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唱段送嫁歌
导读《枣庄广播》因为《枣庄广播电视报》的创刊而完成了她的使命,在我的心目中,《枣庄广播电视报》就是对《枣庄广播》的传承与升华,因而也就延续了我与《枣庄广播》的那份情缘。
为君唱段“送嫁歌”——写在《枣庄广电报》整体并入《枣庄晚报》之际
刚才接到《枣庄广播电视报》亚宁编辑的电话,说《枣庄广播电视报》下周起与《枣庄晚报》合刊了,领导安排她邀我写点东西。哦,想一想,竟不知有话如何说了呢。
老茂我与之有着“铁磁情缘”的《枣庄广播电视报》就要“出嫁”了。以她20岁刚过的芳龄和“中国十大电视报”的丽姿,整体嫁到了枣庄报业家庭,与新创刊的《枣庄晚报》“合衾”了。从此,我与她,情将何寄?缘将何依?
于是,心里的念想丝丝缕缕了。丝丝缕缕地念想着,就想起了去年10月为《枣庄广播电视报》创刊20周年撰写的那篇《缘来如磁》。我说:《枣庄广播电视报》创刊20周年,我却与她有着近30念得情缘——这不是奢谈,更不是妄谈。因为《枣庄广播电视报》创刊之前,《枣庄广播》小报已经办得非常规范了。
《枣庄广播》小报,8开4版,大概自1981年起,从不定期出版,到季刊再到双月刊,传递报道思想,传授采写经验,研讨新闻规律,评析新闻热点,虽是内部资料,却也丰富多彩。作为一名基层广电新闻工作者,我是她的忠实读者,也是她的重点作者。那上面,曾有我许多广播新闻业务方面的体会与心得类文章不断推出,更有诸多有益的滋养被我吸收,化作新闻从业的原动力与创造力,帮助我在广播新闻采编业务领域创新出新渐入佳境,赢得了台儿庄区专业拔尖人才和山东省首届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荣誉。至今想起,依旧氤氲满怀。
《枣庄广播》因为《枣庄广播电视报》的创刊而完成了她的使命,在我的心目中,《枣庄广播电视报》就是对《枣庄广播》的传承与升华,因而也就延续了我与《枣庄广播》的那份情缘——一如既往地充当着她的读者与作者,关注着她的成长与成熟,见证着她的成功与成就,接受着她的滋养与滋润,倾诉着我的心得与心声。特别是《枣庄广播电视报》获得2009年度“中国十大广播电视报”殊荣之后,改版扩版彩版精彩迭出,更让我为之欣欣然,欣然应邀担任其“特约作者”,耕耘了一块《老茂说事儿》的“小菜园”。
于是,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三十年的“老记”,在“离岗”之后有了新的平台,采写了一批时评杂论和风情散文、民俗散文与情感散文,如《张悟本的“悟本”之道》、《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感恩感动与爱的传承》、《楮桃花儿开》、《久违了的苘馍馍》、《摇曳在心窝的“红烛影”》、《来生定要叫您妈》、《我家高考故事多》、《贺茂之执着的崇高与崇高的执着》等,践行了以情为文的理念和文以载道的准则,艺术地阐释着思想性,弘扬了真善美的旋律。另外,还有一大批关注民生反映民声的散文式新闻与新闻性散文,如《“久久发”,雾中花》、《交通肇事,一跑了之?》、《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出手时还出手》、《台北那座“夺命桥”》、《关闭那些“长明灯”》、《姨妈的“冷笑话”与我的“尴尬”》、《人在?途:再叹乡间“行路难”》、《马路上的边走边想》、《吸取教训焉能知错不改》等,大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与预期效果,赢得了大众的普遍好评。真诚感谢《枣庄广播电视报》编审们的胆识与厚爱!
这类散文式新闻与新闻性散文的体裁创新,凝聚了个人新闻从业三十年的经验积淀,秉承“有话好好说”和“良药未必苦口”的理念,将民声与民生话题或婉转陈述或以情铺叙或顺势而为水到渠成地推至相应高度,既求振聋发聩,又求绵里藏针,促使问题的解决顺利走向预期。此种文风将新闻题材与文学技巧融会贯通,追求社会责任、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有机统一,赢得了新闻界与文学界大家的好评,被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等单位授予中国时代新闻文化杰出贡献者的荣誉。同时,这些创新与实践,也将个人业务水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今后的艺术人生作了必要的铺垫。
在《缘来如磁》中,我还说:向阳心自暖,莫辨晨与昏。有了《枣庄广播电视报》的平台,老茂我身为“老记”正“老骥伏枥”,以一如既往的热情与激情,将“老茂说事儿”说得更好更实在,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有活力魅力与威力。之所以敢于作出这样的承诺,因为我珍惜与《枣庄广播电视报》的那份情缘。我与她的情缘,犹如磁石与铁屑间的吸引与归依,恒定不能变——“缘”来如“磁”!
然而,如今,老茂我与之有着“铁磁情缘”的《枣庄广播电视报》,就要与新创刊的《枣庄晚报》“合衾”了。喜期在即,别意绵绵,写下上面的文字,权作为其“送嫁”了。同时,期待迎娶了《枣庄广电报》之后的《枣庄晚报》,能够珍惜并吸取她的几多“磁性”与魅力,在大众中培植出更多的“铁磁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