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暖阳(征文)

暖阳(征文)

2013-10-21 22:54 作者:风儿呢喃 阅读量:21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有些事、有些回忆就像冬天的暖阳,在萧瑟清寒的季节里,乍一相遇顿感有股热流在血液中游走,浑身上下感到了暖。如果从来不曾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如果阴霾禁锢住了灵魂.....

1、

一大早就被楼上一阵尖利、刺耳地挪动椅子的声响惊醒,揉揉惺忪的眼睛,才发现阳光已经从帘子的一角挤进屋子,尽管只一条小小的缝隙,屋子霎时明亮起来,仿佛细细的霞光足可以撑起灿烂的一天。

这些日子,心里一直很恼楼上的人家,平时尚可,特别清晨或是黄昏时分搬动椅子或是行走都会弄出剌耳的声音。有几次,心里实在恼火,老公上楼找那户人家想好好说说。楼上屋子里明明有人,任老公在门外怎样敲门就是不开。无奈,只好收起烦躁的情绪,在忐忑中度过。好在窗外的阳光很好,屋里屋外到处都是,即便是临窗远望,阳光也会把温暖悄悄释放,心情霎时明亮起来,之前的烦躁顷刻烟消云散。我确信,是阳光驱散了心头的不快。我的烦恼与不安,从这个冬日的清晨开始,被阳光捂在怀中,直至化为一体,与窗外的风一起慢慢消散。

冬日的阳光就是这么好,没来由的让心情轻松起来,仿佛整个寒冷的冬季就是靠这些阳光来打扮的。行走在冬日的阳光里,恍惚看到阳光下那些灿烂明媚的笑脸,步履轻松的朝前走,而那些冬阳仿佛镶在画中的,我们每个人只是画中点缀的风景。

心,停留在暖暖的冬阳里,似乎早已习惯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灵魂自在轻盈。

2、

想感受阳光的温暖,冬天最合适不过了,没有夏的炙热,秋的萧索,温度适中。

当然,这里所指的是北方。在北方,不仅仅因为有风雪的侵袭,更多的是阴冷伴着刺骨的风呼啸而过。当冬阳透过云雾照下来时,所有的阳光汇聚一起,温暖而明媚。在冬天,想与一缕阳光相遇,有如踏着冷风而行,时常与风有着扯不断的关联。尽管冬天的风并不能阻隔阳光,但时不时还会出来叨扰,让人嫌,心里厌,却无可奈何。于是,对阳光便有了更多的依赖,无端念起阳光的好来。譬如有阳光的时候,听不到有人抱怨水管被冻裂,听不到手冰脚冻的抱怨,听不到汽车发动不了的叫骂声……当细碎的阳光投下一道道光影披在身上时,温暖的感觉刹那袭卷全身,丝丝缕缕撼动着我一颗沉寂的心,身心上下到处是阳光的味道,侧耳去听时,似乎又鼓荡着轻轻的风声。

阳光似乎还是传说中的样子,千年以来未曾改变,每天见着的都是它明媚的一面。即便被阴云涂抹的面目全非,甚至抛到身后,但它的明朗无法阻挡。

就这样什么也不想,一个人行走在阳光下,路边卖水果的妇人,早早的把水果摊长长摆开,橘子、苹果、香蕉……这些水果仿佛沾着阳光的雨露,个个新鲜欲滴,惹人喜爱。许是被阳光浸晒许久的缘故,妇人脸上的肤色已呈棕色,阳光下显得黝黑泛着光亮,外表的改变不足以让妇人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这个小小的摊位便是全家老小全部的经济来源,妇人瘦弱的脊梁顶起了全家生活的希望,常年守着这些水果,风里雨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3、

记得也是一个满满阳光的冬日,我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着,阳光下,行人的影子仿佛也透明起来,轻盈而温暖。空气中似乎隐藏一丝不安,周围的建筑凝成一缕不动的光束,远远的跟随着我悄悄前进。

