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

2013-10-21 22:03 作者:田润明 阅读量:30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外公哈哈大笑说,你小子上中学了,竟然把“保”误读成“爆”,真乃滑天下之大稽!笑过,又说,“宫保鸡丁”是四川名菜,它的由来与清朝四川总督丁宝桢有关。

朋友在酒店摆答谢宴,让我作陪。我诚惶诚恐,早早便到,怕慢待了贵宾。然而主角迟迟不到,我翻开印刷精美的菜单打发时间,竟赫然见上面写着“宫爆鸡丁”一菜。四十多年前的一个星期天便浮在眼前……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十几岁,到了星期天一定要往外婆家跑,把水缸挑满,够外公外婆用一星期。邻居见了,都夸我孝顺勤奋,我心里美滋滋的。其实我哪里是孝顺勤奋,外婆家有好吃的勾着我,谗的!

我外公一生不吸烟,喜喝酒。午晚两顿,每顿二两,不多喝一口。那时我外婆烧得一手好菜,到了星期天中午必定四菜一汤,记得我爱吃的有“红烧茄夹”、“西红柿土豆炖牛肉”、“海米白菜炖豆腐”……还有就是外公最爱吃的几样下酒小菜——“霉豆腐”、“酒糟鱼”、“黄豆河虾豆片炒腌雪里蕻”,这道菜泡好的黄豆黄,炒熟的河虾鲜红,配上白白的豆片和碧绿的雪里蕻,眼馋、嘴馋,味美……其实我最爱吃的是“红烧茄夹”,把茄子去皮,一刀两半,再切成一指厚,用小刀在中间来一刀,把五花猪肉丁和大葱花及作料搅成的馅夹入其中,用油一煎;再用蒜瓣炝锅、文火炖熟,香极了!至今我一直不解,在我外婆亲自指挥之下,我母亲和我姨就是做不出那种香而不腻的味道。我成家后也亲自下厨试过无数次,作料也曾试着变化,可就是烧不出外婆做成时的味——清香爽口。记得那时每个星期天都不重样,让我大保口福。

记得那个星期天极冷,滴水成冰。我挑完五担水,外婆正在炒第四盘菜——“宫保鸡丁”。外公端着烫在开水缸子里的酒壶,咂巴着嘴,想必他抿了一口,说,外甥,这宫保鸡丁可是名菜,我下酒的最爱。你知道宫保指谁?

我一楞,心想,宫爆不是指宫廷爆炒的菜吗?我说,谁也不是,宫廷御膳,爆炒而已。

外公哈哈大笑说,你小子上中学了,竟然把“保”误读成“爆”,真乃滑天下之大稽!笑过,又说,“宫保鸡丁”是四川名菜,它的由来与清朝四川总督丁宝桢有关。丁宝桢原籍贵州,是咸丰三年的进士,光绪二年,任四川总督,就象现在的省委第一书记。丁宝桢还被加了“太子少保”的衔。所以,丁宝桢有“丁宫保”的称呼。丁宝桢在山东巡抚任上,杀了慈禧皇太后的红人大太监安德海,这让他永垂青史。他家的花生米炒鸡丁——“宫保鸡丁”便成了流传开来的四川名菜。说起“宫保鸡丁”的由来,还有一段佳话。原来丁宝桢是个清官,每月到当铺当了银子才能维持一家生活,很是清贫,炒花生米便成了他每日下酒的最爱。然而那时的炒花生米上不得宴席,每当宴客或是吃请,丁宫保经常为没有炒花生米下酒而叹惜。家厨知道后,便把他爱吃的炒鸡丁、炒花生米合二为一,这才有了“宫保鸡丁”。丁宝桢在家宴请时,必备“花生米炒鸡丁”一菜,客人们大都爱吃。丁宝桢回故乡时,亲朋旧友为他设宴,丁宝桢常说,不要太花钱,只要有花生米炒鸡丁就可以了。大家见丁宝桢如此喜欢吃“花生米炒鸡丁”,便将此菜称为“宫保鸡丁”。

如今较真的人渐渐的少了,我微微冷笑,合上菜单,扔在桌上去招呼刚到的吃客。

相关文章关键词

《宫保鸡丁》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