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之旅(三都澳散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介绍福建宁德“三都澳”人文、地域、景致的一篇游记。对“三都澳”斗冒岛、斗姥迷宫、螺壳岩、海鲜大餐和亲身走过的每一步和看到的美景作了精细的描绘,让人心旷神怡,更让人对美好生活多了感慨、感想、感悟,同时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了“三都澳”美景和奇特。赞!欣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过海子的这句诗,每个人都会对大海有一种憧憬,一种向往……
在旅人的眼中,山水是诗意的凝固,是人生的化外桃源。或许是一见如故的投缘,亦或是彼此对海的期待。2007年的暮秋时节,我和福建日报新闻30期培训班的同学结伴,一起畅游位于福建宁德的三都澳风景区,成行了一次亲水之旅。
在前往三都澳之前,我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知其名得之水而寓之山,是世界著名的深水良港,素有“海上明珠”之称。其海域面积714平方公里,水深波平,腹大口小,能停泊数十万吨巨轮,深水岸线居世界首位。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称之为世界“最深不冻良港”。郭沫若先生在游览三都澳时曾赋诗“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湾阔似天湖”。
从福州启程,经过了两个小时的行程,我们抵达了飞鸾镇,下高速后与先行安排好的当地的导游接上头,开始了一天的行程。第一站去的就是当地的最富特色的景点斗冒岛。去斗帽岛景区需从城澳码头搭乘快艇前往,景区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似乎与中国十大亲水旅游线路有些不符。码头的设施简陋而陈旧,游人也稀少,但大海的深邃和辽远唤起了我们对未知风景探索的渴求。其实山与水本身就是自然无形的赋予,观山临水,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心情和眼睛去看、去体验,会为山水在自己的心里描绘不同的色彩与体味,于是在旅途中对山水的概念也就因人而异会有许多种不同的印象和许多不同版本的故事发生。
由于许多人是第一次在海上乘坐快艇,让人的感觉很新鲜。弃岸登舟,船身在水波中不停的摇晃,上下颠簸,就好似驱车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随着船速的加快,船身飞快而轻盈地掠过海面。为宜犁过的海面,激起一长串洁白的浪花,站在舷尾眺望向后,会让人产生出一种“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畅快。
斗姥景区由隽永奇特的水中石组成,大自然的造化和神韵,在海天相连的地方,把裸露的山石用风雨和时光之手侵蚀成怪异的形状,以平直圆润的块面和留下一道坚硬错落的姿态迎接着我们。这些赤裸的、纯粹的、没有丝毫牵挂的自然,空无神性,也不再寄托着感情,却自然成极致的作品。斗帽岛有七座山岗呈北斗之状,枢、璇、玑、权、玉衡、开阳、摇光其形如勺如柄,斗之名得以生。海上观岛,中高边低呈帽形。在斗帽岛码头,我们一行在爬了100多米的山路后,顺利到达了山上,沿路有诸多的摩崖石刻,只是匆匆一览而过而无瑕细看。其实观山览海,无非心情,一处好风景,就是一个地方得天独厚的名片。世间所有的风景其相似处都大同小异,而在山水间寻觅生命的真意,寻觅一服为世人解酲的清凉散,或许就是旅行的目的。
穿行斗姥迷宫是旅途中最为惊险刺激、也是最能激发游历的兴奋点。该洞因海水长期侵蚀,使岩石周围出现水土流失而形成的洞穴。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海螺姑娘与玳瑁幽会并成家的地方,他们在迷宫洞演绎了一场千古爱情神话。迷宫上方的入口处形似一线天,人们只能在石头之间的缝隙中或弯腰、或匍匐,或上或下,曲曲的前行。同学林君因体形较为肥胖,在狭窄处被卡着了,靠着后推前拽才勉强通过。在洞中我们宛若穿行在地底迷宫,又似乎行进到地底的深处,而行至豁然开朗处时都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咻咻。当我们在洞内探险,历经种种惊奇险境之后,走出洞口,看到明媚的海景时,大家都有大声呼喊的愿望。迷宫共有三处出口,在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不远处就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情侣亭,玳瑁和海螺姑娘曾在此赏月观海,卿卿我我。从情侣亭往下可与第三出口相连,并通过海滨栈道直抵螺壳岩。