此时,隔着很远的距离就听到:“收破烂?,谁家有破烂要卖?”从路的一端传入耳脉。渐渐的,一位拉着平板车,车上堆满杂物的妇人映入耳帘。她和那些收破烂的没什么不同,衣服有些脏,鞋子也沾满灰尘,手上粗糙的皮肤和她的肤色也基本相近,但是满脸春风,微笑荡漾在她的脸上。满车的货物使她本来瘦弱的身躯变得更加不堪重负,几乎使尽全身的力气在拉那辆平板车,但我看不到一丝不快和失落。在她经过的刹那,我忽然发现她没有左手,是用左臂挽着车子一步步前行,身体的力量几乎全部用在左臂上。脸上豆大的汗珠从发际开始往下淌,直滚落到地面,一滴、二滴……她毫不理会这些汗珠,累了用右边的袖子抹一下脸上的汗水,然后,继续前行,一边走一边吆喝。生活对于她来说,就是每天顶着日头,从街头的这端一路走到另一端,然后,满载而归。

望着她远去的身影,那一刻,我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的刺痛。

许久了,不曾被什么感动,而这样一位平庸的妇人,在这样一个寻常的冬日,却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怀,她的身影在我的眼中变得高大起来,心中鼓荡着山谷的回音。

是的,我敬佩她,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阳光,也看到生活全部希望。

4、

一个阳光明媚的正午,窗外,孩子们在阳光下穿着毛衫四处奔跑嬉戏,让人恍惚觉着身处春天,就连天上的云朵儿也看到不一丝踪影,天,格外的蓝。

这样的时候,我常常怀念落雪的日子,但这个冬季,眼看着冬就要过去一半儿,却丝毫看到雪的踪迹,往年这个时候,已是下了几场雪的。此刻,望着窗外的阳光,更怀念落雪的日子。那时雪后天晴,雪地里耀眼的阳光折射出万道金光,握一把雪团,仿佛残留着阳光的余温,透过掌心暖向心灵。这洁白的晶莹里,仿佛闪现着昨天不同的故事,包藏着岁月的酸甜苦辣,在阳光的照耀下,化为滴滴珠泪。

在电视中看到南方下雪,但南方的雪不比北方,同样落雪却不一样。就像此刻窗外的阳光,同样照在大地上,南方和北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5、

最后一次去南方时,已是秋末初冬。

那个季节,杭州、上海还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翠绿,包括道路两旁不知名的树木植被也长得郁郁葱葱,阳光均匀的从树梢枝头洒下来,投下一地斑驳疏影,温暖而明媚,看不到一丝的萧瑟。若遇上阴雨天就不同了,杭州还好,可以穿着很薄的衣衫对付着过去,不是很冷。在上海,那种阴冷的感觉仿佛渗到骨子里,即便穿着毛衫,冰冷的感觉依然如故。

这样的天气,一个人独自行走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周围的路人行色匆匆,有些女士仍然穿着丝袜和凉鞋,我不知道她们是不是感到冷,她们的神色轻松自在,即便是珠宝店里挑着珠宝的女人,穿着也是单薄的,毛衫外面披着大大的披肩,优雅地坐在一起小声地谈论,挑着珠宝,没有大声喧哗,那个地方仿佛从来就容不下任何震耳的声浪。都是冰凉的。

望着她们一个个从我身边经过,我说不出一句话,甚至连说话的冲动也没有。天空又是阴霾和灰暗,外滩边上停驻的人流却没有感受到冷,兴致勃勃的在陈毅市长的雕像前合影留念。也许在异地他乡感受到的仅仅是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上海日新月益的变化的确是惊人的。在去世博的路上,同行的司机是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他笑着告诉我们,能在世博最后一天来到上海,是今世最值得纪念的,也是有福的。

