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情怀
[导读]:离开两地,到了延河边上的延河大桥,导游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最佳位置,拍摄宝塔山,但遗憾的是,我们未能“双手搂定宝塔山”,只是做了个单手托起的样子。
盛夏时节,去古城西安参加一个会议。刚散会,便联系了一家旅行社,决定去陕北“两日游”。旅行社承办人李大姐告诫我们说:“陕北不如陕南哟,环境没有西安好!”这些我们早已有思想准备,黄土高坡的贫穷苍凉,通过影视录像,已经给江南人打下了深深地烙印,“不毛之地”四个大字总在心头萦绕。
车出西安,一路高速,风驰电掣。中午时分,到了旅行第一站——黄帝陵。在导游的“驱使”下,大伙匆匆上山,又匆匆下山,来不及拜谒自己的最高祖先,紧接着踏上了旅行的第二站——壶口瀑布。
去壶口瀑布,途经210国道,道不宽,但路面平整,全是柏油路,据说刚翻修不久,一路看得出来国家正在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入。走出陕西宜川县,沿路正在修建高速公路,逢沟架桥,遇山开路,高山深壑,机声隆隆,深信不久的将来,一道彩虹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因修高速公路,我们行进的道路开始变得崎岖,并时常受到阻隔,但旅客都没有抱怨,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愿望:让黄土高坡的明天锦上添花。
傍晚时分,到了壶口瀑布。黄河边黑压压一片人,大家都是从五湖四海来的,一睹为快,领略《黄河大合唱》中的激扬乐章。壶口瀑布宽约五十米,高不过七八十米,但气势恢宏:咆哮怒吼,水气四溅,翻江倒海,势不可挡。音乐家冼星海应该是从这里找到感觉的,没有这种体验,何来“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乐章。
天色渐暗,为参观“大禹治水”景观,游客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壶口瀑布。这一晚,旅行社安排大家住在黄河边上的“大禹山庄”,同这位屹立在黄河中流砥柱上的老人相伴一宿。
第二天天不亮,开车的司机将游客一一叫醒,两眼惺忪,我们踏上了去延安的里程。从壶口去延安的路沿着山势迤逦而走,沿途有许多“农家乐”,公路边不时掠过卖水果或核桃的小贩摊子,大家都在打旅游这张牌。从车窗了望出去,平坝地方密密匝匝的玉米林,才开始“打天花”。导游介绍,北方少雨,玉米耐旱;也有种白肋烟的,据说烟草是延安的一大支柱产业,从不题字的朱槠基总理曾为延安烟草集团洒下翰墨,提高了它们的知名度。没种庄稼的地方,也一片草绿,山坡上多数是灌木林,从坝下的“移民新居”可以得知,“退耕还林”政策已经在这里得到实施,并已初见成效,我想极目寻找的“不毛之地”,是否荡然无存,濯濯童山披上了绿装。
当日上午十时许,车子开进了延安城(现为宝塔区),浏览街道两旁的建筑,鳞次栉比,作为一个地区的所在地,远比那些县级城市繁华。宽大的体育场,巍峨的延河大桥,以及正在兴建的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今非昔比,现在的延安正迈着大步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到延安旅游,观赏城市不是目的。延安的知名度也不在此。众所周知,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延安之行,是红色之旅。旅行社安排了三个景点:王家坪、杨家岭和宝塔山。这也是大家的夙愿。王家坪和杨家岭均是当年中共中央办公的地方,到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曾经影响中国革命的“七大”会场保持原貌,毛泽东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甚至匪夷所思,一个面积只有几十个平米、相当今天一间教室的地方,毛泽东却在此振聋发聩,奠定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方向。游人们争先恐后,摄影纪念,瞻仰一代伟人的生活起居,回顾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感慨唏嘘,得知今天的幸福是多么的不易!
离开两地,到了延河边上的延河大桥,导游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最佳位置,拍摄宝塔山,但遗憾的是,我们未能“双手搂定宝塔山”,只是做了个单手托起的样子。
吃过中饭,我们离开了向往已久的延安。这次旅行虽然时间短暂,但情怀却永远!
[田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