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我们一起过
导读饭吃完了。大家准备离席。妻子说:“别急别急!还有最后一道菜,马上就来!”连我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她从厨房端来一个大瓷盆。
清晨。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床头的手机隐约在响。拿起一看,是一个十多年前毕业的男生发来的信息:“元宵节,我们又想起了您—亲爱的老师!您给了我们无限的爱意,给了我们成长的翅膀。不管我们飞到哪里,您永远是引领我们前行的太阳。敬祝您元宵节合家团圆,幸福安康!”简短的话语,即刻勾起了我的思绪。
有一年正月,元宵节还未到,学校就开学上课了。正月十四,我在班上作了调查,足足有十五个同学因为路远不能回家过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是要象过大年一样的,合家团聚,共度良宵。尤其在农村,“完年”的习俗更为浓重。学校虽然有食堂,但不可能象家里搞得那么丰盛和隆重。这些学生如果任其不管,元宵节对于他们来说,那将是一个孤独、凄清和惨淡的记忆。妻对我的想法鼎立支持,那就是将这些学生全部请到家里来,我们师生在一起共同过一个美好的元宵节。
跟办大事似的,我们一早就起床,妻上街买菜,我在家打扫卫生,洗碗洗筷。中午下班后,我负责洗菜,她负责准备那些需要火工的炖烧之类的肉食。下午放学了,妻忙着做年饭。我将15个学生全部请到家来。偌大的庭院,坐得满满的。我说:“同学们,今天是元宵节,你们路远回不了家,老师请你们来,就是让我们大家在一起共同过个欢快的元宵节。今晚,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大家激动地热烈鼓掌。一个女生说:“老师,我们光着手来,多不好意思啊!”我说:“看你说的多见外呀!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不就是一家人嘛!”
妻在厨房里高声叫道:“开饭了!快来上菜!”学生们一哄而上,哪知我家厨房小,只能容纳几个人,抢先进去的就派上了任务。外边的学生干脆就搞起了接龙游戏,这十几道菜眨眼间就全上桌了。为了增添喜庆气氛,我亮起“一串红”彩灯,播放起萨克斯曲《回家》作为背景音乐。客厅里,大圆桌为中心,上面是摆满的热气腾腾的菜肴,边上是坐得满满的活泼可爱的嘉宾。彩灯流光溢彩,音乐温婉悠扬,师生欢聚一堂,节日的氛围十分浓烈。按照老家习俗,正式开饭前,我到门外燃放起一挂长长的爆竹,噼里啪啦了好一阵子,引得室内的同学忍不住跑出来欣赏了。
饭桌上,大家开开心心,边吃边聊,不时地被谁的搞笑弄得几个女生前仰后合,调皮的男生相互挤眉弄眼。有的学生腼腆,不好意思吃菜,妻就站起来一个一个地给他们添菜,她还笑着说:“不要在老师家做客嘛!要不吃好,回家怎么跟父母交代呀!”有个学生说:“师母做的菜比我妈做的好吃多了!”妻笑得两个脸颊就像是喝了酒似的。
饭吃完了。大家准备离席。妻子说:“别急别急!还有最后一道菜,马上就来!”连我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她从厨房端来一个大瓷盆。掀开盖子,热气熏人,里面是圆圆亮亮的一盆“圆宵”。给每个人碗里发了两个后,她说:“元宵节一定要吃圆宵,这是我们老家的风俗。希望你们一个个圆圆满满,心想事成!”大家边品尝着这既鲜又甜的圆宵,边感受着元宵节独特的传统习俗的韵味。
一轮明月早已升上了天空。碧空如洗。学生们在银色的月光下,告别了我们,象一群小鸟儿轻盈欢快地走向教学楼。
“老师,我们会永远记住今晚!”就是这个男生最后说的一句话。
今天又是元宵节。今晚,他们又将怎样度过呢?(131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