在挥汗小憩后,我们沿着一条贴山前伸的海边栈道前往螺壳岩。栈道下临滔滔官井洋,感觉空阔雄奇。面临碧波万顷的官井洋是福建省大黄鱼繁殖自然保护区,在此处观海,视野蓦然开阔,但见岛屿罗列,海水湛蓝深邃如碧玉,海浪洁白似白璧,海天一色,白帆点点。习习海风吹乱散发,心境却是前所未有的平和。在这里,我跃过海礁,和大海作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并用海水涤去脸上的汗水,这一刻,让我有一种回归本真与自然相顾而笑的畅快。
在栈道的尽头,有一块斜下去的岩石在崖底端悬着,斜倚在倾角达60多度的滨海石壁上,形似一个大螺壳,在斜壁上镌刻着“螺壳岩”三个大字。据说是迄今发现的最大、最象、最奇特的空心象形奇石,是镇岛之宝和传说中海螺姑娘的化身。螺壳岩内腹空心,腹内可容纳7-8人,我们纷纷钻进螺壳岩内,从小孔中将手从里面伸出,拍照留念。
此时,这暮秋时节的山色有些苍茫,而在轮回的季节里,它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之景色。在这样的风景中,它独自美丽着,自然而和谐地存在,用着自己的法则演绎千年的沉默。而我在读着眼前的山水时,想着人生的苦役与况味,不也和天地之间的万物一样,都只是一种景观,一种或美丽幽深,或苍凉雄浑。每个人因所给的参照不同,读出的不同的感受,我们对着这一方山水去仔细阅读,看到的是山的这侧,却猜想着山背后的另一种景色。土地是山脉的的归宿,大海是流水的归宿。这山的持重与水的灵透,凝聚了自然界的全部精华并且被不断地映照在今后的岁月中。
下山比上山时轻松不少,我们走马观花游览了斗姥景区后,乘快艇来到素有“闽东威尼斯”之称的渔排上观赏网箱养殖。因为当地的同学和渔民很熟,使我们可以弃舟上排细细观赏养殖在深海里的精灵。从排上望去,质朴的连家船,构成了一座座的海上村庄,为三都澳增添了又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而这数以十万计的网箱养殖形成的海上渔村又成为三都澳独具特色的风景线。每每回想起来,总让我能感受到一种湿漉漉的水的韵味,律动而质感。在这里,自然与人文点缀着的风景,让纷杂的心绪得以放松。在这里,人们吸纳着山水沁出的灵气,享用山水带来的天功造物,欣赏山水呈现的万千变化,拜会自然为山水雕凿的鬼斧神工。我想,这也不正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种意境吗?
下了鱼排,我们一行人依旧乘着快艇回到码头,在当地的同学安排下,我们一行驱车前往二都村支书家享用当地最负盛名的海鲜大餐。据说若是没有当地人的指引,就只能在渔排上用餐,但却吃不到正宗的当地老百姓养殖的二都蚶。而我们一行得同学之便,同学也极尽地主之谊,让我们享用到真正的海鲜大餐,譬如黄瓜鱼、石斑鱼还有当地最有名的正宗的二都蚶,所有这些海鲜美食无一不让我们垂涎三尺,大快朵颐而至今回味无穷……
时间在匆匆的行走中流逝,而每一次在的旅行总有尽头,但人世间的旅程却没有终点!因为除了记忆,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带得走,即是拍照片,也只不过是一种凝固的记忆。也许,喜欢游历的人应该有一双独特的眼睛和一颗敞开的、与天地自然息息相通的心。即使是在完全陌生的地方,享受的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和拥握万有的自由。每当我回忆起奇石连缀的岛屿,低声呢喃的海浪,还有鲜美丰盛的海鲜大餐,就会使我想起这样一段话:“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攘者自冗。”故惟有眼底无尘,心头无碍,方能自在山水间。
(责任编辑:秋天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