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年猪
导读能够杀年猪的家庭,大多比较殷实,很多家庭都把肥猪卖掉,以补贴家用,有的家庭指望着把卖了猪的钱购买其他的“年货”,舍不得杀一头猪。
周末,朋友家杀年猪,我应邀作客,听到客人的欢声笑语,看到主人的忙里忙外,我忽然想起儿时乡下“杀年猪”的情形。
过去乡下“杀年猪”是农家的一件大事,总要把最亲的亲戚、朋友请来,共同见证这件事。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养一头猪也着实不容易,开春买回一头二三十斤的猪仔,到年底宰杀时的三、四百斤,个中有很多辛劳,每天除一家人吃剩的饭菜外,要到外面去打捞些可供猪吃的野草、野菜,和着煮熟的米糠,一天三餐,跟人吃饭一样,一餐不能少,为了涨得快,有些家庭还喂些细米之类的“营养品”,过一、两个月就称一下,看长了多少。遇到一个不肯长的,主人会很着急。怪不得宰杀时要象过节一样。
杀年猪也有讲究,首先要请到“屠夫”,屠夫都备有“条子”、“通条”、“刨子”等必需的工具,把部分下水和头皮之类的“副产品”作为报酬给屠夫,这是潜规则,不用讨价还价,还要请几个乡亲帮忙,帮忙的人当然也没有报酬,当时能够喝一餐酒已经很不错了。人员请齐后,把猪从猪栏里赶出来,也许是知道自己的命运,也许是一种感应,猪从栏里走出时似乎很恐惧,眼里好像流着泪,女主人也往往说些“对不起”之类的话,不知道是在安慰这头猪呢,还是在惦记自己一年的辛劳。
动刀之前也要做必要的准备,屠夫把“条子”最后铛一下,主人则要准备一个浴盆接猪血,盆里放些凉水,加少许的食盐,这样可以加快血的凝固。准备就绪,由一个力气稍大的抓住猪尾巴,用力提起,使两条后腿离地,这样猪就失去了反抗,然后由三四人一人抓住一只脚,抬到预先准备的案台上,屠夫则按住耳朵,从喉咙处,一刀通到心脏,一般不会有第二刀,抽出刀后,血就像流水一样,猪一边放着血,一边挣扎,待血流尽了,挣扎也停止了。接下来的“工序”是儿时喜欢看的,屠夫要把猪后腿处用刀子剥开一点皮,然后用通条延剥开皮处向猪体的各个部位“通”以使猪皮和肉分离,当全身所有的地方都通到后,就开始“吹气”,边吹边用“忙锤”锤,这样可以加快气的运行。看到猪的全身慢慢鼓起,看到屠夫涨红的脸,感到很有趣,也通常引来乡邻的围观。
等到猪的全身鼓起来了,就抬到预先准备的浴盆里,准备足够的开水,全身淋泡,这样方便屠夫用刨子把猪身上的毛褪尽,水温越高,水越多越容易去掉猪毛,毛去尽后再把猪挂起来,由屠夫“开肠破肚”,把各个部位单独分开。这样整个宰杀过程基本完成。有些家庭用不了那么多肉,就以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乡邻。其他的则腌制起来留待来年农忙季节和青黄不接的时候用。
能够杀年猪的家庭,大多比较殷实,很多家庭都把肥猪卖掉,以补贴家用,有的家庭指望着把卖了猪的钱购买其他的“年货”,舍不得杀一头猪。杀猪的过程不是很长,但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是一种和谐,一种邻里之间的友好,一种淳朴的乡风、民风,我留念这种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