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严查“谣盐”者
导读中国政府网在新闻中报道:经权威专家评估,日本地震引起的核污染,不会传到中国以及周边国家,更不会污染海水。就是海水污染了也不要紧,因为目前我们食用的盐,绝大部分都是井矿盐。
·时评报道:中国大部分城市受“谣盐”影响在闹盐慌,盐慌这个词已经成为了目前最敏感的话题。一些奸商趁机炒作,唯恐天下不乱,引起人心惶惶。在日本发生九级强烈地震后,造成几个核电站保护外壳裂纹并相继发生爆炸,致使核物质部分泄漏。有人趁机说,核辐射将造成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伤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吃的食盐都将会受到污染,不安全。谣言一出,我国一些城市从15日开始,立即出现了排队抢购食盐的现象。现在超市货架上有的,库存的统统扫光。被民众抢购一空,供货断档。现在就连小区门口,居然卖十元一代食盐,还供不应求,而且很快就没有了货。就象当年非典肆虐时期那样,被恶性炒作的板蓝根大行其道,不管是不是灾区,有没有可能感染,市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买板蓝根拿回家在说,使药店的板蓝根一时全部脱销,今天食盐又走上了这条同样的老路,刮起新一轮的“抢购狂潮”。
抢购食盐的多为中老年人。媒体及民间盛传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这也是造成大部分民众盲目抢购囤积碘盐的另一原因。据了解:广东、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多地现抢购食盐现象,一些商家趁机提价。昨天我的孩子在广东打电话回来说:“爸爸,家里的食盐多储备一点,放在家里以后备用。我说,为什么?孩子说,我们这里都在传说,日本地震把海水污染了,很长时候将不会有安全的食用盐了,都在抢购使盐升值卖到20元一包了。我说,这都是谣言不必恐慌,不要信盐商炒作,别中奸商的蛊惑。跟风抢购凑热闹,只会给奸商们增加暴利的财富,我相信政府一定会进行调控的,价格很快会回到合理的水平”。
这不,今天中国盐业总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茆庆国为组长、副总经理董永胜为副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工作机制,要求各地盐业公司确保食盐市场安全供应。中国盐业总公司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出紧急通知:“立即启动市场应急工作机制,部署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及配送中心加紧生产,提高成品食盐产区库存,并做好销区紧急调拨准备,直至市场恢复平稳。在城市食盐供应出现异常波动后,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止抢购情况继续蔓延,受到了民众的肯定。
仅仅三天抢盐风波已经从沿海扩散到内地,部分买不到盐的市民则转而抢购酱油。我听平安超市服务人员称,从16号上午开始,到超市买盐的人突然开始增加,有的人甚至成批量一箱箱的疯狂抢购。在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50斤大包碘盐批发价从原来的57元涨到100多元,1斤包装碘盐从原来的1元涨到5元。有的人连跑了几家超市,都没买到盐。在荆州,大小超市,菜市场,短短的几个小时,“碘盐”被抢购一空。今天我专门到几家超市调查了一下,所有放盐的货架都空空如也,问超市的经理,经理谭正标说:“我们这里食盐已经没有了库存,老百姓排队一买20多袋,食用盐不管是加碘还是没有碘的,确实都被买光了”。其实,全国食盐生产供过于求,我国完全有能力确保食盐市场充足供应。之所以出现这种抢购,这都是一些不良商家,趁机在网络上造势炒作,误导宣传说碘盐有扛辐射的作用,借机剑财的结果。不少居民纷纷抢购盐,以备战日本核辐射污染,市民的哄抢直接导致各大超市食盐断销。
碘盐究竟能不能防辐射?鼓楼医院核医学科郭万华副主任医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居民,不需要额外补碘,因为碘过量也容易造成甲状腺疾病”。和碘化钾相比,碘盐所含碘属于“微量”,微量的碘起不到阻隔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作用,对防辐射起不到作用。相反,盐是形成高血压最危险的因素,正常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应在6克以内。世界卫生组织15日发布日本核事故相关健康信息指出:“就是碘化钾片它都不能防御外部辐射,也不能防御放射性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伤害。但服用碘化钾片可使碘在甲状腺里饱和,减少甲状腺对放射性碘-131的吸收,从而减轻癌症风险”。如果肾功能不全者服用碘片可致病,孕妇服用碘化钾会损害胎儿的甲状腺功能。相信网友知道这些信息后,不可能再狂购加碘盐去囤积了。
谣言荒谬,抢购碘盐毫无必要。真正防核辐射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服用一片碘片,因为每片碘片中含有100毫克的碘,而根据卫生部的规定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仅为20-30毫克。碘盐和碘片是不一样的,碘盐中的碘含量太低,根本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盲目过量的吃盐补碘,对身体将是有害无益的。吃食盐能防辐射一说不靠谱,请广大市民勿信谣言。在没有受到核辐射危害时,市民没有必要服用碘片,更没必要抢购食盐。如果过多食用含碘物质,反而可能会导致甲亢,食得其反。
市民被谣言蒙蔽,开始躁动恐慌后,政府就要积极加强科普宣传,对老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灌输。及时告诉大家,中国是产盐大国,最不缺的就是盐。人们对核辐射的无知和恐惧,希望在灾难到来的时候能够有所防备,这种未雨绸缪的心态是非常正常的,也无可厚非。但作为政府的媒体,在应对核辐射“谣盐”时,节奏还需快一拍。广播、电视、报纸要在48小时内,及时公布相关的消息,给公众一颗定心丸。在紧急时刻,既考验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上下沟通的能力,也考验媒体独立思考的水平和能力。同时也考验政府的施政能力与执行力。这次盐慌,有的人为了买盐连鞋子都挤掉了,的确反映了某些市民的无知和盲目。但我认为大部分原因还是盐商在作祟,在目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乘机夸大这种消息,让老百姓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发酵,然后乘机涨价从中牟利,真正缺德。
中国政府网在新闻中报道:经权威专家评估,日本地震引起的核污染,不会传到中国以及周边国家,更不会污染海水。就是海水污染了也不要紧,因为目前我们食用的盐,绝大部分都是井矿盐,井矿盐不存在辐射的可能。我国井矿盐的储量非常丰富,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江苏、河南、江西都是大产区,可以供全国居民吃到百年以上。而且这是国家专营的民生物质,是国家定价的商品,价格控制很严,不用担心有人炒作价格上涨的问题。即便暂时被抢购一空,以现在各地盐业公司的供应实力,也很快就会保证供应。如果敞开供应,几乎可以无限量供应,谁也无法买断。所以,请国民不要再听信谣传,希望群众消除恐慌心理,淡定一点,不要再跟风盲目抢购。希望政府的盐务部门迅速启动食盐储备投放市场,充分利用食盐配送网络的优势,实行24小时配送服务,紧急调配食盐至各零售点,确保小包装碘盐市场稳定供应,做到不断档、不脱销。坚决打击哄抬盐价、囤积居奇的行为,鼓励群众举报,发现有商家哄抬盐价,将依法严肃查处,确保食盐市场稳定,解除民众的忧心。
(2011-03-1718: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