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失宠”的硬分币

“失宠”的硬分币

2013-10-26 06:15 作者:翟德泽 阅读量:23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最近在报刊上看到央视名嘴崔永元的一句“名言”:“过去提倡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现在不掰都没地儿花”。不禁会心一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一首儿歌,其中有两句歌词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随着歌声,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撒下了一粒拾金不昧的道德种子。那时的“1分”、“2分”、“5分”硬币也像孩子们的脸蛋儿一样单纯、圆润、水灵,让人疼,让人爱。五分钱可以在炎炎夏日买一根透心凉的冰棍,二分钱可以买一盒装满100根的平遥火柴,一分钱也可以买两枚针呢。一盒“绿叶”牌香烟1角6分钱,假如你手里只有1角5分钱,差1分钱,也只能站在柜台外干瞪眼。那时候,孩子们的存钱罐里装的就是这些宝贝般的硬分币,端在小手里一摇“哗哗”响,好像自己是个小富翁似的,别提有多美气了。

那时候,有句俗话说得很实在: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有一个比喻说得很形象: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当然,掰成两半儿就不能花了,不过是打个比方,倡导的是“勤俭节约”的精神。老百姓在供销社买东西,左挑右算,那硬分币真能在手心里捏出汗来呢。可是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硬分币渐渐“失宠”了,成了娘不疼,爹不爱的孩子。在跟前呢,嫌碍手碍脚;丢了呢,也懒得去找;偶尔在路边见到了,也一副“路不拾遗”般面孔,视而不见。上世纪末,我家曾经办了几年小卖部,后来硬分币成了没人要的“弃儿”,该给人家找几分钱,人家或说一句“算啦”,或说“找块糖甜甜嘴吧”。等我家撤柜停业的时候,竟然攒了一大罐头瓶硬分币,合计也有几十块钱,可到哪儿去花呢?只好塞在箱子旮旯里。这些硬分币像吃多了安眠药一样,挤在瓶子里长睡不醒。街市上的大小商店里甚至超市里都不见了硬分币的踪影,只是偶尔在统计数字里或某些价格表里看到它们的影子,真是只见其影,不见其身了。连“1角”钱的面孔也生疏起来了呢。偶尔翻箱子见到这一罐硬分币,想,可怜见的,要不送到储蓄所兑换一下?又怕人家嫌麻烦,权当古董收藏起来吧。

去年国庆节我在临汾市女儿家小住时,在街头见一地摊上放一摞图纸,上面铅印有各种硬分币的图形,拿起一看图形下的标价,吃惊得让我“大跌花镜”,图纸在我的眼里幻化成了“必有重谢”的“寻子启事”。最昂贵的是“五大天王”,其中1981年发行的“5分”硬币,,一枚竟然标价两千元,1973年—1980年发行的硬分币,一枚也在千元以上。想到自己家的一罐硬分币,暗自庆幸没有处理。俗话说“人多出韩信”,里面藏一两枚有“王者风范”的也说不定。还有些不太相信的问人家“真收吗?”人家说:“按图形标价,你拿出来,我就付钱。”可惜手边没有。一张16K的图纸两块钱,值啊,先买一张。回到乡下家里,急忙把一罐硬分币倒在桌子上,成百上千的硬分币,让我像对待宝贝孩子一样,挨个儿端详抚摸了一遍。唉!竟没有一枚和图纸上一样的。“五大天王”好像五大蜂王,而我积攒的一大堆硬分币,不过是一群无“王”的工蜂而已。又上网查了一下,原来1973年—1980年,国家根本没发行过新版硬分币。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噢,人家是卖废纸的,一张16K废纸卖两元钱,我还以为“值”呢,不禁自嘲:真是老糊涂了啊!

最近在报刊上看到央视名嘴崔永元的一句“名言”:“过去提倡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现在不掰都没地儿花”。不禁会心一笑。时移世易,彼一时也,此一时也。把这一罐硬分币权当镇箱之宝攒着吧,给子孙后代留个纪念。

鲁黎

相关文章关键词

《“失宠”的硬分币》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