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广东严查“一把手”腐败敢动真格出重拳

广东严查“一把手”腐败敢动真格出重拳

2013-10-26 08:23 作者:空中飞 阅读量:36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作为地市一级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历来地市党政正职干部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发挥着关键作用。

·时评报道:广东省茂名市原市委书记罗荫国自2月10日被检察机关以“涉嫌职务犯罪”刑拘之后,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不但其“裸官”的身份真相大白,而且他还供出了同伙10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包括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育瑛、市长助理雷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运容、建设局局长朱裕锦、电白县委书记李日添等(3月29日南方日报)。罗荫国案催生茂名官场强烈地震,一大批官员和公司老总涉案被调查。他也是广东省2011年春节以后落马的第一位正厅级干部,由此也意味着广东新一轮反腐败斗争的掀起,打出了一记重拳。

近一年来,广东茂名多名高官落马,数量及频率惊人。分别为市委常委兼常务副市长杨光亮,原市委政法委书记兼市公安局局长倪俊雄,副市长陈亚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队长程彬,茂港区委政法委书记兼区公安分局局长杨强,茂名监狱监狱长成加增、政委康烈天等。此次办案人员在罗荫国的办公室和家里,仅现金就搜到上千万元,另外还有百幅名贵字画,10多块劳力士手表。这些钱被初步认定为罗荫国是在春节前后所收受,尚未来得及转移处理的现金。但是,罗荫国的落马,很多熟悉他的人第一反应是“不可能”,让人感到很意外。为什么呢?因为他口碑不错。常常把自己的丑恶面掩盖起来,以廉洁、廉政等假象迷惑了群众。

这位1954年在高州市荷塘镇松明村出生的罗荫国,18岁在邻镇做小学教师,20岁时开始做干部,从村里的大队长,到镇委书记,算是一步一个脚印,历经艰辛,算得上是一位“苦练成长”的干部。2003年4月,开始担任茂名市市长,2007年4月,接任茂名市委书记。他没有深厚背景,在人们眼中低调、谨慎、对人真诚,被人们认为是一个不错的“本土书记”。这个看起来勤勉朴实,工作口号是“5+2”“白加黑”的地方一把手,让自己的同事们都无从设想,这说明他双面人生演技不错,是典型的晚节不保。

至从罗荫国担任市委书记后,在他的领导下,茂名市被树为地方党风廉政建设的典型,他常常以反腐者的面目出现。当年曾有多个省(区)、市(县)来茂名市考察学习。2008年10月,罗荫国奉命去中纪委介绍茂名廉政建设经验。在中央召开全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罗荫国在北京主会场作了题为《健全机制,强化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经验介绍。茂名是当时全国唯一一个作经验介绍的地级市,得到了中纪委的充分肯定。当时《人民日报》作了报道。从此“茂名经验”在全国声名远播。

他介绍反腐倡廉的“茂名经验”主要是四个亲自:“亲自部署重要工作,亲自过问重大问题,亲自协调重点环节,亲自督办重要案件”。正是这个“四亲经验”,导致了他今日的落马。他亲自部署重要工作,包括用人、用钱、用地。亲自过问重大问题,不让别人插手。亲自协调重点环节,对项目融资、用人提名、收入分配由他书记协调拍板。亲自督办重要案件。对查出贪腐案件中,是自己的利益集团成员,可以督着“不办”或“轻办”。真正体现的是大权独揽,不讲班子分工,把实权全部抓在手中。民主协商靠边,民主集中制当成一种摆设,对全市官员们的权力进行层层限制,削弱纪检监察部门的权力,将制度反腐彻底架空。

罗荫国推行的是权力反腐。主要做法是不断强化各个县市区和局“一把手”的责任,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格局。他身兼三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是茂名反腐倡廉的最高领导者,党政齐抓共管,拥有绝对的权力。纪委只起一下“组织协调”的作用,检察院、监察局等法定的反腐部门统统成为附属品。假如一把手廉洁正值,则治下有可能风清气爽。反之,就象罗荫国现在这样,带出将是一窝的腐败官员,值得政府有关部门深思。一个市委书记就供出了百多名处级官员,这百多名处级官员又会供出多少科级官员,他们的“下线”又将是怎样一个庞大的数字?不敢想象。网民们都有疑问,一个区区茂名,到底有多少个处级官员?如果减去被罗荫国咬出的这百多个,“清官”还剩几许?事实说明“权力反腐”根本靠不住,还是得朝“制度反腐”这个方向转变才有保障。

