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是 “神马” 无需太“给力”
导读文字表现当然应该有轻松幽默的风格,大家都使用就是喜爱的表现和实际的选择,不应动辄就以立正的姿势板着面孔一本正经的说话。
写下这个标题,我就忍不住笑了,这说的是什么呀?
记得在网上初看到“杯具”之类词语时,我还以为是发文者用拼音法打字时选错了字,当女儿告知这是人家有意为之的时尚时,我才知道自己落伍得“灰常”“杯具”了。
张扬个性的时代人们求新求变求异,生活压力下需要轻松幽默,加上赶潮流凑热闹的天性使然,于是,现今使用新造词、特别是用同音或谐音字(新通假字)的表述方式已蔚为大观。看电视一个广告时段,上网时一个网站页面、特别是公众博文类页面上要看不到此类词,恐怕和打麻将弄出个清一色一条龙一样难。
初见此类词语,感觉诙谐调侃颇显轻松有趣,但当满目皆是几成一种语言现象时,感觉似乎就不只是美妙了,对“给力”这个词的高频率出现,我甚至已有点厌倦。
社会发展中新事物、新思维不断涌现,就要求必须不断创造出新词汇、新语式来表述和反映它,因此,与时俱进创造出为社会认可并能传世的新词汇新语式就既是责任,也是贡献。创造词汇语式应符合语言的基本范式,能丰富语言表现力,表述者简洁方便阅读者清晰易懂,否则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还可能还增加了语言传播的困难。比如用“杯具”表“悲剧”,确也有几分委婉之妙,但有些费解的词语确也增加了学习了解的复杂性;大家一张口都是“给力”,似乎就不见得是语言表现的多样化。
当年我曾忝列教师队伍,记得在指正学生错别字时,有学生就说他是学古人写通假字,何错之有?我在肯定学生伶俐的同时也指出这种狡辩对学习进步没有实际意义。面对今天这种新通假字之类的语言现象,我确有杞人之忧,不知老师该怎么教学生语言规范?以后还有别字这种说法吗?
文字表现当然应该有轻松幽默的风格,大家都使用就是喜爱的表现和实际的选择,不应动辄就以立正的姿势板着面孔一本正经的说话,但是,这种风格词汇和语式的生命力应是符合语言文明发展的大趋势,方便使用且有利于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
专业问题当然需听方家的指迷点津、看实践的检验选择,我只是觉得,新通假字之类适度做点缀确有生趣,广泛使用似不好玩。
二0一0年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