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距离,让我们的爱情渐行渐远

距离,让我们的爱情渐行渐远

2013-10-24 01:27 作者:湘南徐公 阅读量:45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常言道: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痴情,两个情窦初开懵懵懂懂的人走在一起便无可厚非地萌生出一种很奇妙的难以言状的情愫。高一那一年,我们完全释放了自己,既没有升学的压力,也没有老师和家长过多的管制。

---记我的青涩初恋

一般而言,一个人终生只能拥有一个爱人,但于某些人而言,只有在经过两份甚至多份爱情的挫折和变故后,才会徐徐步入婚姻的殿堂。人常说,距离产生美,而我平生的第一次爱情恰恰就是在某种距离下渐行渐远的,尽管那曾是一种很朦胧的很幼稚的感觉,但事隔经年之后,我依然对此记忆犹新。

记得1989年小学六年级毕业时,因我的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故被老师推荐赴县城应试,最后终不负重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桂阳县第一中学,于是我便以一个农家子的身份来到了县城,开始了我为期六年的中学生活。

初一时,我被分配在144班,好像是上苍的特意安排,班上竟然男女生各占一半,基于此,班主任便安排我们男女同桌。一来我们的年纪尚小,可以培养男女同学之间那种纯真的友谊;二来可以互相督促学习,毕竟异性之间嬉戏不至于太过火。当时班上有60多人,他们一般是城市里那些国家干部、教师或个体户的子女,甚至有好几个学生的父亲都是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包括公安局局长之类的,当然也有几个从乡下考过来的农家子或是关系户什么的。我们这些农民的子女相比那些城市里的学生,就显得有点不合时流。他们个个穿得光鲜艳丽,男的清一色留着小分头,油头粉面,打扮极为时髦;女的或小辫子或齐耳短发或披肩长发,着一袭漂亮的连衣裙,仿佛一个个都是高贵的美丽的公主。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因他们的家就在县城里,离学校并不远,故不在学校里住宿。放学时,他们便一溜烟地而去,上学时便又一排一排地相继相来。每当学校上下学时,校园里总是回荡着那清脆的铃铛声和欢快的歌曲声,这时,校园里总是一片沸沸扬扬,甚是热闹。对此,我们这些乡巴佬看在眼里,在自卑的同时只能默默地读书而已。

和我同桌的是一个比我小一岁的女孩子,她长得小巧玲珑,眉清目秀,经常穿一件带蝴蝶图案的裙子在我的眼中飞进飞出。因她和我一般高,体形外貌都极为相似,故在同学们当中,便冠以绰号封她为女小不点,我当仁不让便是男小不点啦。上帝的安排便是如此的巧合,她就是以这种同桌的身份开始闯入我的生活,没想到后来在我们之间便衍生出一种暧昧的情愫,时而朦胧,时而清晰,时而情投意合,时而若即若离,但最终我们还是分道扬镳了,于是便有了现在的家庭,并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金童玉女那样结为连理,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却源于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距离。

说来惭愧,在初一一期时,我竟没有主动和她说过一句话,除了刚开始入学时,她主动问了我一些基本情况,譬如叫什么名?来自哪里?我不无腼腆地回答过之后,便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读书。后来,由于我的木讷和憨厚,她便也不再搭理我了。其实,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是如此,也不知学校何年何月形成的校风,男女同学之间竟从不说话,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果男女同学共桌,彼此会在一张长条桌上用粉笔划出一条线,名曰三八线,意味着彼此之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井水不犯河水,六年下来,我竟没有一个异性伙伴。现在想起来,这真是一件不无遗憾的事情,这给我的童年平添一丝阴影,也失去了一个童贞时代所应健全的童趣。如今升入初中了,而且是在城里上学,可从前的那种心理依然存在,只能坐等时日慢慢地消融。当然不可否认,还有一个很微妙的心理,因自己来自农村,穿的是灯芯绒或粗布衣服,打扮不入潮流,头发也一成不变,没什么造型,看上去土里土气,十足的一个土包子,故和城里的学生比,无论是在形象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有一定的距离。也许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缘故吧,英雄惜英雄,课余时,我们一般和农家子玩在一块。

