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姐在荧屏上发飙缺乏公关能力
导读南昌当地正在开展一场围剿“医托”的战役,正在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开展打击医托违法活动,切实维护医疗市场正常秩序和患者合法权益,在净化医疗环境,保障群众权益和生命健康方面。
·时评报道:南昌市卫生局一位副调研员在参加南昌电视台节目时,与一位律师在录制现场展开“舌战”并当场发飙。“女副调研员如果能够代表政府部门,那只能说明我们的官员素质极待提升,一点不理智,那怎么处理民众反映的事件,怎么去作民众的父母官?给人感觉就像是泼妇(3月21日凤凰网)。女副调研员之所以不敢回答律师的提问,就在于医托现象确实存在。她当场在录制现场翻脸,拍着桌子对律师发飙,一下子被网民们称为“咆哮姐”而横空出世。
事情始发于南昌电视台新闻频道《文明行风热线》“315特别节目”,在这个节目里,特邀的两位男女嘉宾口无遮拦、互相指责。争执的起因在于医托问题。男嘉宾是一位律师,他直言当前政府部门“没有管好医托”,指责卫生局对医托现象打击不力。女嘉宾是政府官员,听后连忙回应,指责“律师不懂法”,大发雷霆,还拿出一叠文件让主持人看,表示:节目要暂停,已经变了味,不能继续录制下去了。本来是一次讨论民生问题的节目,请官员来参加节目是为了更好的显示我们的官民互动。讨论的话题是“卫生行政部门有没有打击医托骗人的平台,对医院出现医托的行为是否进行了监督”,却因为女官员的发飙与律师的“对骂”等戏剧性冲突而化为乌有。明明是一档有关“文明”的节目,录制现场却频频发生“拍桌子”“爆粗”等不文明的行为。没想到仅是这样一种结果。最后演变成了一场闹剧,草草的收了场,只能让社会尴尬。
我从视频中看到:主持人劝双方不要激动,并询问“卫生部门会给存在医托的医院什么处罚”时,女副调研员称现在不想在镜头下说,可以私下告诉主持人,随后边说边走下台去。作为政府官员,有什么话不能“见光”要私下说呢,难道还有什么秘密不成?。这说明,相关部门在医托的管理上可能存在“不敢见光”甚至失职失责的问题。讨论医托,这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它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很多人都期待着,看如何来消除这个存在已久的顽症。但这两位嘉宾确实很“卖力”,造成的收视轰动效果不是一般的高。律师代表民众大义凛然地指责卫生局为什么不去管?女调研员黑着脸,暴跳如雷,很激动的拿出一沓文件让他学,“谁说没管,文件上都写得清清楚楚”,当场打断节目制作,随着脏话出口,演成了“丢脸秀”,使得这档节目半途夭折。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南昌卫生局有没有问题,群众并不难发现,难的是官员是否愿意接受群众的批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强调,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奉行的是以人为本理念、广开言路、打造责任政府的决心。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政府官员,要勇于开展批评、勇于接受群众的批评。对于律师的批评,作为卫生局的官员不该有太多的怨气。批评是“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批评医托虽然言辞激烈,但用心是良苦的。批评包含着一种促进。政府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工作随着时间的变化都有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有了批评,可以使我们及时发现自身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弥补我们的缺陷,促进我们进步,这样工作也才有动力。这就要求政府官员不仅要有接纳批评的勇气,更要有“闻过则喜”的精神。不要动不动就恼羞成怒。
在电视台这个公共媒体上录节目,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律师,观点发生冲突是难免的。女副调研员为何要发飙,有话为何不能好好说呢?你这样如此骄横霸道,连公仆的道具都不顾了。你这样一“咆哮”,迅速成为今日网络的热点。人们关注你是因为你有卫生局官员的身份,所发表的言论代表政府部门,正是这种官腔十足,才格外引起人民坊间热议。这种以主子的神态和嘴脸横行于市。谁给了你如此的自信?答案当然是不受制约的垄断权力。
就算律师的观点和指责有些尖酸,在观众面前你也不应该如此勃然大怒,这样的行为有失大体。我们常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凡事要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来进行批判与驳论。就算律师的观点是错误的,你可以在现场进行反驳。作为律师不是全能的,对某个观点可能有错误也很正常,你完全可以不失风度的当场矫正。如果每一个官员都像你一样现场发飙,听见批评就气急败坏不接受,一副激烈对待的态度,那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工作作风还怎么保持呢?那老百姓的批评权靠什么来保障呢。
可能女副调研员曾当过局长之类的官,盛气凌人、居高临下惯了,所以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耳朵里容不下半点不“悦耳”的声音。如果你面对的不是电视台主持人,不是律师,而是面对组织部的官员、南昌市的上级领导,你会那样也发飙吗?这种思维与当今政府提出的讲文明、讲礼貌,建立和谐社会是不相容的。出现医托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文件用来当挡箭牌继续遮掩。希望今后我们的官员,在公共场合下不要以指责回避指责,而应虚心接受坦然面对。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充分调动民间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一有批评就压制,一有批评就针锋相对、大耍脾气。特别是在电视荧屏,岂是你官员撒野的地方?
这些年来,医托现象愈演愈烈,到底谁该为此负责?到底怎样才能还老百姓一个规范放心的医疗环境?这是我们政府官员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据我所知,南昌市综治办已经从2月份起,开展了为期半年“打击医托专项整治工作”活动。建立了由卫生、公安、工商、药监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按照谁发证、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对雇佣医托的医疗机构实行严肃处理。卫生部门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和群众举报等线索,做好医托活动资料的收集,配合公安部门进行全面摸查,建立基础档案,确定重点整治区域和对象。与此同时,曝光典型案例,发布“就医警示”,揭露骗术骗局,提高群众辨别能力,加强自我防范。严厉查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雇佣医托损害患者利益和健康的行为。对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并予以信息公示和通报。对于雇佣医托情节严重的,门诊部、诊所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院吊销医托涉及医院的执业范围。
南昌医托是不是实际存在?确实是存在的,如果没有,政府绝不会进行专项整治。它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久已为老百姓所诟病。既然存在,为什么不敢当众承认?不外乎就是怕担责任,怕节目播出后被更高级别的领导指责。如果做电视节目只能是表扬,或者被表扬,只能是歌功颂德或者溜须拍马,那我们每日所见必然是天天歌舞升平,如沐春风了。南昌当地正在开展一场围剿“医托”的战役,正在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开展打击医托违法活动,切实维护医疗市场正常秩序和患者合法权益,在净化医疗环境,保障群众权益和生命健康方面,加大了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我相信整治后的南昌,医托现象在一个时期内肯定会消失。作为政府官员,这次在电视上镜,正好是纠正公众认识误区,宣传打击医托的好机会,在大众面前为何不沟通清楚呢?反而发飙,失去了解释的权利。这是公关能力不足、缺乏经验的表现。你当初就不应该参与这样的节目,丢人现眼,既影响了政府的形象,还证明你素质确实太低。一个合格的公务员,除了认真履行好职责之外,还要经得起别人的责难和批评,当面对媒体时,更要具备基本的公关素质和化解危机的能力。
(2011-03-2402: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