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别离歌

别离歌

2013-10-24 04:32 作者:小姿妖娆 阅读量:24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掐指算来近有四十余年,一段感情的生长,从陌生到熟知,从熟知到眷恋,再从眷恋到根深蒂固。这些年数,也已足够。

这一年,零乱的江南,马蹄飞扬,抹不去的哀愁依旧留存。这一年,红雨满天,撒下的怨怼无人能解。这一年,沦落异乡为异客,月缺月亏。

曾游历的山,曾赏过的美景,一别之后,再难归来。生命陡一个转弯,繁华了尽头,落寞是终点。回不到最初,却降落在地狱。这一苦难,怕是尝尽百态。似是命运注定了戏弄。

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他当了君主,不爱权贵爱引路的他掌了政权。明是身外事,心外情,却偏惹了一身的尘埃,任凭怎样拂拭也去不了杂念。

与他,如晚霞绚烂着,却几近会没。火红的色彩,似是天生宣告着话别。那一种比骄阳还夺目的线条,黑夜一来临,瞬间被吞噬。

是这一年,毁了他所有的幸福。是这一年,让他的词从最初的绮丽柔靡转为对国家的沉痛。是这一年,我们可以称呼他为一个词家了。

《宋史卷四百八十七列第二百三十七》上记载:

八年冬,城陷,曹彬等驻兵于宫门,煜率其近臣迎拜于门。彬等上露布,以煜并其宰相汤悦等四十五人上献。太祖御明德楼,以煜尝奉朝正硕,诏有司勿宣露布,止令煜等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

禁足,限制出入,白衣纱帽,请罪。自此,他过不上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人生。别年之后,他面容的颜色又将多一缕忧愁。而那感情却终将要蔓延,哀怨满天,永无止境。而这些悲剧的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楼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无奈,恨,慌,乱,离情,怀故,念乡。几种滋味混合在一起,写了满篇的孤单,填了整阙的落魄,却无法再回到远点,不能重新再来。

掐指算来近有四十余年,一段感情的生长,从陌生到熟知,从熟知到眷恋,再从眷恋到根深蒂固。这些年数,也已足够。一个自幼生长的土地,一片美好的家园,而就在眷恋的时刻,成为了过去的故事。后人不懂历史,该怎样评述当年那些往事。

玉树,琼枝。又何止华年的那些。化作阎罗,都成空。

梦依稀场景不变,还是那些曾经厌倦了的游玩,醒来空空。已是身外客。感情多复杂,只言片语,却不曾道明。易主,更换了时代,当不在有南唐这个名词存在的时候,他就会知晓。

亡了国的人,于别人的地盘写下怀念之音。无法推测他内心深处所有的真实感受。研究一个人不是易事,何况他还是一个不寻常的人物。有些词,只能依照;历史的进程来看。

想后主是一个温柔的男子,定不会使用武力来做事。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厌杀戒。一个没有城府于心机的男子,在被毒杀后江南百姓皆“哭巷为?”。

一个极为聪慧的男子,知晓自己的处境后部明说自己的忧虑和身心疲惫,易沈约喻己。

《南史,梁书,沈约传》载于徐勉书,中有“百日数间,草带常应移孔。”因此,“沈约”也就是腰围急剧瘦减的代名词。用在后主身上是如此的贴近现实。

思难熬,茶饭不下。念的国不能回,自然腰减。

潘鬓也是诗家常用的典故,西晋潘岳《秋兴赋》序中有“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写此词的后主正直壮年,用这两个典故不过为了说明自己为老先衰,而真正的原因应是”玉树琼枝作烟萝”

《东坡志林》有云“后主即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之人,故当恸哭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对宫娥,听教坊离曲”。

了解这一段本事,便明晰整阙词末句何出。这垂泪何止是对宫娥这么单一,怕是国家也泪别,国人也泪别。

一直好奇为何《诗词格律》和《白香词谱》中未能列出《破阵子》,而后查阅才明白《破阵子》原曲调已失传,无从考证,自然词谱上不能列出。

而内心深处,一直觉得好的东西是不容易留下,就如同误写了诗人的篇章一些词,后人无法辨认是后主的还是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而这首却能准确的说出是后主所做。

因为世人皆明,能写得此词的,除后主,无他。

[]

相关文章关键词

《别离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