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登黄鹤楼

我登黄鹤楼

2013-10-26 06:06 作者:心泰身宁 阅读量:55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这时我的心中蓦然感到,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

我站在黄鹤楼前,“气吞云梦”四个大字马上会给人一股豪壮无比的感觉。步入景区,一栋古色古香的阁楼出现在眼前,不消说,这就是黄鹤楼了。黄鹤楼气宇轩昂,比李天王的玲珑塔还雄伟,黄鹤楼高高的塔尖直耸入云,仿佛一根擎天柱,矗立在蛇山之颠。从外观上看,黄鹤楼素来是人们所向往的胜景,久已慕名的我,这次如愿以偿了。来到了雄踞武昌蛇山之麓的黄鹤楼。真正体味到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味来。每当我读到唐人崔颢的黄鹤楼这首名诗,就会想起游览黄鹤楼的情景来。

我所知道的是,黄鹤楼历史悠久,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当时是一座用于军事掺望和指挥用的岗楼,后来逐渐演变成文人墨客登高吟诗作画之处。历史上的黄鹤楼命运坎坷,历经沧桑,屡建屡毁,最后一楼焚于清代光绪年间。1985年,经过四年多精心打造,黄鹤楼得以重现光彩,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每年参观者达数百万人次。

黄鹤楼在武汉市的蛇山上,重建后,它高51.4米,有五层,60个飞檐翘角,壮观雄伟,富丽堂皇,堪称“天下江山第一楼”。今天我身临其境,即感到黄鹤楼有一种儒雅、神往的韵味,当读到唐朝崔颢的黄鹤楼诗,这种感觉尤甚,真的,这座名楼就永远地被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啊!纵观历史,它与蓬莱阁、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四大名楼。惟黄鹤楼的金碧辉煌,气盖大江,实是名不虚传,不愧于天下第一名楼!

登楼了,我们细观黄鹤楼的建筑风格,即显出她的古朴、典雅、凝重的特点。五个楼层,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一楼表现神话。大厅的壁画,上有一位跨鹤仙人正向蓝天飞去。二楼表现历史,我走进大厅,一篇《黄鹤楼记》映入眼帘,字迹端庄秀美,据说这是留存至今最早的一篇楼记,这里详尽记载了唐朝黄鹤楼的有关情况。壁画《孙权筑城》、《周瑜设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而三楼的壁画生动描绘了李白、崔颢、岳飞、刘禹锡等十二位唐宋名家形象。四楼展现的是当地名家的一些书法墨迹。

阁楼里,还有从古至今黄鹤楼的样子的模型,看着这些模型,我不禁称赞起了古人的智慧,经过无数次翻修,黄鹤楼一次比一次雄伟,令人称奇,真不明白,为什么仙人要乘鹤远去,难道,蓬莱仙岛,比黄鹤楼还有气势吗?登上顶层,江城武汉的美景尽收眼底。长江之水碧波荡漾,浪花翻腾,所向披靡,赛过湖河,敢比大海,气势雄伟,不尽想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来。

黄鹤楼对面是龟山,和蛇山一起把守着长江大桥,长江大桥,长江大桥则是横跨长江,驾于两山之间。龟山右边是鹦鹉洲,就是崔颢诗中“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那个鹦鹉洲。而左边,就是格调幽雅的晴川阁。宽阔的沥青马路上,各式各样的汽车、卡车……川流不息

当我们爬上五楼,已是气喘吁吁。游兴正浓,大家顾不得休息,忙着端起相机对准窗外四周美景贪婪地拍摄起来。此时举目远眺,似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窗外江水滚滚东流,奔腾不息。山色苍茫,云雾游动,炊烟袅袅。西倚长江,与对岸龟山遥江相望,景色宜人,妙不可言,真可谓“天下绝景”是也!

此时此刻,我举目望去,只见阁楼蔚为壮观,高耸入云,飞檐凌空,雄伟恢宏,气势非凡。我身居景中,果然感到很有气势,远处长江横亘眼前,长江大桥飞架南北,对面龟山上的东湖电视塔高耸入云,远处一条汉江把汉阳,汉口分成两块,而我所在的地方就是武昌,所以称为武汉三镇,这个时候再读崔颢的黄鹤楼,才真正体会了诗中意境: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真是太妙了。

这时我的心中蓦然感到,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此。令我更感到黄鹤楼不论是飞檐流阁,还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巧夺天工,非常壮观,盖天下少有啊!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登黄鹤楼》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