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代表不能再视为可有可无的闲职
导读随着中国民主政治向前推进,中国高层很真切地希望能听到各位代表的真话。肩负13亿人民的重托,参加一年一度全国“两会”的大多数代表,与往年相比,现在含金量越来越高了。
·时评报道:以体育界代表身份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刘翔,几乎每年参加两会,都会引起一阵风波。2008年的缺席和2009年错过半程会议,虽有参赛和疗伤等正当原因,仍为外界质疑。而去年刘翔的提案,其中一份被疑乃枪手操刀,之后他又因参赛而提前告假。而今年,刘翔因忙于训练和比赛,没有时间准备提案。他表示,自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出席会议。他或许没想到,这种坦白的态度仍引起人们的疑问和思考:没有提案的委员,能起到什么作用?甚至有人直接称他为“酱油委员”(3月3日中新网)。两会代表显然不能是“聋子的耳朵”或者是“打酱油”的角色,不能再视为可有可无的闲职。
众所周知,我国的“两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它不仅是民意诉求的最高殿堂,更是参政议政、监督制约政府的法定权威机构。中国社会能否建立公平的机制,形成公平的氛围、风气,各级政府能否以公平之心对待社会、公众,各地民众能否对中国社会的公平、公正寄托期待和信心,全靠这些代表们的提案建议,“两会”在这方面的作为、表现,可谓至关重要,影响深远。
据媒体报道:今年,刘翔一边向媒体宣告“我很喜欢刘委员这个称号”,一边“无提案一身轻”地来京开会。消息一出,网民质疑声不断。刘翔一次又一次的让关注他的人失望了,很多人在网上戏称他为“酱油委员”,表达了对其未能充分履职尽责的不满。刘翔坦诚面对身份质疑,由于一直忙于训练和比赛,没有时间静心思考、准备提案。他这次来京参加会议,都是一边参会,一边抽时间训练。以保持竟技状态。为3月下旬随同上海田径队一起前往日本参加交流赛作准备,届时他可能提前上演2011年室外赛首秀。刘翔前三次“两会”经历都不太完美,去年第一次提出了提案,但提案内容又被炮轰内容空泛、背后有人代笔等,引来各界的口诛笔伐。直到现在外界对于刘翔是否胜任政协委员职责,始终褒贬不一。有人说:“别把刘翔一竿子打死,看他之后的会议发言情况”。有人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你有责任了解民情、观察社会,为国家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和责任,不写提案空手来干什么,不是个花瓶和摆设吗”?
是呀,作为代表不写提案是不称职的表现。因为一切公平的制度、法规,都要从“两会”这里讨论、制订、修改、完善。“两会”及其常设机构又是全国最高民意代表机关,一切公平制度、法规、政策,有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民众有何意见、反馈,它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监督者、听取者、沟通者的角色。可以说,“两会”之于中国当代社会的公平建设责任重大。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有理由期待“两会”在政策公平、执行公平两方面有所作为,不负全社会和全体公众之瞩望。也就希望我们的委员们能够深入基层写出好的提案反馈上来。
当然,刘翔没有写提案他没有错,错在我们的选拔制度。我们不能苛求一名田径赛场上的世界级明星,同时也成为政治协商的贤士。“酱油委员”的出现,与其责怪委员自身,不如在遴选机制上进行反思。目前,政协委员的产生,带有更多的组织意图。政协组织在委员构成上,注重名人的社会影响并无不妥。但前提应该是对方具有参政议政的意愿、素质和精力。如果不把参政议政的意愿、素质和精力放在第一位,社会影响再大的名人,也难免成为“酱油委员”。
人们为什么要对一些“花瓶”和“摆设”声讨不满?特别是对一些文体明星担任代表委员持批评态度。就因为每年的两会,都有一些文体明星因种种原因请假缺席。有的人仅参加大会,很少参加小组讨论;更多的人是空手而来,既没有议案和提案,也无能力尽职尽责。就象刘委员,他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两会提案,而是一心扑在训练上,怎样取得好的成绩打破纪录为国争光,你能怪他有错吗?有错的根本原因是这些代表委员的产生机制。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是从基层选拔产生的,而是主管部门领导直接任命的。在不少单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变成了赠送某些人的褒奖方式,很少考虑这些人是否具备参政议政能力。在两会作用越来越大,大众对代表委员要求愈来愈高的当下,改变这种机制成为必然。
