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的记忆
导读北京中山公园的游园活动我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中山公园的游园联欢活动我去过几次,那都是父亲单位搞的票,或者我是跟着父亲单位一起入场的。
七十年代初,大概是自从出了林彪反党窜逃事件以后,天安门不再搞五一、十一的游行活动了,不像往年毛主席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和检阅群众游行的队伍了。那山呼海啸的场面没有了。天安门的盛大活动改成了在北京各大公园举行群众联欢活动。这样也好,每年五一、十一天安门的活动一般人是去不了,没有那个资格,我也一直也没有在当年的五一和十一去过天安门。而搞游园活动倒是有很多次机会参加,特别是五一、十一放假的时候,我是很喜欢参加游园联欢活动的,主要是看专业文艺团体的演出。这是我十分喜欢的。
当然能够参加游园联欢活动也不是谁都能够进去的,都是有组织的,有关系的,农村来的农民是进不去的,即使参加也是区里组织贫下中农的代表去参加,出身成分高的肯定是不行的。虽然那时候没有什么安检措施,但绝对是要参加游园的人必须是家庭没有任何问题的,决不能让阶级敌人混进来捣乱。那可是抓阶级斗争的年代啊!
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四年的五一、十一的游园联欢活动我基本都参加了,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去颐和园、中山公园的几次游园联欢活动。如果不是喜欢看文艺节目,我是不会去游园的,正是这种爱好才使我有兴趣去参加游园,那也是我那几年十分重要的文化生活。去颐和园是和哥哥一起去的,颐和园的一个门口有他认识的人在那里把门,因为五一、十一有游园联欢活动,颐和园是不对外开放的,不像平常日子可以买票进去,都是指定参加游园的工农兵学商,各条战线的先进。去颐和园大概是七二年的五一和十一,当时在颐和园里观看了海政文工团的演出,那是在北宫门一进入的后山看的,那里搭了一个台子,记得当时正是常贵田和常宝华说相声,具体说什么记不清了,好像是部队题材的相声。还有胡宝善演唱的《我爱这蓝色的海洋》,他是海军的男中音歌唱家,胡松华的弟弟,现在胡军的父亲。
翻过万寿山,在佛香阁下,有一台北京工人业余演出队的专场,当时台上站着李国盛,搭档不是笑林,那时候李国盛还很年轻,他是北京工人业余演出队的。节目没有什么劲,我和哥哥继续往东边一个院子里的大戏台走,人特别拥挤,都是站着看演出,是广播文工团的专场,主要是相声,马季、唐杰忠和说相声《友谊颂》,马季和唐杰忠都很年轻,马季胖乎乎的脸,唐杰忠瘦高的个子,可不像八十年代以后胖了那么多,那么有富态,当时可瘦得喉结都是相当突出的。郝爱民和李文华和说相声,我现在记不清他们说的什么相声了,那时候郝爱民和李文华可是一对儿铁打的搭档,合作多少年,后来有了姜昆,郝爱民和李文华也就分家了。当时的郝爱民和李文华与以后的郝爱民和李文华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个样子,年轻的时候也没显得年轻,老了以后也没有显得怎么老。
那年的五一在颐和园排云殿前看演出,好像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出,节目即将开始,这个时候最前排的座位走进了一个人,其中一个大秃头,臃肿的身体套着浅灰色的中山装,那是文痞姚文元,姚文元就坐,节目开始了,请听女高音独唱《颂歌一曲献韶山》,演唱者:方明,清脆甜美的女高音,声音在昆明湖畔荡漾回旋……
北京中山公园的游园活动我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中山公园的游园联欢活动我去过几次,那都是父亲单位搞的票,或者我是跟着父亲单位一起入场的。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出是总政歌舞团的演出,那是社稷坛,也就是音乐堂旁边,女高音歌唱家高娃的演唱,男中音歌唱家寇家伦的演唱,还有克里木的表演唱,那时候李双江还在新疆,还不是总政歌舞团的演员,是新疆军区文工团的。演出结束后,演员还要把舞台拆卸下来,寇家伦这样并不年轻的歌唱家还在动手拆卸演出舞台、搬运演出器材。那时候的演员什么不干,真像普遍劳动者一样,没有什么架子。
那场演出看见了陈永贵,坐在第一排有椅子的地方,头上带着白羊肚手巾,身上穿着青黑色大襟的衣服,脚下是圆口布鞋,一副老农民打扮,看样子就很朴实厚道。
当时北京的各大公园的游园联欢活动,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付委员长、政协主席副主席都会参加各处专业文艺团体的演出,与首都各界群众一起共度五一和十一,这是那些年的例行公事,要不天安门搞活动,他们都会和毛主席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只不过那几年改成游园联欢了。
那几年参加北京游园联欢活动写进了我的人生记忆,我是忘不了的,那也是一段历史啊,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而历史是不该忘记的,也是忘记不了的。
20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