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采侧耳根
编者按:本文通过一家人亲手春采“侧耳根”,体会了劳动成果。
我们去采侧耳根——妻子拿着小竹刀,儿子提着塑料网,田埂上留下脚印两对半。
在这初春的田野里,太阳暖烘烘的,麦苗儿整整齐齐,没有抽穗,散发出阵阵幽香。早耕的农家下了田,冬水田里传来嘘嘘的吆牛声……
那边大路上,男男女女,一群一群的,穿着很时新,像是赶场,又像是踏青。小孩子都走在前面,不怕狗咬,今天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
“爸爸,这儿有侧耳根。”儿子两手一拍,仿佛发现了新大陆,眼睛里充满着神奇和惊喜。妻子弯下腰,用力旋转小竹刀,撬起一颗又粗又壮又白又嫩的侧耳根,看得出,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我们沿着田塍,走向深处,只见青青一色的侧耳根,像满天的星星,不是缀在天上,而是撒在地里。妻子顾不上腰酸,嫌弃小竹刀笨拙,索性放下竹刀,左右开弓。不到一袋烟功夫,塑料网已不胜容纳。我们又找到旧路,踏上归途。三人行,一路欢歌笑语,大有满载而归得胜回朝之势。
这时,妻子哼起了儿歌:“侧耳根,青又青,我是外婆的好外孙……”。妻子满面春风,这个周末过得很快活。我也口中念念有词:“采采戚岂,薄言采之……”。儿子边走边笑。一路上,我们从侧耳根的吃法,说到它的好处;从祖辈的茅草屋如何遭风雨,谈到怎样上山打柴……儿子听入了迷,好像读了一篇《天方夜谭》里的传说。
这天夜宵,我亲手做了一盘“凉拌侧耳根”,味道虽然不及佳肴美酒,一家三口却吃得津津有味,因为我们分享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注:侧耳根,重庆方言,书名鱼腥草,可入药。
秋天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