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炒米与炒面粉
导读当年的父亲母亲以及长辈们,为了小孩子的成长,为了小孩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确实是费尽了心思,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在我们买不到或者根本买不起零食的年月里,感到了匮乏中的充实。
油炒米与炒面粉是两种自制的食品,这两种食品的原料就是普通的大米和面粉。在食物匮乏的年代里,它们都是小孩们的一种比较珍贵的零食,我孩儿时经常吃,不过是“藏藏”(沪语读音“kang”第三声)吃吃。不为别的,只是比较珍贵,因而细水长流慢慢的吃。用母亲的话来说就是“杀杀侬额馋虫”。
一直以来,生活在具有五千年农业耕作历史的土地上的人,之所以能够繁衍生息至今日,年年有余是肯定的。不过就现在的能力而言,农业的生产,其收成的好坏,除了主观上的努力,主要还是靠“老天”吃饭,如果遇上“天灾”,即自然灾害,那就麻烦了。自然灾害的结果,轻一点粮食和其它农作物歉收,严重的则是粮食作物颗粒无收。
上世纪上半叶的民国时期,大约有四亿人口,即四万万同胞。到了五十年代末,新中国已成立了近十年,我小的时候,那时的人口已经到了六亿。一个能够养活六亿人口的国家,其农业的发展程度可想而知。
可是偏偏就在那个时期,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老天似乎在开玩笑,大江南北各到各处都在发生自然灾害。其实自然界变化无常,因此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是常有的事。譬如:风灾、水灾、旱灾、地震等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必定影响到农业的收成,好在没有灾害的年头也是有的,这就是所谓的“风调雨顺”。不过“风调雨顺”的年头少之又少,大多数的情况是,这儿受灾,那里丰收,人们早已习以为常。到了年底算总账,经过了统筹平衡,不说丰收,有余还是可能的。
因此通常的年份,只要没有人祸。粮食歉收和丰收同时存在。但总体来说,粮食的丰收总是大于歉收。因此人们的生活虽然说不上小康,富庶还是有的。
可是,我们小时候所经历的那场自然灾害,灾害的时间比较长。据统计连续了三年,因此也叫“三年自然灾害”,也有叫“三年困难时期”。与其它年份的自然灾害相比,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几乎在各个地方同时出现,其灾害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真是不可思议。连续了三年,这样的自然灾害好像以前没有,后来也没有发生。
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其结果难以想象,食物和生活用品,必定极其匮乏。因此油炒米和炒面粉,这种用人们日常吃的主要食粮为原料,经过母亲们的奇思妙想,加工成小孩子们的零食,就不作以怪了。而制作这种零食,对于有大米和面粉配给的家庭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油炒米的制作比较简单,我小的时候母亲常做。因此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方法如下:先将米洗净,浸泡在淡淡的盐水中;等米充分浸泡后,沥干水待用。铁锅里放入少量的油,等油烧热后,随即放入浸泡过的米,并且不断的翻炒,炒到米色粒粒金黄即可。油炒米金黄色、喷喷香十分诱人。吃的时候一粒一粒吃,吃在嘴里慢慢地嚼,非常美味。其实所谓的油炒米只是有点油腥味而已。因为那个时期每人每月定量供应肆两油,即200克。烧小菜还勉强,那有多余的油用来炒米。
炒面粉则简单多了,只要将面粉放在铁锅中,不断地翻炒,炒到面粉金黄色即可。炒面粉有两种吃法,一种干吃,另一种湿吃。干吃就是直接吃,香味十足。“湿吃”须用开水冲泡,再用筷子搅一搅,搅成糊状即可吃了。有条件的话,再上放一点食糖。不过购买食糖,除了钱外还需“糖票”。
当时商店里最多的食糖叫“古巴砂”,一种淡黄色的砂糖。这种“古巴砂”糖,据说产自北美洲的古巴。不过,现今在上海的市场上已经消失了多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闻所未闻。
小孩嘴馋是客观的事实,其实大人的嘴也很馋,只是大人容易控制摆了。因为人们嘴馋,所以专家们研制生产了各色各样的零食。种类繁多的零食就是在三年的自然灾害期间,在南京路和淮海路上的食品商店里,也是有买的。商店玻璃橱窗内,也是琳琅满目,真是看了就会流口水。可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食品商店里的许多零食,属于“特殊供应”的商品,简称“特供”。“特供”商品供应特别的人群,不是吾辈等人所能及。平民百姓如果有需求,一般很难买到。
于是,像油炒米和炒面粉之类,这样的自制零食就应运而生了。小孩子手里抓上一小把油炒米,一粒一粒吃吃白相相,倒也悠闲自在。
当年的父亲母亲以及长辈们,为了小孩子的成长,为了小孩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确实是费尽了心思,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在我们买不到或者根本买不起零食的年月里,感到了匮乏中的充实。
把米放在油里炒一炒,成为了美味的零食,真是天才般的伟大发明。
曾经的油炒米和炒面粉,现在已经没有了踪影,现在的小孩也许已经不知此物了。然而,记忆却留了下来,留在了老辈们的心灵深处,永远。
二00九年十一月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