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从密集掌声中看反腐倡廉的民心所向

从密集掌声中看反腐倡廉的民心所向

2013-10-26 06:56 作者:空中飞 阅读量:41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新的起点,新的使命。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解读总理报告,把握了这一点,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将取得新的进展、新的成效。

·时评报道:5号上午,温家宝总理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作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先后被代表委员们用热烈掌声打断了20多次,反映出政府工作报告呼应了国人关注的热点。

温总理说:“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各级政府都要努力为人民办事;每一个公务员都要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在短短不到300字的“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分,代表们两次报以热烈掌声。这也是整个报告中,除了温总理在感谢国内外各界人士之外,获得代表最密集掌声,在掌声中折射出政府工作的民心所向。只有抓热点·解难题·求实效,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集中力量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只有严惩那些贪污腐败分子才能改善干群关系,赢得人民的信任;只有求真务实、百折不挠地艰苦奋斗才能凝聚人心、汇聚民智,进一步夺取科学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胜利。

据中纪委副书记干以胜透露,2010年纪检监察部门共接受信访举报1427186件(次),其中检举控告类1000277件(次)。初步核实违纪线索163480件,立案139621件,结案139482件,处分146517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119527人,给予政纪处分38670人。通过查办案件挽回经济损失89.7亿元。腐败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它伤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动摇的是国家存在的根基,阻碍的是社会向前发展和进步。2010年的反腐败工作成绩斐然,然而斐然成绩之后,同时也暴露出了腐败形势的严峻性。146517人受处分,几乎是国家中西部好几个县的人口数总和。从党政到企业,从高官到高管,这一些手握人民给予的公权,却成为自己谋取私利的贪腐者,用行动将腐败的严峻性告诉了我们。

现在贪污腐败已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总理讲:“坚决惩处腐败分子”,说出了全体人民共同的心声。四川代表团的夏绩恩代表说:“老百姓对腐败现象已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了。从某种角度上说,我们现在面临的贫富差距、暴力拆迁、社会不公等各种问题都有腐败的影子。”为什么一些地方公款消费水平日益提高,而居民收入提高迟缓?为什么一些地方的房价居高不下而官员们的豪华别墅、奢侈生活却屡屡被曝光?为什么福布斯调查2010年中国38.3万人中有六成的人从房地产开发中获益,新增富豪大多数来自房地产业?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解答。因此,当听到温总理掷地有声地表示中央反腐败决心,我们感到无比振奋。温总理公款消费零增长的论述获得了热烈掌声,惩处腐败分子的决心获得了热烈掌声,追究各级领导干部责任的严格要求获得了热烈掌声。

回顾我国最近几年的反腐,取得了一定效果,以中纪委为核心和主体,构筑了一套完整的反腐体系,反腐的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同时也要看到,腐败的形式越来越复杂,官员级别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抑制,将会破坏国家关键的治理制度,加剧社会经济的不平等,严重扭曲经济发展,从而加大爆发全面危机的风险。其实,从中国历史来看,历朝历代差不多都是毁于腐败的失控。所以,与腐败的严峻形势相比,未来几年反腐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要使反腐取得实质成效,必须在制度建设上有大的突破,这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推出真正的与国际接轨的公职人员的财产申报制。

报告中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独立成篇,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这在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尚属首次。这样的变化体现了中央对反腐败工作的高度重视,下决心把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在反腐方面的亮点在于领导干部定期报告制度和财政预算公开改革,而这两项改革的关键步骤都在于“公开”——既是老生常谈,也是难点所在。反腐败、官员财产公开等问题同样影响和制约着基础民生问题的解决,属于民生的价值范畴;而填补民生期许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则需要更深刻的价值认同与理解,这样的认同和理解需要跨越旧有的观念误区,用更多制度的革新来回应国民的民生期待,来确保政府对民生承诺的履行。

报告释放着决策层在反腐倡廉领域制度改革和问题治理的政策善意,在一定程度上抚慰了民众的改革焦虑,响应了舆论的反腐期许,也得到两会场内外的热烈称道,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支持,大部分网友对报告中的反腐承诺的切实执行表示期盼。报告就民众关注的反腐倡廉问题在今年的工作任务为,治理公职人员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加强廉洁自律、反对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成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三大工作重点。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衡量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最终评判者。反腐倡廉建设是否取得成效,关键要看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否得到切实解决,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有效维护,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衡量反腐倡廉工作的“试金石”,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信号,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考虑,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反腐倡廉工作的第一标准,以反腐倡廉建设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如何抓好治理反腐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已经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完整、系统地论述了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任务、新要求、新方法。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论述精辟,是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总理的报告,再一次明确告知人们中央下了反腐决心,总书记的讲话也表明惩治腐败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对于从制度上减少腐败案件查处中的人为性、随意性和腐败问题暴露的偶然性,克服一些地方腐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现象,减少违纪违法者利用制度漏洞对抗组织调查、掩盖事实真相、逃脱应受惩罚、获得非法利益的可能性,减少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的侥幸心理、博弈心理、冒险心理,形成正确而稳定的心理预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确提出健全查处案件协调机制、重大案件督查督办机制等制度,对于确保惩治协作机制和落实机制的制度化、稳定化、长期化,惩治工作整体效能的最大化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腐败问题,是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体制机制制度上的不完善,是腐败滋生和难以在短期内完全解决的深层次原因。重点抓好制度建设,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由之路。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和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愿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能不负全国人民的厚望,开始新的征程后,尽快着手落实和解决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让民众逐步看到具体的成果。做出经得起历史、实践、人民检验的无愧于时代的干货业绩。

新的起点,新的使命。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解读总理报告,把握了这一点,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将取得新的进展、新的成效。这就要求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加大查办严重侵害群众权益、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和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发生的腐败案件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消除“反腐无用”、“贪官越反越多”等论调,用事实说话让人民满意。要认真学习贯彻政府工作报告、领会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扎实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反腐倡廉工作,为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国强民富提供有力保证,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011-03-0702:26:25)

《从密集掌声中看反腐倡廉的民心所向》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