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如何突破学习瓶颈
每到4月中旬,我就开始接到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层次的高考生的咨询,各种各样的高考综合症诸如:心烦、不自信、焦虑、畏惧考试、身体出现头痛、肠胃功能紊乱等,让孩子们不知所措,追根朔源,终其原因就是学习成绩无法突破一个瓶颈而引发的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这一系列的心理原因又导致思绪繁杂,学习陷入混沌中,也就成了整天学习但收效甚微,自信心严重受挫,如此的循环往复,一些同学就陷入精神的崩溃边缘,出现逃考,害怕考试等心理;有些同学干脆放弃自己,破罐子破摔了;有些同学会很无助地痛哭等等。突破学习瓶颈成了高考生走出心理困境的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突破学习瓶颈,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分数呢?这也是所有高考生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的3~40天真的能提高30甚至100分吗?
能!但一定要讲究复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第一:制定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策略
我们知道,高考的科目有六科,分别是:语文、数学、外语、理综——物理、化学、生物;文综——历史、地理、政治。六门功课此时你要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分出你的强项和弱项科目。
对于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来说,弱项科目是他们提分的金库。因为成绩很好的同学,强势科目的提升空间已经不是很大了,而弱势科目的提升空间相对来说要大一些。比如,我曾有一个朋友的儿子他的数学、物理和化学成绩非常好,但是语文、英语、和生物成绩相当差。曾建议他要关注语英语和生物,但是孩子从心里排斥这三科,高考与重本线相差仅4分与重本无缘,只考了中南林学院。高考成绩语文、英语平均分只有78分。
由此可见,对于成绩很好的同学来说,找出弱势科目是提高总分的关键所在。当然,成绩好的同学,其学习中也存在一些漏洞,此时通过试卷来查找自己的知识漏洞是比较好的方法,其次,也可以通过课外的题型联系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对于成绩中等的来说,复习策略就有所不同,主要精力放在攻克强势科目,确保强势科目能有一个重大突破,即——保强补弱。
为什么中等的同学采用保强补弱的复习策略呢?一般来说成绩中等的同学基础还可以,但缺乏知识的整体性。他的强势科目中存在弱势的知识点,攻克弱势知识点的能力也相对比攻克弱势科目要省心容易一些。所以,学习成绩中等的考生要注重自己强势科目的提升。一般来说,成绩中等的考生一方面要吃透教材,另一方面要从试卷入手来查找自己存在的知识盲点。
对于成绩在中等以下的考生来说,要学会舍弃高难度题目的解答了,将自己复习的重点放在吃透教材上,而不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去攻克高难度题目。也就是从教材入手来提升自己的成绩。
最后冲刺阶段是成功跨越高考的黄金时期,确定好适合自己的复习策略有着事半功倍的显著成效。
第二:查找自己各科的知识盲点
人不是万能的,所以,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知识盲点,正是由于存在知识的盲点,所以我们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我们的学习成绩出现令我们伤心的分数。所以,找出知识盲点是我们成功跨越高考的重要手段。
如何查找?冲刺阶段考试卷是最好的蓝本。因为这个阶段没有新课程了,几乎每天都是考试卷,那么,只要是考试你就会出现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出现,那么你的成绩就应该是满分,然而,没有一个人考试各科都是满分。即使有一门你经常考满分,也会遇到某次没有考满分的情况。只要不是考满分就是存在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就能避免下一次重蹈覆侧。所以,从考试卷中查找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
以女儿为例。总复习时她将自己的各科进行了分析,数学、英语、语文、化学是她的强项,而物理和生物是她的弱项。数学强项中又有知识点的弱项:如充分必要条件、图形的平移、解析几何在运算中的能力等,在最后冲刺阶段,她主要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专题训练。确保了高考时数学成绩的稳固,最后高考成绩为137分。英语中的弱项是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冲刺阶段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专项训练。高考英语总分也在134分。对于弱项物理和生物,她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生物学习上,因为生物的题型变化很小,只要你用心去背去理解了,就很容易得分。
第三: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
我们每天有大量的习题要做,各科老师每天又会布置作业,这样下来,我们要做针对性的训练似乎没有时间,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地安排时间以及学习量了。
针对性训练首先从教材入手,吃透教材,其次找最多不超过10道经典题型进行分析总结,学会建立题型库,这样,学习相对就要轻松许多了。
第四:用心思考系统学习
荀子说过:吾终日而学,不如一日而思。思:就是将所有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比如矩形面积。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矩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但是,你是否会去思考矩形面积为什么是长乘宽?运用的是什么原理?这就是系统学习。
我们从一开始学习,就是通过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学习的,逐渐地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渗透,考试的目的就是考察你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所以,在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不要停留在单个知识点的复习,而要学会系统复习了。比如看到树叶动,你在脑海中进行联想,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这样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梳理了。下面是一个物理高材生谈及自己是如何学习物理的:
“我看见风把树叶吹响吹动了,这时我就会联想到物体的“简谐运动”;什么是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机械振动。这是就会联想到“弹簧振子”。什么是弹簧振子?弹簧振子是一个不考虑摩擦阻力,不考虑弹簧的质量,不考虑振子(金属小球)的大小和形状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接着联想到胡克定理。什么是胡克定理?胡克的弹性定律指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和弹簧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k是物质的弹性系数,它由材料的性质所决定,负号表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这时,联想到风的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位移和力的关系。从而我们可以得到:当某物体进行简谐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力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它是一种由自身系统性质决定的周期性运动,这样一来,周期、频率、振幅等都会云集在脑海里,形成有序的排列。”
第五:总结题型建立题型库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去参加某个活动,当你到达活动目的地的时候,你发现没有一个是你认识的人,这时,你心里就会不知所措,交际能力强的人,这时就会通过一些小方法让自己迅速地投入到其中去;而交际能力差,不善于言谈的人,就只能无趣地玩玩,甚至中途就会悄然地离开。
学习也是如此。最后阶段对题型的总结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终将是走进考场消灭一个个的题目,如果我们拿到考试卷发现考题是我们从没有见过的,我们就会心里发怵,慌了手脚,思维陷入混乱中。所以,题型是我们需要有印象甚至是非常熟悉的“朋友”。
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题型库?有以下两个来源:
1.从考试卷入手
考试卷上总是会有我们做错的题目,我们将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进行综合归类。比如说涉及数列的题目。你将所有做错的数列题目进行总和,对比一下,这些错题的知识点是怎么串联出题的?也就是它们涉及了哪些知识点?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是什么?题目考察的是什么?这个题目的陷阱是什么?将这些内容用小贴纸一一解读贴在错题处。最好的是采用纠错本,这样在最后走进考场前翻阅的时候就更系统。
2.从参考书入手
很多同学都拥有很多参考书。特备是那些成绩非常好的同学,会觉得老师讲的很简单,而参考书上的题目难度系数要大很多,所以,在心里特别地青睐参考书。
一般来说,好的参考书对知识点的归总都做的比较好,甚至还有一些发散思维的拓展性习题。将参考书中经典的题型,进行库存,是有效提高学习的重要手段。
学习是一件需要用思想去领悟的学问。别人的学习方法再好,不适合你或者说你无法领悟,终究是一场镜中花水中月。
行动才是胜利的唯一法则!
祝同学们心想事成!
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