全国人民对每年的两会给予了极大的希望,期待着委员和代表们能负责任地反映社情民意,百姓疾苦。委员和代表应该来自民间,是老百姓自己选出的代表,不应成为领导们的随意封赏。据报道“酱油委员”不只刘翔一人,政协委员零提案或者没有参加会议的,大都是经济界、文化艺术体育界的,令人寒心。全国人大代表林毅夫因工作原因再次告假。这也是他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连续3年缺席全国人代会。有些委员虽然也写了提案,会议全程也参加了,但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如倪萍委员2009年的提案要封杀“山寨文化”,引起舆论一片哗然。2010年在文艺界分组讨论会中说道:“我爱国,我不添乱,这么多年举手表决从来没有反对过或弃权过”。此话一出口便遭很多网民和媒体的质疑,都认为她参政议政能力有问题。作为政协委员,应该是一种独立的民意表达。中国不需要那些谁都不愿意得罪的委员或只做橡皮图章的代表。象倪委员只投赞同票的可能不只她一人,只是这些人没有讲出来而已,不然的话怎么有的委员一个提案都没有,说明个别人就是一个摆设。
大多数代表委员还是越来越敢说,有的人经过几月的准备就有好几份合乎实际的提案。这体现着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体现着代表委员履职意识的提升。某种意义上说,公众看两会、看代表委员,就是看他们说话的胆量大不大、水平高不高、能不能替多数老百姓呼喊。在公众心目中,真正的“明星”还是那些为人民敢说能说的代表委员。如果提案是滥竽充数敷衍了事,从来不投反对票,你如何完成“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的工作呢?从不投反对票、只会唱赞歌的人大与政协代表,不仅是对选民的不负责,还在危害制度的根基。可以想象,代表会上需要讨论、表决的议案,不可能每一个都天衣无缝,完美无缺。假如代表们只投赞成票,必然导致一些不成熟的、甚至充满缺陷的议案通过审议,发生效力。此后再引发争议,决策机制怎能逃脱罪责?不然退休养老金双轨制,这个从设计就不平等的制度怎么会顺利出台呢?引发国人长期争议不断,影响社会和谐。
作为一个委员代表,你必须要有具备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口头说服的能力。你是代表人民利益,是以主张自己选区的选民、党派、界别利益的形式出现的。我们该用手中的表决器彰显的,是大多数老百姓的大局利益。而不是少数既得利益者或少数官员的利益。代表委员们对于国家的方针大计,不管自己懂与不懂,也不管自己是否赞成,都一律表示赞成,这正是对国家很不负责的表现,有的不说写提案,就连会都不参加,那你这个委员绝对不合格。正如网友所说:“与其让酱油委员、代表挤占委员代表名额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倒不如把委员代表的头衔送给那些又红又专的草根”,我很赞同。“酱油委员”的出现,既不会有利于国家,亦不可能有利于百姓。像这种令国人失望的“橡皮图章”没有存在的必要,还是下课为好。
不管任何原因,代表委员都应抽出一定时间到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这是职责所在。遗憾的是,个别代表委员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也就没有去基层听取群众的呼声,因而根本无从谈起参政议政,这不是对参政资源的浪费吗?这也说明我们的选举机制要改革。不能片面强调构成比例和社会名人的影响力,将一些无法保证足够时间和足够精力履职的人,强行拉进代表委员队伍里,这样影响了代表委员的整体履职能力,这是政协主席团应该注意的新问题。对于那些不能建言献策的委员代表,要设计退出机制,人们不欢迎、不需要站着茅坑不拉屎的委员代表。
当前有必要完善委员的“退出机制”,一方面建立应急体系,当发现有群众举报甚至查出违法行为时,“退出机制”要快速反映,采取非常措施免去其委员资格;另一方面要建立委员主动辞职机制,允许无能为力履行职责的委员回归本职。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让不作为、乱作为、不将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利挂在心上的“酱油委员”,实施“下岗”制度。把有限的位子腾出来,让给那些参政议政能力强、有责任心、热情高的人去履职。建立对委员和代表参会贡献率的考核系统,并对选民公开。让大家都知道每位委员和代表今年你为大家做了多少实事,提了多少建议,这样就能有效清除无所事事,拍拍手、照照相、混日子的“酱油委员”。
随着中国民主政治向前推进,中国高层很真切地希望能听到各位代表的真话。肩负13亿人民的重托,参加一年一度全国“两会”的大多数代表,与往年相比,现在含金量越来越高了,提案也越来越敏感和尖锐,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更深层的问题,也更加关注民生和基层。尽管我们在民主形式上与西方不同,但中国的两会确实在进步,更加民主、透明、公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也看到少数委员和代表开两会如闲庭信步、深山溜鹤,是来打酱油的,“两手空空”绝非百姓的期盼,对于那些参会当看客的,网民强烈不满。我建议改进代表与委员的提名办法与考核机制,今后不能再将代表与委员当成奖励与荣誉,而要当成一种政治责任。国家要复兴离不开群策群力,离不开真知灼见,人大、政协理应发挥更大作用。我们希望负有使命的代表、委员们能切实履职,一心把会开好、踏实传达民声、认真参与决策。
(2011-03-051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