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演出
导读铁道部几局宣传队的演出还是有一定质量的,能够演出一台节目,节目是综合性的,什么歌舞,什么曲艺,都有,印象最深的就是说山东快书的,那是个小胖子说的,山东快板打得不错,说得也不错。
文革期间经常看演出,都是在我们公社范围内看的,大多的演出都是业余演出,专业的演出极少。看得最多的是样板戏。文艺宣传队包括我们村社员和知青组织的,也有当地一些单位学校部队的,还有来我们这里修建铁路的铁道部几局的业余宣传队,这类业余宣传队很多。专业的就是海淀评剧团,也经常来我们这里演出。业余的就是业余的,专业的就是专业的,一看就看得出来,一听那声音就听得出来,就是不一样,干什么还得说干什么的,就是吃这饭碗的,这个没的说。还有北京盲人宣传队的演出,那是值得一提的,演出比较专业,特别是乐器的演奏,还是很有水平的。特别是70年左右,我们那里的演出比较频繁,不管是在哪个村演出,哪个地方演出,我与村里的小伙伴都去,那是我们的一个乐呵。
我们村子很大,总有一些喜欢文艺的人,再加上知青,也是能够组成一支比较齐全的宣传队的,吹拉弹唱,怎么也能够出一台节目。喜欢文艺的人凑到一起,晚上收工回来吃过晚饭以后就奔大队部排练节目,特别是冬闲的时候就更是排练节目的好时候,这个时候离春节也就不远了,过年过节宣传队是闲不住的,要演出好几场节目呢。
附近单位的宣传队也经常演出,有的单位不大,但也要出几个节目,演员就是我们班的同学,因为他们是居民户,父母在单位上班,所以他们的孩子就被组织起来演节目。这也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嘛!但这些单位的节目往往质量不高,甚至还不如我们村的宣传队呢。
再有就是学校宣传队,中学的、小学的,演出也不是特别好,就是看个热闹,都是村里的孩子和同学,看着他们在台上演出也感觉很有意思。学校宣传队演出的就是样板戏,什么《红灯记》片段,什么《智取威虎山》片段,整台大戏是演不了的。当时唯一能够演出整台样板戏的也就是我们当地驻军的宣传队,人家也有条件,剧场舞台灯光布景都齐备,在部队的大礼堂演出,演员都是部队的战士,虽然唱的也就是那么回事,但在台上的龙套演员翻跟头打把势还是有功夫的,演得很精彩的。所以那时候经常到部队的礼堂看演出《智取威虎山》,看了很多遍呢!
铁道部几局宣传队的演出还是有一定质量的,能够演出一台节目,节目是综合性的,什么歌舞,什么曲艺,都有,印象最深的就是说山东快书的,那是个小胖子说的,山东快板打得不错,说得也不错,人家演出还真是那么回事,说山东快书的都化妆,胖乎乎的脸都抹得红扑扑的。看铁路宣传队的演出是在我们村北边的河滩,铁路大军在那空阔的大河滩上搭建了工棚和宿舍,铁路子弟学校也设在那里,形成了一个住宅区,当然是比较简陋的,都是很简易的房子,都是木板房再抹上泥巴。我们就在河滩的大空场上看节目,他们的演出我也看过好几次呢。
在农村看演出都是很简易的土台子,都是在室外,演出条件最好的,看演出环境最好的还是在附近部队,那就是剧场。
话说有三十多年没有看这种演出了,现在想起来还感觉挺有意思。那时候是没有灯会走高跷什么的,因为那是封资修的东西,在那样的年代是不允许演出的,过年过节没个气氛,现在不同了,虽然没有了文艺演出,没有了文艺宣传队,但各村的春节灯会什么的,还是很热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