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母亲的回忆――六月不借扇

母亲的回忆――六月不借扇

2013-10-21 22:39 作者:等等 阅读量:20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太公的长女到了夫家,既贤惠又大方,用乡里人的话说,是“冷水也能变成热水”,她的先生,当然也是家中最为出众的儿子。

旧时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咸鸭蛋也要分着吃,没有一人一个的道理,一把蒲扇自然是不离身的了。

母亲的弟兄多,这扇子就必须用烧红的铁签烫上大名,以防遗失混淆,每个人都在扇子上写着“六月不借扇,若要借扇,等到十二月半”。类似的,还有伞,上面写“借伞勿用谢,帮我晾一夜”,借了人家的伞,晾干了再还,伞就不易坏咯。

虽然弟兄多,却从不见母亲与弟兄间有兄妹姊弟称呼,都是直呼其名,据说是怕上天听到家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呀叫的,知道子嗣多了,就带走去。因为外公本有弟兄三人,然更为英俊聪颖的两个都未。。。照相的时候,太公一手搂一个,一手抱一个,只有外公站在一旁,这心肠最好、性格最软的一个,成为了算命先生所说的“只有最不欢喜的留种”。有一个儿子,已经十几岁了,某天在街上突然被人喊了一声,并被丢了一块瓦在背上,他转身看,人已跑了,不知是谁,也没在意。谁知后来背痛越来越严重,他又不肯说。再后来别人看到他走着阶梯,肩膀都斜了,才告知太公,急忙去看大夫,已经来不及。失去两个儿子,也成为了太婆的悲剧的开始。。。

太公又极为宠爱长女,长女长成的时候,外公正当好辰光。当未来的亲家来造访时,连夸房子好,只是随口说了一句,若隔厢的门是洋门就更派头了(当时流行的“洋门”,就是西式门)。太公心想这算啥,人前脚一走,立刻差人去做门,不仅有玻璃花格,还做成移门。于是长女风光出嫁,除了床是不可由女方备的,其余家?一应俱全,从家门前的河慢慢的摇了沉沉的船去。

或许是嫁走的女儿带走了运气,后来太婆去世了,再后来家门就渐渐衰退了。传到我外公手里,他一人要养活一大家子人。租出去的房子,十几年都收不到租金的,买了的田,后来都不敢要的,呵呵。这田,外公本不要,可那人是个“拆家败”,欠债太多,非要把田卖给外公。虽然家里有裁缝、有保姆、有佣人,却都到了养他们老送他们终的时候,唯一一个年纪不大的佣人,每次饭毕都会问我母亲“哪憨”,母亲便顺势往她背上一窜,她便背着母亲串门去了,于是就逃脱了洗碗洗衣,什么家务都只能外婆自己做。这背母亲的佣人,只有母亲独享,其余弟兄,只有被母亲大骂“活跳”、“短棺材”的份,外公只会笑得开心,说骂得好啊,骂了他们才会长大,或许这跟乡下人起名叫阿猫阿狗有异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母亲还有一个特权,就是每天下午准时享用点心,她会问大人三点钟阿到了?大人说到了,她便跑到店里去,从钱罐里取出零钱,问这是几分?直到取到她想要的几分,然后跑去买今天想要吃的几分的点心。等到我母亲出嫁以后不多久,外公就把我父母接到家中住了,所以我才望着门前的河啊、船只长大。

再说太公的长女到了夫家,既贤惠又大方,用乡里人的话说,是“冷水也能变成热水”,她的先生,当然也是家中最为出众的儿子。他们的儿子小名钰官,后来我母亲也跟着钰字。只可惜,钰官还小,她的先生就得了伤寒。为免夫家另外几个不出息的弟兄转坏念头,她后来下嫁了老实本分的账房先生,由账房先生当起了家。再后来,她也得了伤寒。账房先生只好带着两人的女儿离开去了上海。钰官由他的奶奶带大,后来他努力摆脱了经商的命运,成为了一位名教师。我母亲的大哥,也是走了同样的路。

再说那位账房先生到上海后,娶了一位上海女子,又是贤惠大方的一个人,他们没再生育子女,她将他的女儿视为己出。然而,因为她的心直口快,不觉中得罪了人,后来被人投毒而亡了。

写到这里,真是让人相信“坏人活千年”,不得不想起母亲都没见过的太婆,一个年轻、能干、身子骨又好的旧式女子,外公曾为她守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灵,她的故事,我写了又删了,因为太悲哀。那间接害死她的人,他太太后来遇到强盗,强盗在马桶里点了蜡烛,迫她坐在马桶上,她就在这种酷刑下死了。

说到强盗,那时候简直横行啊,水路上来无息、去无踪,动不动就要“种荷花”(将人绑了大石头种河里),外公还曾经被绑票去,这故事太多了,要在摇着蒲扇的六月,慢慢的说。

相关文章关键词

《母亲的回忆――六月不借扇》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