,全浮游到水面上来,与苏东坡嬉戏逗乐。此时,在苏东坡的眼里,这哪是鱼,分明是一群活泼可爱的精灵。于是,豪兴勃发,搦管挥毫,龙飞凤舞,写下了“唤鱼池”三个大字。

重龙山的山顶有“西蜀名刹”——永庆寺。该寺香火鼎盛,缭绕香烟,成祥瑞之云;钟磬之音,诵佛之声,似甘霖普降,濯尽胸中俗世烟尘。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重龙山上的“仙”,便是寺院里的佛。听人们说,这些神佛很是灵验,大凡许的愿都能实现。虽然这说法我无法印证,不过,重龙山有灵异之水却是不争的事实。永庆寺内有一口方形天池。据《省志》载:“上有天池,大旱不竭。”另据《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记:“内有天池,与河水相为消长。世传水观神僧道场。”天池中央能看见一股泉水在喷涌,像锅里水烧开时的情景。需知此处乃重龙山最高点,嘻,水亦灵怪矣哉!我曾掬一捧泉水饮之,甚是甘洌清爽,沁人心脾。

永庆寺山门上有两副对联,一联是:“双鹤横江缅仙吏遗踪百尺楼头寻鹤驾;重龙绕郭踵名贤旧址三台渡口望龙门。”另一联为:“镜影远从天上落,岚光晴向日边开。”山门外的广场南头矗立着一尊2004年从缅甸迎请回来的基座高3米、身高6米的汉白玉观音站像。我依偎观音,俯瞰资中城,恍惚中,似乎看见一只斑驳的古船从苍茫岁月深处驶来,而当这只古船驶到我眼前时,却变成了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奋勇前进。

不觉已暮色苍茫,重龙山的其它景点,重龙阁、来鹤亭等,我只能假以时日来观赏的了。

[]

相关文章关键词

《游重龙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