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腐败窝案,“一把手”的监督是关键
2011年2月10日广东茂名前市委书记罗荫国被检察机关以“涉嫌职务犯罪”刑拘之后,茂名市及市属区县陆续有涉案官员和企业老板被专案组带走。据悉,短短一个月时间之内,已经全面崩溃的罗荫国交待出来了10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掺望东方周刊2011-03-28)
市委书记腐败不是新鲜事,但牵出100多名处级官员的腐败问题,让人触目惊心,不可思议!
不过估计这100名处级官员也是有苦难言。市委书记作为当地“一把手”,“一权独大”,要想升迁,要想“钱途无量”,要想保住乌钞,只有迎合市委书记的“口味”,市委书记要钱就给他行贿,要房子就送他别墅,要女人就给他物色……
可见,“上梁”不正,“下梁”才敢歪,市委书记的其身不正,下属才敢纷纷迎合、效仿,而市委书记之所以敢有肆无恐的行贿受贿,腐败横行,还在于对“一把手”监督的疲软。
“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群众监督太难”是我国目前对“一把手”的监督现状。本来,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是最有效、最有力的监督,但是由于上级部门很少下去检查工作,就是检查也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加之“天高皇帝远”,对下面的官情、民意并不知情;同级的监督主要是纪委的监督,但是纪委受上级和当地党委的双重领导,实际上还是从属于、受制于市委书记,监督软弱乏力也是必然;群众监督之难是不言而喻,从那些“因言获罪”的案件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所以,要想破解窝案的发生,加强“一把手”的监督是关键,要从体制上给“一把手”设置严密的“防火墙”,使其“不敢腐败,不能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