也许是吧,短短几个月,我两次到上海,一个是在夏天,阳光满满,浑汗如雨。另一个却在初冬,阴霾灰暗,伴随着剌骨的冷风呼呼地吹。

6、

于是,开始回忆之前的上海,那个时候,所有的记忆都是最美的,也让人留恋。

穿过一个地下通道时,已近黄昏,或者阳光也感到疲惫,软软地低下了头。走下台阶,远远的就听到一阵二胡的声音,是阿炳的那首《二泉映月》。空空的通道中,二胡凄美的音色回荡在上空,寻着声音望去,在通道的角落,一个盲人拉着二胡,独自演奏。他面前放着一个瓷缸,里面胡乱扔着几个硬币。他是能听到声响的,每个投进的硬币和纸币他都会拾起来摸摸,然后放下,继续演奏。我从他的脸上并没有看到一丝悲凉,相反却看到一脸的从容,也许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幸福,能够生存下来才是首要考虑的。

我不知道他从哪儿来,什么时候起就在这个地方开始卖艺流浪?在他仿佛久病一场的脸上,却带着难得的笑容。我想,他的笑容是诚恳的,仿佛冬日的阳光穿透乌云照下来满地都是温暖的痕迹。我从衣兜中掏出一张纸币,俯下身来轻轻放在他的瓷缸中,然后,转身离去。

我没有回头,也不想回头。

“谢谢,谢谢好心人。”蓦然,身后传来一声沧桑的声音,平静中似乎略带着不安,又似乎夹杂着其他感情因素。

“好心人。”我咀嚼着这句话,沉默着离开。

在上海,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不是世博,而是这个拉二胡的盲人,我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二十来岁,亦或是三十开外,谁知道呢?他是生活中最底层的人,虽身有残疾,却没有等、靠、要,或是甘于沉沦,而是靠自己(虽是路人的施舍)走过漫漫岁月,在这繁华的都市,他的脸上的居然洋溢着生活最真诚的笑容,至于黄昏下那些目光,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因为他看不到别人歧视的目光,不在乎这些。而他的笑容,对于我们这些四肢健全,身体健康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责问,我没理由消沉。

7、

阳光的温暖,完全融入了我的生命,和灵魂相依相存。

即便是在凉月满怀的夜里醒来,原先无边的黑暗一点点的被后庭的月光吞噬,房屋、山川、树林都有着淡淡的光晕,仿佛披上了一袭柔软的绸缎。之前,一直很惧怕的黑暗终于被月光驱赶,微风拂过,吹乱额头的发际,我仿佛乘着一叶扁舟,悠然地飞越山川,浮于云端。月光,温柔似水,轻轻抚摸着山的脊梁,松树、柏树的枝头顷刻镀上一层银色的光亮,这些光亮随风飘落轻洒于窗前……这样的夜,让我无由的喜欢,也让我无由的感动,感动生命在无声中盎然,也许活着就是荣幸,也是人生淡淡的欢愉。

有些事、有些回忆就像冬天的暖阳,在萧瑟清寒的季节里,乍一相遇顿感有股热流在血液中游走,浑身上下感到了暖。如果从来不曾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如果阴霾禁锢住了灵魂,如果灰暗蒙住了双眼,生命将是怎样的灰暗和苍白?

生命中常常有许多细碎的温暖,在我们不经意或是不留神的时候悄悄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为什么我们总是看不见,感受不到呢?当冬天的阳光暖暖地照下来时,一些人和事霎时变得温暖而明亮。

8、

其实,这些温暖一直都存在,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相依相存。

只是我们沉溺于尘世久了,变得越来越世故,越来越脆弱,甚至不愿触及心底一些疼痛,情愿活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当有一天,灵魂不经意被阳光唤醒,才发现,原来这些阳光一直在身边陪伴。

再或者,岁月悠悠而过,人生将近暮年时,才感知到生活的琐碎原来竟是如此的绚丽、壮美。

相关文章关键词

《暖阳(征文)》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