正是罗荫国不正直,才卷入了这一场贪腐窝案。他收受私人老板柯国庆人民币25万元、港币230万元的贿赂,被检察院查实。他受贿后,公开干预司法审判,利用政法机关打击报复上访者,为企业老板谋取巨额非法利益,这是导致罗荫国落马的直接原因。罗荫国主政期间,茂名接连发生的多起重大腐败案件一直备受诟病。茂名多名高级别官员出现的腐败大案,涉及受贿、买官卖官、涉黑、官商勾结等诸多问题。而紫金矿业溃坝事件更是影响恶劣。对于这些情况的发生,作为茂名市第一把手罗荫国,难辞其咎。

窝案爆发之前,在近年来地方媒体的公开报道里,包括罗荫国在内的涉案官员,都是省市廉政先进个人。说明贪官具有两面人生。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在台上大讲特讲廉洁自律、廉洁从政,而往往他们自己腐得最厉害?廉政教育,道理讲得不少,但真正管用的不多,特别是对于位高权重的“一把手”,没有起制约作用。罗荫国终究辜负了中央的反腐期望,失信了自己的反腐经验。查抄他办公室抽屉时,发现他与大量女人的出国合影照,其中包括若干女公务员的单独合影。如果不是关系非同寻常,堂堂一个市委书记能把与其他女人(并非妻子)的合影公然留存?这些未知的女人能与市委书记一同出国,当然深得信赖和赏识。而有与之合影的,自然又是关系亲密。而一个正厅级的高官有几个女人,也是司空见惯。与其他贪官没有区别,那就是每个贪官的背后都有情妇的身影。一次春节就能收上千万现金,罗荫国在茂名经营多年,其贪污金额就可想而知,用亿来计算并不为过。他在涉嫌巨贪之后,亦成为“裸官”,其子女分别加入了澳门、澳大利亚籍,并在境外置业。到底有多少国家财产已被其卷走,外界传说达到16个亿,政府没有回应。目前检查机关正在马不停蹄的查证,要不了多久具体腐败金额就会公布出来。这样集“淫官、裸官、贪官”于一身的罗荫国,在他的示范下,才带出了这百余名处级以上的腐败官员。

罗荫国案凸显“一把手”腐败,对官场生态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如何遏制住“一把手”腐败,正成为广东纪检部门发力的方向。广东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朱明国在全省监督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提出要求,要在坚持双重领导体制前提下,强化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和指导,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反腐倡廉要坚持以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为重点,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实行举报有奖。在全省推行“三不直接分管”制度,即“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等重要部门,以及规范实行“一把手”任职期限和任职回避等。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不正倒下来。茂名窝案说明市级主要领导太贪婪。罗荫国能滥用职权搞腐败,说明他是权力过大、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约束的结果。他可谓“一手遮天”,他强调的班子团结实际上是“一言堂”,他强调的“党管干部”实际上是“书记管干部”,甚至事无巨细都要请示“一把手”。当我们对“一把手”监督乏力时,权力的运行就很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罗荫国又是茂名本地干部,任职经历从来没有离开过茂名市,他在当地才能肆无忌惮地搞“小圈子”,不腐才怪。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工作明确要求,将把查处主要领导侵权渎职、贪污腐败作为第一位的任务。监督并打击一把手的贪腐,已成为反腐败斗争的艰巨任务和重点,这就需要深入研究一把手监督制约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制约机制。要将“一把手”涉及的每一项权力行使,制作权力流程图,实行全面公开,让干部群众能有效的监督。权力反腐是空话,只有依靠制度反腐,才可能有力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科学化的轨道上运行。

作为地市一级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历来地市党政正职干部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发挥着关键作用。只是近年来,一些地市“一把手”有人频频带头贪腐的现象引发各界关注。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腐败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一把手”腐败往往会影响一个地方的社会风气,产生“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恶果。如何制约地市一级的党政“一把手”?中共中央政治局28日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加强市、地、州、盟党政正职干部管理工作,会议由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加强市地州盟党政正职干部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会议强调,严格把握人选标准和条件,培养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确保班子队伍干净干事。可喜的是,广东省委、省纪委在开展反腐工作中,与中央的思路是完全合拍的,在严查“一把手”腐败案件中,敢于“动真格”。连续查出了多名地级市“一把手”贪腐问题,表明了其反腐力度很大。除了执行制度反腐外,希望我们的党政“一把手”,要自觉接受组织、群众和舆论监督。才能确保自身廉洁,才能确保公正用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011-03-3110:08:00)

相关文章关键词

《广东严查“一把手”腐败敢动真格出重拳》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