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全国劳模没有编制的反思

全国劳模没有编制的反思

2013-10-23 21:04 作者:空中飞 阅读量:37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在各地“萝卜招聘”和烟草局长家族丑闻的映衬下,一名全国劳模连个掏粪工的编制都占不上,这当然要激起公愤。确实,徐深海是新一代的时传祥,仅凭这一点,有关部门完全可以特事特办。

·时评报道:江苏省镇江市环卫工人徐深海,201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然而这样一个全国劳模居然编制问题都没有解决,还是一名临时工(1月28日北京晨报)。消息见报后,很多网友呼吁:“请给城市的美容师寻求一个正式"编制”,然而官方回应称转正难。徐深海作为全国劳模,他的遭遇能受到各界的关注,就算破例给徐深海解决一个编制,却依然无法改变编制带来的弊病。还有很多城市掏粪的临时工,乃至更多领域的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制又在哪里?他们的合理待遇谁来解决,值得政府部门深思。

原来徐深海是河南新县人。他是镇江环卫所在1988年招来的临时工,已经连续在镇江这个城市干了二十多年的掏粪工作。无论夏天多热,无论冬天多冷,他都要跳进粪池里去清理。当时招工同来的十四个工人,由于待遇差,这些人纷纷转行再也不干这工种。坚持到如今的只有徐深海和他的同事两个人。好在2007年7月21日,经过政府的支持,镇江“徐深海清粪队”正式成立,这个以环卫工个人名字命名的清洁队伍,当时在江苏省还属首次。现在清粪队扩大到12名成员,他们要完成润州区119个公厕、200幢楼房的500个化粪池的清理工作。每天的清运量,都在20吨以上。20多年来,徐深海带着他的工友,牺牲了无数个休息日,弄脏了无数身衣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

据了解,这个工种已经几年都招不到人,原因是临时工的工资太少,一个月的工资才一千多元,如果是正式工,工资就能达到二千多元。网友们知道这个情况后,自发的为徐深海呼吁,为全体环卫工“请命”,现在有一万多人响应。特别是江山网友发的这则帖子很给力:“我想为徐深海要个编制”,反响热烈,都积极表示支持。是呀,作为全国劳动模范,镇江市润州区环境卫生管理所清粪队队长,难道还不能获得正式工的编制吗?像他这种人都没有资格享受正式工的待遇,那真正享受正式工编制的究竟应该是些什么人,请润州区管理环卫的官员们解说一下。

掏粪工是世上少有的苦差事之一,而有限的收入又如何与付出相匹配,这应该是我们环卫事业的长官们考虑的问题。掏粪赢得全国劳模之荣,足以说明徐深海他对社会的奉献远超一般人。他靠个人努力和业绩为社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却无法改变临时工身份,在经济待遇上仍然低人一等的命运,说明我们的分配制度有问题。我们能对掏粪工这个群体的褒奖,承认他是全国劳模,为何还要把他隔在体制之外,每月要少拿一千多元,这不是明显的同工不同酬吗?现在一线岗位上身份越低的职工,干的脏活累活和危险工作越多,报酬反而最低,这与我国倡导的公平价值理念是相违的,很不正常。

对于网友呼吁,现在只是一头热,相关部门没有作出正面回应。只是润州环卫所所长房永告诉记者,要镇江润州区委编制办同意并核发,难度非常大。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全国劳模难纳编,难的不是编制,难的是公平正义”!没有人会否认编制本身的必要性,但当编制与现实出现脱节、屡屡造成不合理现象时,许多人生活、工作乃至命运的正当需求在这个关卡前受阻,提醒掌握编制的官员们应该正视社会现实、做出合理的调整是很有必要的。

工作20多年,解决“屁股问题”的功臣难以入编,编制真的就那么难吗?在我们的体制语境中,难不难,关键是看谁要。如果是像徐深海这样的普通百姓,即使你是全国劳模,也非常难。可如果是地方领导子女或亲属,要个编制就易如反掌。媒体报道湖南省冷水江市一个还没毕业的在校大学生,竟然被安排进家乡湖南冷水江市财政局工资统发中心上班,早已享受事业编制。就因为此人是该市人事局局长曹长清的儿子。还有“最牛烟草局长”陈文铸,20多名亲戚也在当地烟草系统把持核心岗位。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编制对于地方官员来说,一点儿也不难。而对平民,却难比登天。真正有资格获取编制的人进不了,无资格的人却能批量进入编制。

难道该单位现在在编的人,都比徐深海更敬业、更优秀、更有理由拿高薪吗?编制的本意,绝不是养庸卡优。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各地普遍存在不奇怪,这一现实别说诸多当事人难以接受,很多网友都无法理解。如果一个全国劳模都配不上一个编制的话,那什么样的劳模才能有编制?莫不是镇江市有编制的都是宇宙劳模?这么优秀的人,在北京都可以解决户口。荣誉称号只是个虚的,你给人家来点实的有何不可呢?以褒奖对镇江发展有着实实在在贡献的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成为真正的"镇江人",千万不要冷了老实人的心。

