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书法家贺辉安的不懈追求
导读面对成绩,他谦虚地说:“我还要不懈地努力探素,深入传统,博览群贤,集各家之所长”。当然,这是一条艰辛漫长、磨难重重的乔棘之路,但贺辉安却坦然前行。
在一次采访中,我有缘与辉安相识。那时,在我的印象中他只是一位记者,通过了解,我发现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家。
1973年8月1日出生于永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辉安先生,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新闻工作。工作之余,他把书法艺术当作人生的唯一追求。上高中三年级的时候,他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由赵朴初先生题鉴的标价50元的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集,他很想买下来,但摸摸囗袋,只有2元钱,攥着爱不释手的法家作品集,他只好将它放回书架。尽管他知道家里拿不出钱,为了买下这本书,他星期天回到家跟父?说,学校连续几个星期补课要多?些大米,然而他将?的几十斤大米卖在学校附近的一家酒店?来钱买下了这本书。还有一次,为了写些作品请书法家尹承志老师指点,没钱买宣纸,他就将一个礼拜的伙食费用来买宣纸。然而,宣纸买下了,中午却挨着饿。为了充饥,他跑到寄住在县文工团周老师家的厨房里,将周老师炒菜时剩下的一小块生姜吃了。无论条件如何艰难,他始终没有放弃心爱的书法艺术。之后,他?着写好的作品去拜访著名书法家尹承志,尹承志看过他的作品后评价其作品有书卷气,有发展潜力。
贺辉安习书,从汉隶入门,后监习王羲之蔺亭序又遍监颜、欧、晋唐小楷等名贴。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功底后,他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全部融入到作品之中。从作品中可以看到他那种洒脱、惬意、宁静、恬淡的心境,使人联想到其书法在深入理解传统后的一种随心和直抒胸臆的痛快淋漓的咸觉。他写蔺亭序没有那种匠气,能把心态放松,象是对老朋友倾诉一样,创作出来的东西既有自己的风格,又有右军的神韵。
跟许多书法家一样辉安经历了创作的阵痛与愉悦,在斗室里他不知写坏了多少张宣纸,不知摁灭了多少烟蒂来激发自己的创作激情。当作品写的满意时,他会将作品挂在墙上边喝酒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是的,这条路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艰辛。
书品即人品。欣赏贺辉安的作品,就象是在欣赏他为人的风格。他为人豁达豪爽、善交朋友,也喜欢帮助别人。这种人品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近年来,辉安先生在思素书法的表现形式。他认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体现的是一种心志,在深入理解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笔法、笔势、笔意的个性理解,来表达自己的独持情感。在千百年的法度、意境、学养、人格的框架中,象一张深奥、严密的网。这对企图想走捷径的人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但对于献身艺术的人来说,却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藏。
经过多年艰苦的探素和不懈地追求,而今他在书法界脱颖而出,取得了一些成绩。1996年,在参加全国“洗笔泉”书法大赛,行书《山居秋瞑》荣获一等奖,2006年参加深圳市“韵意杯”硬笔书法邀请展,隶书《沁园春。长沙》荣茯二等奖,并多次参加省市、香港、奥门书法展览,有的作品被国内外收藏机构收藏。2008年,被(asTa)中?书法家协会吸收为理事,还被评为中国一级书法师。2010年被任命为中?硬笔书协井冈山大书法艺术创作基地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同年被江西硬笔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面对成绩,他谦虚地说:“我还要不懈地努力探素,深入传统,博览群贤,集各家之所长”。当然,这是一条艰辛漫长、磨难重重的乔棘之路,但贺辉安却坦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