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山区见闻一瞥
导读以上是我对金寨山区的初步印象,由于时间紧,对山区生活的认识不足和了解的不够,孤陋寡闻,难免有失之偏颇之处,还请各位文友、读者朋友,给予谅解和指正。
早春二月,莺飞草长。在这桃花盛开的季节里,我因工作需要,从东海之滨的上海,来到了地处皖西山区金寨县的小镇——古碑镇工作。
初来时坐在别克商务车里,看着沿途山区的景色,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起初都是都市、乡村平原的景象,一出六安城不久,六武(六安-武汉)高速公路前的景色,变成了满目生翠,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如同在我们眼前展现出唐代大画家王维,手中的一幅幅生意盎然的山景水墨画来。随着汽车的驶近,那一望无涯,高低错落,展现出不同姿态的、巍峨的大山便迎面向我们扑来.......。
遥望四周青翠如翡翠玛瑙般的群山,让我这初来山区的人好奇得东张西望,蔡顾不及。
你看:那高大巍峨的山岭上,到处是树木竹林的翠绿色。其中一枝枝野山桃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花和不知名的野荆棘上开着的粉色黄花,点缀着翠绿色的群山,把群山打扮得分外妖娆,好看。
汽车驶入大山里,穿越架在山岭与山岭之间一座座长长的大桥和一道道长长的等三个隧道,最长的隧道有1600多米长。桥梁有船板冲大桥,苏家畈和槐树湾大桥,最长的桥梁有一公里左右。
六武高速公路犹如一条长长的彩带穿越在山区的群山峻岭之间,起到了沟通山区与平原,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我生平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山岭,使我第一次见识到真正意义上的山区景象。这和我当知青时,在来安龙山见到的低矮孤独的小石土山的景象截然不同。
山上到处都是苍松绿竹等植物,周遭的山岭都染上了一片墨绿色和点缀着一簇簇野桃花的粉红色。胡祗啭在元曲喜春来《春景》中说:
几枝红雪墙头杏,
数点青山屋上屏,
一春能得几晴明。
三月景,
宜醉不宜醉。
胡祗啭只不过写了农历三月春色山岭中的杏花,而我所见到的金寨山岭中的农历早春二月野山桃花的山景,也和胡祗啭的春日山景中的杏花有着异曲同工的假借作用。白云、蓝天、青山、流泉和绿树、桃花、不知名的黄花荆棘,组成了山区特有的、色彩斑斓的景致。
从这座山到那座山之间的峡谷里有着一片片平地,那些村庄和小镇就坐落在这里。这里的人们把这一小片峡谷中的平原,称作为冲或者坪。如,洪冲、茅坪等。像我现在所在的工作地点古碑镇,据说原来叫作古碑冲。
在当地山腰间洒落着零星的农家房屋建筑,掩映在山间的绿荫丛中,都是修建的十分精致漂亮的琉璃屋顶和瓷砖墙面的,铝合金门窗的楼房,我想住在这山腰间小楼里的人们,在夏雨时一定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和”“小楼一夜听风雨”,明日街上卖杏花的意像。在我看来,这些漂亮精致的山间农家楼房,不比沪上郊区农家的楼房差哪些,使我大开眼界。让我真正认识到在改革开放后,山区乡村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的“野人家”的面貌,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过去唐诗宋词中写道:在山里行走累了,“日高渐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我看在现在的山区中,在漂亮美丽的小楼间,和过去的“茅屋低小,溪上青青草”的形象,再用这些唐诗宋词的语句来形容山区的人家就有些不恰当了。对现在的山区人家那漂亮的楼房,真让人对现在的山区的山村人家居住的条件,还真刮目相看呢。这样漂亮精致的山区村民楼房,据说内部装修和厨卫设施,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那些呢,让我这个城里人感叹、唏嘘不已。
这里的大山里的物产很丰富。有野山茶、毛竹、松树和不少中草药材出产。中药有天麻、杜仲、茯苓、葛根等等。据当地的老乡告诉我说,一到仲春时节,漫山遍野都开着红艳艳的映山红(杜鹃)花。山间的树荫下和沟壑中一簇簇的春兰在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兰花在这里很多,也很出名。这里环境保护的较好,没有污染。所以野生动物也很多,主要有野黄羊和野猪等。据说前一阵子一头野猪竟跑上了六武高速公路,被避让不及的汽车给撞死了,那驾驶员把撞死的野猪卖给了小饭店,据说卖了一千多元钱,发了个小财,可见其野猪可多呢。
我所在的山区小镇民风淳朴,没有听到有什么鸡鸣狗盗之类的事发生。就是有过一面之见的外乡人有什么小事需要帮助的话,山里小镇上的人都会乐意前来帮助解决,不图有什么回报。镇上的小店铺门洞大开,店主有事出去一会儿小店里没人看也没事,根本不用担心有人会前去偷盗东西。小镇人口一两万人,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谁不认识谁呀,不用半小时就能把小镇逛遍,来了个外乡人小镇上的人都能知晓。还问长问短,嘘寒问暖地问着习惯这里的生活吗,很是关切。
我原以为山村小镇上的农副产品一定会便宜,其实错了,这里的农副产品比上海大城市还贵了不少呢,工业用品那就更加不谈了。举例说吧,这里的花生果卖7-8元1斤,而上海的农贸市场卖5-5.5元一斤;鲫鱼这里卖8-10元一斤,上海大超市卖5-6元一斤。青菜等蔬菜也是如此。我想这山区小镇收入低,物价却贵,消费开支水平比大城市要高,让人难以理解。只是早餐相对便宜些,一碗稀饭0.5元一碗,两个韭菜饼,每个0.5元。一个千张夹根油条,加上一碗稀饭,一元七毛钱搞定,很是经济实惠。就是山区小镇的饮食口味偏咸,让我这江南偏清淡甜味口味的人不习惯。据说,这是山里人以前从事体力劳动,汗出的太多,口味偏咸养成的饮食习惯的缘故。他们对辣味却没有偏好。但是,长期口味太咸,氯化钠摄入过多容易得高血压病。这里人说没有此事,这里的人口味偏咸,究竟患高血压的情况这怎样,也做过筛查和统计,所以也不能得出科学依据来,当地人只是凭感觉而已。
其他呢,由于工商业欠发达,镇上人口有限,所以出行成本较高,车资费较高些。交通还欠发达,人员往来间交流还偏少些。有待于今后工商业的发展和开发利用,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发展,物资和人员交往进一步提高,使得出行成本降低,交通也会更加便利。
以上是我对金寨山区的初步印象,由于时间紧,对山区生活的认识不足和了解的不够,孤陋寡闻,难免有失之偏颇之处,还请各位文友、读者朋友,给予谅解和指正。今后再打算陆续写些金寨老区的文章,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欢。谢谢!
沪上人家发稿於2011年3月28日上午8时,安徽金寨县古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