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死―张国荣“告别演唱会”赏析
导读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的精魂。古希腊民族以自己作为西方文学摇篮而享誉后世;德意志民族以自己意识形态领域群星若河而自豪,尤其在哲学领域,康德.尼采.黑格尔.马克思等这样大师级哲学天才......
他死了,有些人还活着;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春意阑珊,花儿总要落去,秋风吹来,黄叶无奈落地舞。生老病死,万物新陈轮回,唯有意识形态运动精神艺术之长河宛若涓涓细流,延绵不息,泽被千载。
张国荣一个香港歌坛影视之神话,一朵中华艺术园里的奇葩。在2003年4月1日这一天结束了自己辉煌而短暂生命历程。永别了艺术舞台,魂飞了天国歌坛,继续铸就自己凄美的艺术精魂。他悄然走了,整个香港人民在这明火璀璨的夜里,为之失眠了。一个唱响宝丽金歌坛时代结束了,人们所有美好的艺术梦泯灭了,在也看不到哥哥英俊无比的艺术容颜和那百媚千生的虞姬妙影。所有的一切只能寄托哥哥生平一笑一颦之回忆,那深沉.凄美.忧郁的思念。
最能触动港人心扉的,也许莫过于哥哥89年告别演唱会那一幕了。一首《风再起时》.《沉默是金》,以其风情四溢之华美和那灯火旖旎,宛如银河之眩景,拉开了演唱会序幕。哥哥宛如黑夜中的天神,头顶银光翩翩而落,一切是那么神幻莫测。哥哥外披一件黑色风衣,内套白色衬衫。蓝色马夹,乌发蓬卷,俊意融融。一双痴情目,轻沉低音《为你钟情》,全词未出,霎间全场沸腾,少女雀跃四起。慢慢地,歌音由低沉转向升跃,就像浪花一样慢慢地起伏着向岩石拍打去。在香港所有歌手里,能将音域艺术中低沉深情之美,演唱地如此起伏多变,富有鬼魅,震慑人心莫过于张国荣了。他的形貌之美以及心性之美完全与艺术之美融为一体了。尤其是在那浑厚.低沉.雄劲之美里,夹杂着女性的阴柔之美。刘德华的歌音也深沉浑厚的一面;谭咏麟以明丽浪漫风格风靡华人歌坛,但相比之下,还是张国荣的音域更靠近凄美阴郁的艺术。富有磁性的声音里夹杂哀怨之美。尽管现代娱乐圈里,不乏模仿的逼真,唯有张国荣之音奇很难效真。或许这也说明了他的歌音之美,不仅是音乐美的独有,它是一个融合多种独有的美,是内和外的统一,是心性和情愫的统一,人生和时代的统一。
张国荣也有狂劲动感的一面。在他演唱《暴风一族》这首歌曲时,不仅一改柔情淡伤的风格,更是彰显了他作为舞台艺术家充分活跃舞台气氛风采一绝。在欢快动感的音乐里,他一身时尚打扮,稳健.文雅.绅士的风貌,荡然消却了。献给观众的是一位时尚.冷酷.豪放不羁新意开拓者形象。墨镜遮掩了一双俊意含情目,一身灰色夹克,替换了绅士风情衣。乐器在鸣奏,灯光在变幻,所有在场的港人在欢腾了。他随节奏蹦舞,随歌意传情。歌变了,由抒情走向狂暴;人也变了,一切都全身投入了艺术。他的动感不是狂暴不休,它有起伏变化,有刚柔相济。不仅他的歌活了,整个舞台的角色也完全融入动感艺术世界里去了,就像一股股兴奋的激流向海岸边涌去,更像生命里的愤慨者,带着罗曼蒂克(romantic)的风格,在大街起舞欢唱。
有刚有柔,有情有德,有艺有貌,这一切都是他艺术融合之所在。这也是一个歌坛艺人的至高境界。到了演唱会落幕之际,他的《风继续吹》,将演唱会推向了高潮。令人倍感忧郁的歌声里,似乎充满对歌坛生涯的追忆,对人生风雨坎坷路进行尽情抒唱。所有的爱恨情仇,所有的喜怒哀乐,所有的点滴感悟,都融进《风继续吹》这首凄美的粤语歌中了。“悠悠海风轻轻吹冷却了野火堆”,道不尽无限凄美的野外幽情;“只得轻吻你发边让风继续吹”,诉不尽爱恨离别意。到了高潮,“也有将忧郁苦痛洗去”。他哭了,张国荣热泪翻涌,伤心的泪水模糊了俊秀目。台下所有的港人寂然了,所有的欢呼雀跃在这一刻悄然凝结了。张国荣的艺术之境,有至情至美达到至情至美至悲三者合一了。
这是香港歌坛演唱会罕见的一幕,一位歌唱艺术家大哭了,在带着悲情伤哭的至情下歌声和哭声相互交映。所有的音乐都活了,这是一种艺术的至境,更是让后人永远值得回味的一幕。这是歌坛艺术节大师的极情幽悲之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后,随着演唱会的落幕。张国荣一身白色西装闪亮登场。乌发向后蓬卷,风情多姿,俊脸俏目,风度翩翩,卓越天成,一切再现他风华绝世之美。他轻轻地将麦克风归回了原位,这一轻放内心蕴藏多少百感交集呀!这象征着歌唱生涯暂告一段落了。还有那快速踏步欲去,却百转一回眸。这一瞬间又将是多么地让人哀叹留恋不已呀!在他温情火热的艺术血液里,怎能不激起一股悲叹的的激流呢?这个曾经印载着自己歌坛风流的音乐舞台,还有那传载他歌音的麦克风,怎能不让他回眸一望呢?他们就是艺术的情人。但他回眸之后,还是大步向前,再没有回头,鬼魅般的歌音和俊意无比的身影消失在暮色里了…….
时光荏苒,这位香港歌坛大师已离我们而去近八年了。然他绝美幽深的歌音和那风华绝世的容颜,永留我们后人心中。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华人音乐时代结束了。他的歌陪伴了几代港人的成长,他的歌坛和影视成就及人格魅力,犹若李小龙精武会,鉴证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的精魂。古希腊民族以自己作为西方文学摇篮而享誉后世;德意志民族以自己意识形态领域群星若河而自豪,尤其在哲学领域,康德.尼采.黑格尔.马克思等这样大师级哲学天才,筑起德国民族文化的脊梁。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需要大家,没有大师大家的民族是可悲的。纵然物质生产如何丰富,经济如何超越,各行各领域,没有大师甚至再难重现大师都是让人分外扼腕的。
大师的孕育形成,需要一定时代客观条件,更需要他们后天执着的努力。未来香港类似张国荣这样的艺术大师,很难再有了。他们是与自己那个时代很吻合的。朴素多情善美的时代造就了他们。艺术家飞跃,需要有超然物质的宗教精神,更需要生活苦难的磨砺。
段世平
201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