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家在每个人心中的定义都不一样。我认为,家是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家是每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归宿,家是幸福与快乐的储蓄盒。
曾经有个醉汉躺在街头,好心的路人把他扶起来,一看发现是当地的富翁:“我送你回家吧?”
富翁说:“家?我没有家。”
路人指着那幢豪华的别墅:“那不是你家吗?”
富翁回答:“那不是我的家,那是我的房子。”
可能很多人也会认为,有房子就是有了一个家。房子终究是用水泥钢筋筑成的,它还是需要爱来增温。曾经有人和我说过:“即使你拥有一套房子,里面具备了所有的家具,但那里也不是你的家。家是有亲情的地方。”是的,亲情是家的必需品。一旦失去后,那里也就成为了我们曾经的住所了。富翁最后的回答也就诠释了这些吧,可能我们心中都有一个目标,我们都在努力去实现,但是我们不可以为此忘记在那个熟悉的城市还有个角落叫做“家”,不要在成功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家已变成了一座空旷的房子。那时既是你富裕的时候也是你最穷的时候。
家,在我心中是最美丽的名词。我的家不需要多么的宽敞,不需要多么的豪华,不需要多么的富裕,就是每天的粗茶淡饭我也觉得很幸福。有家,还要有家人;有家人,才会有亲情;有亲情,这家才会变得温暖。学生时代的时候有些日志的习惯,最近重新翻开时发现在某年的3月23日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又是一个星期天,只有下午的半天时间可以回家。这半天的时间对我来说真的很奢侈,终于又被我盼来了。尽管下着蒙蒙细雨,我还是往家里赶。回到家时候,没有人开门来“迎接”,有点小失望了。但是我看到饭桌上的饭菜还隐隐约约冒着热气,碟子下还压着一张留言条:孩子,今天我要加班,这些饭菜要是冷了就自己热一下吧,要是吃不完晚上就打包到学校。冰箱里还有些水果。天气变化大,要注意身体……落款是妈妈。
那餐我是含着泪吃饱的。无论在外受多大的挫折,回到家总是感到那么的温暖,就会忘却了那些委屈。每次在感受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总让我有种要努力拼搏的动力。
现在工作了,还是盼着回家。还是像学生时代一样每当准备放假的时候就开始“倒计时”,总是“锁”不住心中的兴奋。我觉得我们都是一只迁徙的候鸟,总有一个地方让我们牵挂,总有一个地方让我们思念。因为在那里有我们快乐的童年,有很多属于我们的酸甜苦辣,有我们最亲爱的人。现在回到家时,不再是那桌就要冷掉的饭菜,没有了压在碟子下的留言条。全部改成了家人满脸的微笑,和为我准备的各种各样热腾腾的家常菜。
我爱我家,我爱我的家人。
亲爱的人们,在闲暇之余,回家“旧地重游”一次吧!
鲁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