初一二期时,因我在上一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中连续两次夺得班级第一,即使是在同一年级的四个班里面我的排名也在五甲之内,由此证实了我的实力,证明农家子并不比城里的差。自此,老师对我倍加赞赏,尤其是我的班主任对我更是格外垂青,好像我是她的孙子似的,因她当时是一个快花甲之年的老年妇女啦。当然,同学们对我也刮目相看,也转变了原先对我的态度。她是我的同桌,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啦,每逢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她总是第一个来问我,我开始只是出于一种同学上的情谊,更确切地说,是出于一种对异性最基本的尊重才每问必答的,但仅此而已,至于学习外的问题我们一概不谈。

初二一期,不知是我在她的热情氛围下日渐熏陶还是以前那长期的个性束缚终于在此刻自行瓦解获得空前的释放,我和女同学渐渐地有了交往,甚至还参加她们举办的活动。当然,我和同桌的她的交往就更深了,我们除了探讨学习,还会谈论一些各自的家庭情况和日常琐事,甚至我们还会争论那并不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两人常常为此闹得面红耳赤。有时,她会从家里带一些零食与我分享,那些零食真是美味极了,有许多都是我从未吃过的。“投之以李,报之以桃”,我也会从家里带一些土特产与她分享,她同样吃得津津有味,甚至还刨根问底地追问这些东西是怎么长出来的?说来好笑,由于条件的限制,当时我还不会骑自行车,而又对他们骑自行车羡慕至极。而她恰有一辆女式自行车,于是我便大胆地借来学习。这女式自行车对一个初学者来说真是太好了,因为它在座椅前面没有三角架装置,不比那些男式自行车通通有一个三角架支撑着,人直接跨上去就行了而不必猫着腰。一有空闲我便借来骑,开始只是纯粹地学习,后来学会之后胆子也大了,能一个人去城里的大街上遛垩了。有时不小心把车摔坏了或是擦伤了甚至是爆胎了,她总是笑着说,没事,叫我哥去弄。当然,我们也有闹别扭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因她的桌子贴着墙壁,上课时我先入座,我看见她来之后,便站起身来以便让她进去,可她在气头上却是较真的,硬是从她的桌子下面钻进去,有时干脆把桌子先拖出来,等进去之后再拖回原位,看到这些,我真是无可奈何。不过,这种事情一般过几天也便烟消云散了。

我们这种纯真的友谊一直保持到初三一期。我不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谊,是友情?是同窗情?是兄妹情?还是超乎一切的爱情?我真的辨别不出到底属于何种情谊,我只知道,寒暑假时我会盼着早点开学,上下学时我也会下意识地注视一下车流,看里面有没有她的存在。总之,只要和她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就是幸福的快乐的,时问也过得特别的快,甚至在青春发育期时她身体那些微妙的变化,我也丝毫感觉不出来,现在想起来,那真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

初三二期时,班主任考虑到班上有部分同学早恋,便调整了座位,男女不再同座了。同时,还要迎接中考,故老师抓得特别严,光那每个月的测评考试就弄得大家终日神经兮兮的,气氛极为严肃。基于此,我们见面时也只是打打招呼,并无多言。说来也巧,由于在几次测评中,我和她的成绩都相当地好,而且我们均按照家长的意愿,没有去考中专,于是便顺理成章地保送直升高中。

高一入学时,我被分配在143班,令我惊讶的是,她也在这个重点班级,这真是一件喜出望外的事。一个暑假不见,我竟意外地发现,她的胸脯竟比往常凸起来不少,而且透过外衣还能隐隐地窥见她那洁白的内衣。其实,我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也发育了啊,我的喉咙竟莫名其次地凸起来,说话时声音嘶哑,而且有点疼,用母亲的话来说,说话简直像鸭子叫,而且嘴上也不知何时长出一撮绒毛,怪痒痒的。对于女孩子的生理,在读初三时曾有一门《生理卫生》的课程,故我还是知道一点的,我只是在纳闷,我们曾同桌两年半,我怎么就一点也没有察觉到她的这些变化呢?要知道女孩子的青春发育期要比男孩子早一两年啊?我原本想和她握握手揽下肩膀,但突然意识到,我们都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啦,“男女授受不亲”,行为应然有所收敛。她见了我也很高兴,在报到那天,她还用她的零花钱在学校附近的一个餐馆里大吃了一顿。