掏了二十多年粪,掏来一纸劳模奖状。“劳模”称号是精神上的鼓励,为何不给予他物质上的激励?如果“劳模”纯粹是一纸奖状,其实不要也罢,一个人掏完镇江市所有的粪照样改变不了临时工的命运,工资没加,福利没有。要不是为了生活,相信徐深海再怎么高尚,他也不会喜欢跟大粪打交道,特别是在掏粪工快要消亡的时代。掏粪20年为何换不来一个正式工的编制指标?不要让很多人为这个现实写照而悲哀。官二代当公务员好当,干了二十年的掏粪工转正却很难,待遇如此不公,相关部门是不是应该为这些掏粪工做点什么。

希望不要把全国劳模寻求一个正式编制办成难事,众多网友素不相识,都愿意为他呼喊请命,这是对徐深海工作的肯定。主要都是寻求社会公平机制的诉求,不要让一个为城市兢兢业业工作做出贡献的人,最终让他成为城市的过客,而被这个城市所遗忘。为什么转正难不好办?大家心知肚明,不仅仅是一些部门官僚,还因为徐深海只是个普通人,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没有背景。但凡遇到这种事情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导,就会讲原则,搬规章,在条条框框下,这也不合适,那也违反规定,总之是不好办。当干苦活、累活、脏活首先就会想到他,而解决福利、转正,为这些人真正办点实事就有了问题,说白了都不愿意去办,都不愿惹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些年来,政府一直在号召缩小城乡差别,贫富差别,物价差别,特别像在垄断行业里,编制上的差别特别突出。尤其从徐深海身上明显看出,即使得了劳模也没幸福感可言。编制内外优越感的存在,让他明白人与人之间就是不一样。同样是掏粪,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编制就不同,小人物的命运更是如此,即使想获得正式编制,也要本地人优先,这种地域性歧视公开存在,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差别在福利待遇上更是相差一大截。

去年温州的环卫处招聘掏粪工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一个大专学历的掏粪正式工能不能吃苦是关键,一个凭体力干活的工种要求高学历,想必环卫部门铁定扒开粪坑做学问。愚以为:粪坑永远是粪坑,学问再深仍是“粪坑论”,抛弃“经验论”来美化一堆粪便,环保处做法太不正常,简直在浪费人力资源。倒是编制上的学问真的该好好研究一番,如何去化解编制内外的矛盾。

尽管为社会淘粪20年的全国劳模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制度和财政编制还是无情拒绝了他们,丝毫没有因为是劳动精神的领袖而对其格外青睐,更没有因为其无私奉献而进行必要的关照、敬仰和欣赏。这种制度冷漠,与其说是对劳模本人的否定,不如说是劳动精神的无声嘲讽和愚弄,让人们对传统道德精华、传统劳动观念的敬仰发生动摇和扭曲,教唆人们投机钻营,将无私奉献当成傻子,将美好精神当做飘渺的乌托邦。为了防止劳模精神被边缘化,仅仅口头上表扬表彰劳模是不够的,要对全国劳模颁发必要的财政津贴和劳模津贴,对劳模进行必要的制度体恤和关照,解除他们的“权利贫困”、“经济洼地”,让劳模得到足够的经济尊严、身份尊严,提升人们对劳模的精神认同感和向往感。让劳模成为“社会宝贝”,劳模精神才能不断发扬光大。

在各地“萝卜招聘”和烟草局长家族丑闻的映衬下,一名全国劳模连个掏粪工的编制都占不上,这当然要激起公愤。确实,徐深海是新一代的时传祥,仅凭这一点,有关部门完全可以特事特办。对一个打工者来说,在镇江这个地方能获全国劳模是极大的荣誉。徐深海是打工一族的骄傲,更是当地环卫部门的骄傲。此时的徐深海更像一张名片,一张展示城市不排斥、不拘一格重用外来打工者,并甘愿将他捧到天上的宽容大度的名片。一个外乡人比正式职工、比本地人,更具让他人学习和赶超的典型意义。他是一个正面典型,更是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人,光给人家荣誉不能当饭吃,何不奖赏个正式工编制给人实际呢?千万不要象网友们所说的那样:“中国不在一线干活的人占着编制,而在一线干脏活累活的人却都没有编制”。如果真是这样,那上级部门“编制向一线工作人员倾斜”的规定不就成了一句空话吗。

其实,对于徐深海来说,要不要编制无所谓,关键是要同工同酬的问题。让他在没有编制的情况下,也能获得与其他有编制者一样的薪酬待遇,一样的社会保险缴纳标准,一样的单位福利发放标准,一样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甚至在打工所在地也能享受到市民待遇,这才是徐深海还有千千万万个打工者内心最大的需求。换而言之,只要全国各地的城市在对待外来打工者,不再“内外有别”,不再用歧视的眼光去打量他们,只要你干一样的工作,达到一样的标准,就能获得一样的劳动报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工同酬,编制也就失去了其附加价值,仅仅只是一个人事管理上的名词而已。亦或是随着同工同酬真正的实现,编制也就成了过眼云烟,不再是人们趋之若鹜想要拥有的身份标志。如此全国所有的劳动者,也就都能获得工作上的公平和公正了,那才是老百姓体面而有尊严的工作核心所在。

(2011-01-3013:58:46)

相关文章关键词

《全国劳模没有编制的反思》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