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住院随想
导读在门诊楼里,朋友目睹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病人,他心想或许他们将与他一样带着某种美好的期盼来到这里,之后又会满怀喜悦的离开这里。
那天,朋友在省城某大学一附院做了全组鼻窦炎小手术。
大医院真大,以至于朋友经常找不到医院的正门。有一次,出去买东西回来晚了,转来转去,转到了这所大学的教学楼里,还在校园的树荫下欣赏了半天风景。
大医院实行就诊卡一卡制,在交款、化验、取药时划卡,就等于自动排号划卡了,尔后等电脑提示导医叫病人的名字。
大医院的新门诊楼第二十四层是耳鼻喉科的住院部,朋友就在这里住院就诊。那天,朋友从走廊的窗户望下去,感觉街道上的轿车小得像玩具一样,而在夜晚,街道上车灯闪烁,如流动的河,他感觉仿佛在天上。
朋友的手术定在住院后的下一个周一,距现在还有三天时间。这三天他有些闷,周围都是病人,有做切喉手术的,有做耳朵手术的,还有鼻子手术的。当然,这里毕竟是耳鼻喉科。朋友对做鼻子手术的病人总要多看几眼,心里在想象着自己手术之后的样子。
手术前的三天里,朋友是潇洒自在的,他是当时耳鼻喉科病房里唯一一位不穿病号服的病人,他穿的是运动服,上下楼不走电梯,早晨还偷偷地溜出去晨练。如果他要是动手术了,他就得每天躺在病床上,行动就不像现在那么方便了,但这时他的待遇就会一点也不差,享受着医院里一级护理待遇。
大医院的电梯里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服务非常热情周到;大医院的护士都受过专门的培训,面带微笑,像天使一样。第一天住院,值班护士就向朋友介绍了病房周围环境。哪里是护士站,哪里是医生值班室,哪里有洗手间,病房有热水能洗澡间等等。
大医院医生的技术也是一流的。
病房里住着一个把花生米吸入了气管的两岁幼儿,当时他的哭声把整个楼层的人都惊动了。孩子哭,他母亲也哭。此时医生不允许母亲给孩子喂奶和水,怕呛到孩子。该动手术时,同房的病人都觉得孩子可怜,为他焦急担心。
手术签字的时候,孩子的父亲有些犹豫了,但是他相信大医院,相信大医院的医生个个都是最出色的,于是毅然决然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也许正是这样的信任,让医生成功地为孩子吸出了那颗要命的花生米。孩子没有开刀就得救了,朋友在想当时绝对不仅仅是他一个人想欢呼雀跃。
这是真实的一个小插曲。
我想说的其实是朋友的小手术。
朋友的鼻窦炎手术早在一个月之前,在无数个梦中已经做过了,梦中的手术当然是一个惊险的场景,他的心里负担好重。
朋友想让医生照顾一下自己,于是,他准备了足够的钱,也准备了红包,来到医生值班室。但是,他的主治医师没有收下红包。医生说,不讲这个,不收红包我们也会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个手术。
朋友望着那名医生年轻帅气的脸,顿时觉得他是那么的高大。
此时朋友心中的所有的忧虑都不存在了,他吃得好,睡得好,自由自在,感觉鼻窦炎已经好了一样,没有再做恶梦。
尽管医生给了朋友一个大大的宽心丸,但是,真正手术那天他还是紧张得一次次往洗手间跑,甚至于上了手术台,他还问医生能再去一次洗手间吗。
朋友看了一眼医生,医生说没事,别紧张,这只是小手术。在大医院里,这是朋友听到的又一句让他感动让他难忘的一句话。
很快,朋友的手术结束了。在他之后又有九个病人先后被推入了手术室。
那天朋友不知道医生做了几个手术,但是,他没有看出医生的疲惫。也许对这位医生来说,这种手术是轻车熟路的。
大医院的医生都很忙,但是却从来没有忽略每一个病人。朋友的主治医生常抽出时间来看他,询问并查看他的术后情况。
在术后的监护室里,一共有十张病床。这里的病人大都是当天做的手术。一天夜里两三点钟的时候,有一个病人不小心把自己的包裹掉在地上,声音很大。值班护士立刻站起焦急地问:“哪位病人掉地下了?”她的声音里充满着关切和责任,仿佛那个病人的就是她的亲人。
朋友术后恢复得很好,可是需要消炎,他想多住几天院。但是,大医院床位紧张,不管是什么样的病人,只要医生认为你可以出院了,此时你想留下再住一天也不行。当然,医生看你不能出院,想走也不会让你走的,这也许就是大医院的风格吧。
出院那天,医生护士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经常服药以免伤口发炎,此时朋友有点恋恋不舍,他的爱人戏谑着说他住院上瘾了。
在门诊楼里,朋友目睹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病人,他心想或许他们将与他一样带着某种美好的期盼来到这里,之后又会满怀喜悦的离开这里。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朋友手术的第十四天了。朋友说他的嗅觉就是在这一天早晨突然恢复了,他闻到了久违的豆浆和鸡蛋的味道。不管它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恢复,这都是朋友生命中的一个意外惊喜。因为三年来,没有一个人对他说过他的嗅觉能够恢复。
原来豆浆和鸡蛋是这么的香啊!朋友几乎都忘记了它诱人的味道。这个时候,朋友感觉不远方有一个医生在对他微笑,那笑容久久地挂在那人的脸上……
鲁黎