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乡下的老屋

乡下的老屋

2013-10-22 10:25 作者:逝者如斯 阅读量:31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老屋的东边房,以前是我的父亲住的,后来成了我的书房。在房里的一个旧木箱里,至今保存着我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和小学至中学所写的每一篇作文。

很久没有回乡下去看看老屋了。

自我成家以后,差不多每年都在外面漂泊,尽管后来又在县城买了一套新房,可我一年在家呆过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月,更别说住在乡下的老屋了。

我的家乡是在赣北九江市湖口县的一个小镇上。湖口县城正好处于长江和鄱阳湖交汇处的下游,城内有著名的风景区石钟山,因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一篇《石钟山记》而闻名天下。

乡下的老屋是在我六岁那年重建的,由原来的一间分为两间,我家和堂兄爱兵家的房子做在并排。老屋并不宽敞,只有东西两间厢房,在老家这种房就称为两间。虽然还有一扇墙是用土砖砌的,可在我的眼里,它是全村最好的房子,因为它毕竟是我的祖父和父亲那一辈的人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血汗换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老屋的位置。它处于村子的正中央,是全村最热闹的重心所在地。出门不到十步就是吃水塘,平时洗东西、挑水都很方面。老屋的正前面是村里的戏楼,是专门用来演戏、放电影、拜堂成亲及村里大型聚会的唯一场所,戏台的前方是一个大操场,能同时容纳三千多人观看。

在老屋的右面,是村里的土地祠。每到逢年过节,本村的村民就会前来祭拜,辟辟啪啪的鞭炮声中夹杂着阵阵香味,老远就能闻得到。等炮竹放完了,小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地上前,检起那些还未放响的炮竹,宝贝似的抓在手里,然后点燃一根香,把炮竹放在地上,点着火了,吓得拼命地跑开一丈之外,“啪”的一声响了,紧接着是一阵连蹦带跳的欢呼声:“啊,响了,响了!”

除了喜庆的大事之外,遇上村里的老人百年归天,戏台前的操场就变成了出殡前亲人向死者遗体告别的场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生离死别,哭声震地,虽然小时候我很怕看见棺材,可每当此时还是要忍不住站在远处观看,那时我小小年纪就在想:人死后到底去了哪里呢?真的会有另外一个聚集死者的世界么?后来我跪在这里,亲自送走了我的祖母,后来又送走了我的父亲。

我的母亲去世得早,我是祖母把我带大的。小时我跟祖母睡在西边房里,每晚都要她讲故事给我听。有时讲到有鬼处,我嘴里说不怕,但我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眨也不眨地望着桌上的小油灯,并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被子的一端,我想万一要是鬼来了,我就立即把头躲进被子里。

老屋的东边房,以前是我的父亲住的,后来成了我的书房。在房里的一个旧木箱里,至今保存着我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和小学至中学所写的每一篇作文。每天放学归来,我就自觉地搬来一张小桌子,就着夕阳的余辉,坐在老屋的大门口写作业。小时那些被老师贴在墙上、在全县作文比赛中获过奖的一篇篇幼稚的文章,就是我坐在老屋的大门口写出来的。记得常常从我家门口过往的、家里有小孩读书的大人们一看见我在写作业,就会自言自语地说:

“这孩子多听话,天天这样用功,将来长大了一定会有出息的。唉,我家的光头——”

借乡亲们的吉言,后来我真的考上了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吃上商品粮的读书娃。毕业以后,因工作关系,我很少回家了。一年之中偶尔回去一趟,刚走到村口,我戴着眼镜还未看清对面的人,就有老人先向我打招呼:

“孩子,回来了?”

一句极其普通朴实的话,在我听来,感动得已是泪流满面了。

是的,我回来了。虽然我的父母都不在了,我的老屋又早已积满了灰尘,连个坐的地方也没有,可我还是回来了,因为我的根在这里,今生今世,无论我身在何方,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走出多远,我会永远记住在江桥的乡下,我有一间从祖辈父辈手上传下来的、让我每日魂牵梦绕的老屋!我忘不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更忘不了这里的每一位父老乡亲!

叶子

相关文章关键词

《乡下的老屋》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