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在此一日
导读我的这位友人,没有开追悼会。一是因为他退休多年,与单位很少联系;二是原来所在单位多次整合,人多的单位反而容易叫人遗忘,特别是那些没有一官半职的无名小卒。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友人去世,家人确定了火化的日子。三亲六戚,亲朋好友,早早地起了床,乘上戴有白花的车子,过路跨桥,然后缓缓地走进殡仪馆的大门,参与友人的遗体告别仪式。这种情况,对于生者,不止一次地出入这谁也不愿光临的“死亡会所”,但对于逝者,却成了他一生中最后的归宿。
殡仪馆亦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参与遗体告别仪式的人群,呆在那里,三三两两,自成体系。大家肩佩青纱,胸戴白花,神情凝然,耐心地等待着那庄严而又肃穆的时刻。
8点30分,遗体告别仪式开始。有单位的人,首先举行追悼会。大家默默地站在友人的遗像前,在司仪的主持下,向友人三鞠躬,默哀致敬。此时哀乐低婉,人声呜咽。哀毕,单位领导开始致悼辞,从逝者生年、籍贯说起,再是从小到大的职务及去世的原因,然后追忆他一生的业绩,最后告诫大家要向他学习,并化悲痛为力量,振作精神,继续前行。
追悼会结束,真正的告别仪式才开始。亲人站在遗体旁,其余好友围着遗体绕场一周,整个仪式算是结束。至于遗体火化和送葬的事,基本已与其他人无关。
我的这位友人,没有开追悼会。一是因为他退休多年,与单位很少联系;二是原来所在单位多次整合,人多的单位反而容易叫人遗忘,特别是那些没有一官半职的无名小卒。他辛苦一生,抚育了好几个子女;但也走得仓促,一次“脑溢血”,短短几天就让他离开了人世。他的遗体告别仪式被安排在别人之后。殡仪馆的工作同志,很有耐心地征求死者家属的意见,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遗体告别仪式的服务项目。其实,这些工作已很早做起。殡仪馆从到医院“太平间”接遗体开始,需要什么档次的灵车,遗体存放是单柜,还是排柜,都有等级。遗体告别的场所,也有大小区分,鲜花(非一次性)摆放,遗体整容,哀乐鸣炮等等服务,一应俱全,并且明码实价,均有物价部门审核的标准,赫然醒目,丝毫不见乱收费的痕迹。还有“裸化”和“带棺”火化的区分,是让逝者裹尘而去,还是走得干净,需要家属认真考虑,仔细斟酌。火化“炉灶”也有高低档次的不同,低档炉会把死人烧得一塌糊涂,高档炉会保持死者“碳化”骨骼,转瞬之间还可以让逝者家属一睹风采,聊以自慰。殡仪馆的同志多数也会察言观色,短时间内能够把握逝者身份,知根知底,有的放矢,才便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友人子女痛惜父亲去世过早,他们想到父亲阴阳两隔,前路渺茫,生死二重天,因此,在父亲最后用钱的时刻,不再吝啬,殡仪馆所出示的服务项目,他们一一应允,而且在后来的过程中,殡仪馆也一一付诸实施,让逝者安息,使生者安心。
与遗体告别的时刻,是最悲恸的时刻,因为逝者长已矣。生命仅有一次,音容只是宛在。
清金缨曰: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