也许是我先天性营养不良,虽正值青春发育期,也不见长个,故仍旧和女孩一般高,身体也相当纤瘦,十足一个女人形象,于是,老师在按高矮顺序编排座位时,我便和她成了名副其实的邻居,虽不再是同桌,但我们之间只隔着一条过道,彼此之间伸手可及却也十分方便。另外,在中考这轮筛选之后,多了许多陌生的面孔,而熟悉的面孔便寥寥可数了,由此,我们的关系便愈发亲近了。

常言道: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痴情,两个情窦初开懵懵懂懂的人走在一起便无可厚非地萌生出一种很奇妙的难以言状的情愫。高一那一年,我们完全释放了自己,既没有升学的压力,也没有老师和家长过多的管制。我能清醒地感觉到我已经堕入了爱河,它是那么甜蜜,它是那么如醉如痴,尽管我从来没有触摸过她的玉肩,抱过她的柳腰,更没有吻过她那清秀的脸庞,但是只要和她在一起,我就能感觉到她的心跳,感觉到她的呼吸,我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享忧伤,总之我们之间除了躯体在其它方面已经合二为一了,那是一种凌驾于肌肤和性之上的精神大餐。我真不明白,现在的中学生为什么那么早熟呢?是不是在信息特别发达的今天,因看了太多的色情电视、电影抑或是性教育充分才无师自通的呢?

那真是一段幸福的时光,一段难忘的岁月,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春天时,我们会一起踏春赏花;夏天时,我们会一起纳凉赏桂;秋天时,我们会一起漫步赏菊;冬天时,我们会一起踏雪赏梅。时光就像被压缩的空气一样,总感觉太快太快,试图用手去抓住它,可总也抓不住。

不知不觉就到了高二二期,那真是一个多事多秋的时期。因我们沉湎于早恋当中,故学习成绩下降了不少,先是老师找我们逐个谈话并很严厉地训斥了一顿,接着便是她的父亲把她诉斥了一顿,也不知从哪儿得来的消息,她的父亲甚至亲自跑到学校里找到我,很委婉地把我指责了一番并希望我和她的女儿断绝来往,然后便是我的父亲跑到学校里来把我痛骂了一回,说我是个不争气的逆子,当然,鉴于身份,父亲没有找她。恰在这时,老师说要分科,因我数理化较好便选择了理科,本来她是偏向于理科的,只因她的父亲是城里的一名律师,在父亲的意志下,她便违心地选择了文科,以承续她父亲的某种愿望。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为了双方的前途,必须把两个人调离开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此后的日子里,我们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了,迫于外来压力和高考的接近,彼此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那书山题海中。那真是一个灰暗的枯燥的岁月,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我们像一只鸭子一样被老师拼命地使劲地填充一些枯燥乏味的东西,除了看书学习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测试、竞赛、月考、期考以及县市里的会考,真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我们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只是麻木地在三点一线中机械地运动着。

黑色的难熬的七月终于过去了,尽管我和她马失前蹄,考得并不是很理想,但终归榜上有名,她考上了湘潭大学,阴差阳错地调配到英语专业,而我则稍逊一筹,进了省城长沙的一个高等专科学校,学的是印刷技术专业。那个暑假,出于一种兴奋,更多的是一种在长期压抑下彻底的心灵释放,我和她背着父母相约在东塔公园互诉衷肠,夕阳西下时,我们仍恋恋不舍。临别时,我也不知哪儿来的勇气,或许是一种动物的原始本能,我平生竟第一次拥抱了她并吻了她的脸庞抚摸着她那柔软的发丝,她的身上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奶油清香,她的嘴真甜,像那山上的一洌清泉,我还触到了她的酥胸,软软的柔柔的。这种美妙的感觉伴我度过了那个难忘的暑假,即使事隔经年之后,我的感觉依然如初。

