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漫谈黑与白

漫谈黑与白

2013-10-22 22:57 作者:心泰身宁 阅读量:20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社会是大染缸,投进去的都别想再清白。下托上压是中国人办事的最佳方法。用什么托?一是亲戚朋友二是金钱美女三是百般奉迎,孙子学乖。

夕阳将最后一缕的余晖洒在人间,便飞快地投向西山的怀抱。我披着一身的残霞,走在大街上。思绪万千,我想起了,如果我是——

我是一只蜜蜂,在祖国的花园里,飞来飞去,不知疲倦地为祖国酿制甘甜的蜂蜜;我是一只紫燕,在祖国的蓝天上,穿越千家万户,向祖国向人民报告春的信息;我是一滴雨点,在祖国的原野上,从天而降,滋润干渴的禾苗;我是一株青松,在祖国的峰?,傲然屹立,显示出庄严的身姿。

忽然想起了社会某些现象,我们想,一块美玉总还有黑点,人们往往没有把黑与白分得那么清,我们总是感到黑是在白上涂起来的,白上也存在不少黑,可是我们有时候总是忽略白之上的黑,也忽略黑中的白,黑与白仿似是一张白纸上涂着几点墨迹,有些人看到的是黑,有些人看到的是白。这就是个人意识混淆的原因,对黑与白的认识,而是层次上的问题,是谁掩盖了谁,这才是对黑白的初步认识。

黑与白的中间色那叫灰。灰可以掩盖也可以渗透各种色彩,无论你在其中涂入什么色彩其中都是灰的,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所以具体来说,最难看清社会,往往在灰暗中我们可能看不清这个社会是充满邪恶还是真善美。

黑如李逵,执刀杀人抢夺,可是我们在读《水浒》的时候从没有负面去评论这条硬汉子。可一百零八个好汉里几乎每个都是正义人物,可是一个个逼上梁山,而如果我们仅是从道德的角度去审判的话,这些人又有什么错呢?法律与伦理道德有时候是相悖的,是什么让这些人变黑呢?他们真的黑了吗?在我们心底不见得这些人是黑的,我们只是想到他们的正义。再说是谁给他们描黑了?不正是逼出来的黑吗?可见这些白并不是白,而是黑得透亮的白。

社会是大染缸,投进去的都别想再清白。下托上压是中国人办事的最佳方法。用什么托?一是亲戚朋友二是金钱美女三是百般奉迎,孙子学乖。用什么压呢?权势关系买通关系等等。一百几十万买个官当为的是什么?钱一样要捞回来,官一样要升上去,钱去那里争?很简单,捉人就是捉钱,扣车就是扣钱,管场就是管钱。每天都有无数的钱要流进他的口袋里,你不要人家也要送,你说这钱本来就是铁器,人家说它杀人,可就是因为是铁器所以你拦也拦不住。“钱”字与“贱”本来就是一个字,二个字的左边加起来就读“金钱”。你说这钱贱不贱,就是这些人够贱才要这钱,社会于是就进入了“经济社会”。我们读书理解其义的同时还要读懂它的内涵。“经”是什么?“经”是与“纬”交错的线面,也就是阴阳交错与黑白交错。是黑济白还是白济黑?且说不管是那个济那个,那个压那个,都是说不清的,说不清的“经济社会”我们就更明白了,白中有黑,黑中有白那是最自然不过的了。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从建立社会体系至今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那一个王朝的政策或是一个王朝的法律法规,后人读来都是不够完善的。可这不是完善与否的问题,而是时弊的问题。

“时弊”由谁造成?由政策、局势造成还是个人因素所造成?这都不得不令人深思。都有可能,人的心态和自然现象没有多大的区别,与社会大环境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压迫与反抗是种规律,正像一个人的肌体,如心脏跳动是依靠心脏内的特殊传导系统进行的。传导系统的发源地是位于右心房上部的称为窦房结的一种神经肌肉组织。它发出规律性的冲动沿着一条特殊的通路传送到心房和心室,保证了心脏有节奏的跳动。如果窦房结发出冲动不正常或冲动传导顺序不正常,心脏跳动就没有规律,称为心律失常。例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过早搏动等。盖世上某些事,最后的暴发都是循序渐进的。在我们的小地区产生的很多社会现象都可以看到这一点。如果像《道德经》流传下这样一句话: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大意是想要得到它,必须暂时付出。这一思想也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从中国古代的智伯分马,到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再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若没有付出,也就不会收获。而这一根据智伯分马故事而来“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思想被人们概括为:分马定律。单从学术角度出发,若是这样,我们看很正常。否则是非颠倒,黑白不清了。

可有时候和那些官腔官调的人相处,脑子总会时常转着,猜透这些人下一步会做什么或说什么,我们为这些人的高姿态曾用手抿着嘴笑。傲视这种气势与故作,也为那些正使劲拍掌又强挤着笑的听众感到心酸,奴才与主子的角色总会在很多场合里常常见到,有时候明明当领导的讲话五音不全,语言不清,所说的话平谈乏味,可也是掌声不断,请问听众们,鼓掌的原因是什么呢?做人没有一定的原则,没有一定的个性,说到这里我想说人心的黑与白。

看古装戏的朋友都对那些阉人有种印象,不是坏人就是小人,那种阴气鸟语令人听了很不自在,所以后人都对这种哈腰低头的男人叫“没种”。古时叫阉人“没种”。可见现代人也对这种人怀着蔑视的眼光。可这些“没种”就是活得很好,他们没有尊贵的气节,可是他们有富贵的日子,这种选择与努力让他们面子增光,可心底却阴暗无比,更能显出其奴才本性了。

[鲁黎]

相关文章关键词

《漫谈黑与白》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