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关村
导读每次经过黄庄都看到那个标志性的雕塑,像螺旋式上升的幼苗,这是中关村的标志。海淀医院和海淀剧场往北一点儿的位置大概就是中关村的具体位置吧。
我生在海淀区,长在海淀区,过去对中关村没有特别的印象,它只是海淀区的一个地名,不像今天这样有名;中关村现在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地名了,它是中国硅谷的标志,名声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具规模,越来越具魅力和吸引力,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投资者,越来越多的海归学子投奔到它的怀抱。中关村不仅代表着今天,更代表着未来。
记得四十多年,也就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年放暑假,我跟着父亲进城,路过中关村,没有什么,中关村就是一个公共汽车停车场,也没有高楼大厦。整条中关村大街,那时候叫白石桥路,北边是成府,都是低矮破旧平房区,再往前是中科院,都是一些三四层的居民楼,路西是海淀镇,也都是老旧的平房,再往南是人民大学、友谊宾馆、理工大、军艺和农科院,如果再往前路两边就是菜地,当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那时候已经有了,中关村路南端则是首都体育馆,那时候刚刚建成没几年。记得坐在当时父亲手指着向我介绍:这是首都体育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和知道首都体育馆,对面是紫竹院公园。
十年前还有海淀镇,苏州街、老虎洞、彩和坊也还都有,现在再也找不到苏州街那条街了,老虎洞也不见了;即便现在通了地铁,有苏州街这一站,但苏州街也是名存实亡了;彩和坊和老虎洞现在连地名都不存在了,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具体位置了。海淀镇原是海淀区政府所在地,紧挨着区政府大院西墙的是海淀监狱和分局,监狱西边是海淀商场,是海淀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海淀图书城。没过一两年的工夫,老海淀镇就开发建设中关村西区,而后建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成为中关村核心区。我哥哥七六年农校毕业后刚参加工作,分配到区农业局,农业局是一幢四层小楼,就是现在北京硅谷电脑城的位置。他九十年代末在区国土分局办公的地点就在黄庄中关村大厦那个位置。为了建设中关村西区,所有政府部门、学校、商店、居民全部搬离海淀镇,区国土局也搬到了甘家口办公,区政府则搬到了现在的万柳,也就是长春桥。
二十多年前,中关村只是有个电子一条街,其实也没有几家公司,当时比较有名的公司也就这么几家:四通、科海、京海、信通等,联想还是后来的,方正更甭说了。现在四通还在,其他的公司现在大概早已不存在了。当时的电子产品很简单,不像现在这样丰富,电脑也还是奢侈的东西。
我清楚地记得,三十年前整个中关村大街从南到北,就332路这样一条公交线路,我每次从动物园到颐和园都只能坐332路汽车。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有了320路,从中关村东街到工会大楼南侧的白云路,因为我与妻子认识后,除了每周日休息回海淀区山后的老家,也还到妻子家去看看,所以只好乘坐320路汽车,或者在首体对面的白石桥车站乘坐114路电车到白云路。
那时候还没有四环路,我每次进城或者从城里回家都是走海淀路,就是海淀镇和北大南墙之间的那条路,332路公共汽车就走这条路。进入八十年代后海淀的长征食堂也从海淀镇里搬到了海淀路南,当时那是海淀区最有名的饭庄,可以说是老字号了,现在也不复存在了。
每次经过黄庄都看到那个标志性的雕塑,像螺旋式上升的幼苗,这是中关村的标志。海淀医院和海淀剧场往北一点儿的位置大概就是中关村的具体位置吧。中关村不是村子,不像农村的那种村子,它只是一个地名,一个标志性的地名。过去说中关村中科院,那也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中关村到底在哪儿呢?现在的中关村人谁也无法考证,他们只知道在这里创业,在这里发展,其他的并不重要。就像过去深圳只是一个小村,现在谁还去找那个小村呢?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20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