在大学的新天地里,我们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思识潜意识也在无形之中悄然改变着。大一时,因我们不在同一城市,限于经济条件,又不像现在这样人人都有一部手机可以用来发短信聊天,我们所能做的只是频繁的通信而已,一般是一周一封,彼此说一些在大学里的所见所闻和陈年旧事,当然少不了也会寄托一点思念。大二时,我们的书信在不经意中慢慢地减少了,变成了一月一封。我记得在其中的一封信中她写道:我们正处在韶华时期,应以学业为重,至于我们的将来何去何去?还是毕业之后再说吧!不知君以为然否?其实这里面已经暗示了许多,我只是单方面认为她是个有事业心的女孩,也没多想。大三时,我们的书信越来越少,我不明缘由,便决定去湘潭找她。她说她正在准备考研,没时间写信。虽然这次见面她对我还是很热情,但感觉少了以往那种默契,我纯粹只是她的一个昔日的同学或好朋友而已。从这次见面以后,我隐隐约约觉察到了一点距离,但我从内心里还是认为,她只是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考研上,故对其他的暂时搁在一边。毕业之后,因我的浮躁和一无是处,我在珠江三角洲一直漂泊着,没有稳定的职业,但即使如此,我仍不忘给她写信,询问一下她近来的情况,但每封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我只当她没收到或是没时间回信,且自己迫于生计还需在职场上疲于奔命,故也无暇多想。

有一天,我去拜访一位高中同学,他曾是我和她之间共同的好朋友,他神秘地递给我一封信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我一看见那清秀俊逸的字迹就知道是她写给我的,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其中一行文字映入眼帘:我觉得我们之间有太多的距离,我相信彼此都应心领神会,我之所以不说出来,只是不愿做一个为别人所鄙夷的人。其实,时间是一个很好的筛子,它会滤析出人与人之间那种真正的最后的格局,故在它面前,没有所谓的崇高,也没有所谓的庸俗,有的只是一种在正常逻辑衍生下的必然结果。通过父亲的关系,我现在郴州市的一所大学里做一名教师,我还可以很坦白地告诉你,我的男朋友是一名同一母校毕业又在同一学校任教的研究生,请你不要对我心存芥蒂,如果你还当我是你昔日的好朋友,就请为我祝福!如果你尚且不能释怀,那就让往事随风,彻底地忘却我吧!看到这里,犹当头棒喝,犹晴空霹雳,犹狂风暴雨,狂雷电交加,我久久地沉默着,竟不知身在何处?直到此时,我才知道,她是真正地离我而去了,永远也回不了头,就像一只风筝断了线,我只能干睁着眼,看着她在我的视野里渐行渐远。

一年之后,我受伤的心灵方渐渐好转,因某种复杂的微妙关系,我终没有联系她,她也没有联系我。我们就这样相安无事,度过每一天属于自己的生活,尽管彼此的心中还有那么一丝丝牵挂。

诚如大家所知的,距离有很多种,有人品相貌,有脾气性格,有气质修养,有专业学识,有家庭背景,有职业地位,有经济财富,有区域地理,诸此种种,不一而足。我不知道我和她之间之所以没有结为秦晋之好源于何种距离?我不想去探究,我只知道,如果我们真的走在一起,从了那句老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话,那么她的生活于幸福而言肯定要大打折扣。多年以后,当我慢慢参悟一些人生的许多道理后,也便对这种经历不无超脱了。

诚然,青春是宝贵的,青春属于你只有一次。当我每每回忆起这段青涩的初恋经历时,我很庆幸,在我的生命里曾有她相伴,陪我走过一段美好的甜蜜的永恒的岁月。

你在他乡还好吗?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这就是我对你最大的祈祷!

[田少宇]

相关文章关键词

《距离,让我们的爱情渐行渐远》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