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
导读走在小镇的老街上,很静,几乎听不到任何吵闹,吃完火锅往回走,看到开店的或屋前休闲的人都很安静,就像很快到了该睡的时间。
嘉陵江畔的水土镇在地图上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镇,但事实上并不是那样,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有山有水的靓镇。今年亲家邀我到水土过年,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走进了这个绿树成荫、老建筑与高楼林立的小镇。
走到镇口就深深地感受到山城的魅力,感受到一个即将大力发展的乡镇魅力。小镇错落有致的高楼与古色古香的老式建筑遥相辉映,就在很多高层电梯大楼的旁边,还能看到没有撤除的老民居。典型的南方穿斗式木架房,花雕檐柱和刀刻木窗在小镇形成了一条小街并保留着。街面宽约3米,青石板铺出的路面岁月的年轮让它倍显沧桑,很多破裂、沉陷得地方不得不用水泥修复。石阶早就被岁月磨去了菱角,只有从它宽约两尺,厚约6寸的石面上那些低洼的印痕能看出它的经历。我走在小镇的石板路上视乎能听到过去挑夫沉重的呼吸,仿佛能看到南来北往人流的喧嚣。
重庆江北中学就坐落在镇口的山腰,成渝高速像一条丝巾,绕着占据了大片山谷的校区,镇口一条宽敞的水泥路通往山腰的学校,路边是两排整齐而粗壮的梧桐树,梧桐虽在寒冬中裸露着枝丫,但完全能够想象春日署夏的那片绿荫,那片梧桐树下的宁静。
远望校区,高大的教学楼掩映在浓密的绿叶中,楼顶是一个白色的圆拱形建筑,很有一种俄罗斯建筑风格,看到它我脑海中立马展现出高尔基、普金、柯察金·保尔的印象。这里不也是培育出一茬又一茬人才的摇篮吗?
晚上亲家请吃火锅,我又有了漫步小镇的机会。小镇夜幕很浓,河风很大,斜射的月光穿过树林就显得更淡弱了。水土镇有相当的规模,三两条主街就让小镇繁华得能与县城比美。超市、饭店、茶吧酒楼一条小街。kTV歌城、书市、学校一条街。店靠店门挨门小饭馆、杂货铺、长条板凳的百姓茶馆又是一条街,一切都充满了现代化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西南地区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也将落户于水土,那时的水土不在是一个不出名的小镇,而是一个与浦东齐名,与深圳同飞的城市。
小叶榕绿化着全镇,树干上挂着闪烁的夜景灯,大楼与店铺的霓虹灯发出绚丽的色彩,路边柔和的路灯与夜色更是为小镇增添了几分妖媚。
小镇有些道路是最近才打成的水泥路面,不宽,就那么双车道7-8米,在不宽的街边有的房前还堆放着许多劈好的树丫材块、石料砂子。乡村有限的地面都能搭建成房子,那怕是是一间小小的偏房,所以,我作为异乡客特能理解那些堆放在路边的东西。那怕是夜晚小镇沿街停放的面包车、轿车、货车,在我眼里也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小镇的铺房是多样的,有砖混结构的小店、有全框架的商场,颇具一点点时代的印迹。也有木排架宽街檐的老商铺,全木板墙的,烙印下遥远的过去,保留着古朴的风格。
走在小镇的老街上,很静,几乎听不到任何吵闹,吃完火锅往回走,看到开店的或屋前休闲的人都很安静,就像很快到了该睡的时间,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包括街边的汽车都该睡了。
我放慢着脚步,不想打扰这宁静的夜晚,路过《水土食店》,一个女老板轻柔地问声:“吃宵夜吗”。我善意地微笑着看看这位老板,她个儿不高,娇小玲珑,白围裙还没解下,一张笑脸荷莲般的惹眼。我想象中她是办事干练、有经商头脑的女子。那笑脸,那微卷的碎发能印证这一点。
要不是在走亲戚,要是在傍晚的话,我会在她的小酒馆小坐一会,就贴着木窗,看着黄昏的夕阳,一碟花生米,一杯老白干,边喝边看过往的行人,那怕是一人都不认识。
来水土镇漫步的时候机会很少,心想,今后还有月夜漫步小镇的机会吗,这宁静的夜幕真美,有一种踏着脚下夜幕,披着夜幕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