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松柏祭英烈
题记:3月底全国“慰烈工程建设现场会”将在邳州市召开,我大爷是第一个迁进陵园的烈士。
天刚麻麻亮,起了雾,薄薄的,像纱一样飘在半空。从北边来一大队丧尽天良的日本鬼子兵,他们朝一个叫白头沟镇的地方扑来。迎接他们的是早早埋伏好的济南军区鲁南分区某部队。战斗打响了。战斗很激烈,半个小时左右,日本鬼子死亡多半,剩下的仓皇逃去,我们的军队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在《苍山县志》里记载的著名抗日战役“白头沟战役”。
在这场战斗中打死了日本兵六十三人,缴获轻重机枪无数,战果辉煌。可是我人民子弟兵也牺牲了十三名。其中就有我大爷(伯父)王明玉。十七岁的小伙,参军不到一年。十七岁灿若新鲜的太阳,十七岁美好如刚开放的花,十七岁如跳跃的火焰。为祖国为人民献出年轻的生命。
三年后,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了。我大爷牺牲的消息才被军区派来的人告诉我奶奶。身子高大小脚的奶奶一夜青丝变白发。她和来人一起到了鲁南军区,找到当时的张团长,张团长亲自主持把大爷的遗骨起出,用最好的棺木。然后组织人员一步一步抬到我的家乡,沿途各乡镇组织接力,迎接英雄回家的场面,据岁数大的后来讲,惊动苍山,邳县两个县,场面蔚为壮观。
我刚记事的时候,每年到过年的时候县里,乡里都会敲锣打鼓往我家送东西,我奶奶,爷爷是军烈属。我家门口永远挂着“光荣人家”的牌子。直到我爷爷奶奶去世。到我上学时,每年清明节的时候老师都组织全校师生到我大爷坟前去扫墓。聆听我父亲对我们讲我大爷,讲“白头沟战役”回来写作文。父亲每年清明都会给学生讲,一讲几十年,一直到去年。
去年阴历八月初,我接到父亲的电话,他说“邳州市民政局要给你大爷迁坟,迁到淮海战役烈士陵园,你同意吧?”我马上告诉父亲同意。我随后联系到市民政局,局长给我讲,省里有文件,要把散落在民间的烈士迁到革命陵园,所有费用市里出。他叫我们等通知。过了两个月,通知就来了,十月初我们商定好一个日子。我从上海坐夜里的车回到邳州,一早我到商店买盘大鞭炮,回到艾山前的老家。
父亲早把我的近门子(族里人),大爷、叔叔、哥哥、弟弟、都找来,满满的一屋人。十点多市民政局,镇里,陵园的同志在村委班子的全体人员带领下也来到我家,我们一行来到艾山半山腰我老祖林地我大爷的坟前。在坟前我把那盘鞭炮燃放,并跪告诉大爷,“我们来给你搬家了,那里是你最喜欢的地方都是你们当兵的”。
当看到那遗骨时,苍老的父亲一下嚎啕大哭起来,我们在现场的所有人,官大的,官小的,年老的,年少的,都跪下来。场面很感人!刚才还嘈杂热闹的人群,顿时寂静下来。只有父亲哽咽的哭声和呼呼的山风声,袅袅烧纸钱的青烟萦绕在人的头上,萦绕在山间。
我大爷的遗骨起出后用大红布包好,这时民政局的梁局长从包里取出两面旗子,一面是党旗,一面是国旗,覆盖在上面,我把大爷的遗骨抱在怀里,我们走下艾山。我和父亲坐在那辆悬挂着抗日民族英雄牌子的车上,我的近门子他们坐在他们准备好的中巴车上。我们一行八辆车子在嘹亮庄严的国歌声中,穿过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一个乡镇,又一个乡镇,路两旁的人们都驻足观望,目送。
还没到陵园门口,远远的看见一群人整齐地站在陵园大门口来迎接英烈,市委书记李连玉和市委的成员,还有陵园的全体工作人员。
在李书记的主持下大爷的遗骨很快被安葬好,大理石碑上刻着“抗日民族英雄王明玉”。大爷的墓地四周是青青的草地,开着白花的小草点缀在其间,墓后是高耸的松树和翠柏。
李书记作了简短的讲话后,父亲又开始讲那“白头沟战役。”在李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三鞠躬。所有的仪式结束后,李书记和我们一一握手告别。
当我们走出淮海战役烈士陵园的时候,我忍不住又朝里看了看,在庄严肃穆的陵园里到处都是苍松翠柏,四季常青。我心里说:“大爷,祖国没忘记您”。
谨已此文献给我大爷----------抗日民族英雄王明玉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